> 开题报告 > 5654字开题报告范文,工业经济学博士论文开篇报告: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5654字开题报告范文,工业经济学博士论文开篇报告: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

论文类型:开题报告
论文字数:5654字
论点:金融,民间,社会
论文概述:

本文为产业经济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以“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为例介绍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论文正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的开篇报告
内容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第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研究框架
五、写作大纲
六、本文的研究进展
七、读过的文学作品
一、选题背景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金融都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大多是私人的,不区分私人和公共,因此私人金融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和支柱。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规金融体系往往并不完善。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金融十分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民间金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似。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国民间金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民间金融。早在公元前2000年,夏商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民间金融。从春秋时期的实物信贷到唐宋时期的纸币,再到明清时期的银行繁荣,民间金融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私营经济一度被禁止。相应地,私人融资也不复存在空。尽管私人融资已被禁止,但它客观存在,并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私人融资,今天的中国就不会有发达的私营经济。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现行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率高达71%,社会投资占总投资的45%,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0%以上。中国已经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与民营经济的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的调查,90%的规模以下小企业与正规金融机构没有任何贷款关系,95%的小企业与正规金融机构没有任何贷款关系。然而,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它们都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因此,这些民营企业不仅依靠自筹资金,而且对民间融资有着强烈的制度需求。正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往往无法获得贷款人的全部信息,也无法预测贷款人的所有行为。因此,他们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是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固有困境。由于无法满足金融家的借贷需求,正规金融市场无法严格清算,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它为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非政府金融组织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具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从契约治理机制的角度来看,民间金融具有一系列非正式的契约执行机制,如提供隐性保险、以信任代替真实抵押、社会约束和自我约束。正是这些私人治理机制的存在使私人金融活动在特定范围内更加有效。这里的私人治理机制是社会资本机制,主要包括信任、声誉、社会规范等机制。这些机制共同努力,促进私人金融的发展。民间金融是自下而上的金融体系创新,是基层融资需求的体现。民间金融屡禁不止,不断发展,这表明民间金融有其客观和社会基础。单纯的压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间金融,只能使其更加隐蔽地运作,加大监管难度,滋生犯罪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有了更好的认识,对民间金融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坚决取缔、放任自流到逐步认识,为民间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13个主要社会基金和中小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将在加强监管和保持充足资本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它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民间金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我国民间金融现象的阶段,缺乏对其运行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民间金融的发展和运行机制。将社会资本引入民间金融发展研究,突破了以往民间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它是民间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理解民间金融的发展,推动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实践和政策走向,无一例外地暗示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构建多层次、覆盖面广、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解决制约民间企业融资的长期金融问题。因此,作为一种底层改革,民间金融的兴起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私人金融是一个内生的金融体系。我们应该从内生金融需求的角度考虑构建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强调内部演进逻辑比外部结构或重组更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供求的内在规律,结合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运行机制和效率,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金融体系发展中的作用。民营金融的合理发展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信贷配给的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降低了配置效率。探讨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和农户在市场选择中的相关性,以及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作用,使本文更具实践性和指导性。同时,尽管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来说是“内生”的,但由于政府的非规范抑制,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民间金融内部操作风险的形成、积累和扩散,隐藏着风险。通过对民间金融的深入调查,有助于规范、引导和促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
(2)为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民间金融,为我国民间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贷支持,因此民间金融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运用社会学分析方法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对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特别是,当代社会学的发展吸收了许多管理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研究问题,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种参考,使问题得到更满意的解决。通过对我国社会资本与民间金融发展关系的系统研究,提出培育我国社会资本、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深化,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
第三,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社会资本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正式提出的。20世纪初,美国学者赫里芬和大卫首先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但没有详细阐述。直到1983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才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布迪厄在1983年发表了《资本的形式》一文,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它们或多或少与相互认识和认可的制度化网络有关,换句话说,与一个群体的社会成员资格有关。它从集体所有制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从这个词的各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为其成员提供信用的“信托书”。布迪厄在1992年进一步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就社会资本而言,它是指某个人或群体通过相对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联系和相识的网络所积累的资源的总和,而不管这些资源实际上是否存在。“作为资源的总和,社会资本既包括真实资源也包括虚拟资源,包括实际资源和尚未发生的潜在资源。它是资源的集合体。它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化的关系,包括由这种关系形成的网格。布迪厄详细描述了社会资本的产生、形成、保存和积累,并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其他形式资本的转化关系。布迪厄的贡献在于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资本。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是功能性的,强调社会资本作为个人和群体资源的性质,为未来社会资本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铺平了道路。之后,社会资本研究的重点是确定社会资本的概念和范围以及社会资本所扮演的角色。首先,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在社会学领域详细定义了社会资本。科尔曼继承了布迪厄的功能定义,强调了社会资本在个人获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科尔曼的创新在于将“理性行为”假设引入以社会资本为工具的组织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格林·洛里(1997)也使用和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洛里认为,社会资本和经济学领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概念一样,是能够产生收入的资源之一。这种资源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包括家庭关系和社区中的社会组织。洛里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是指人与人之间自然形成的理解、信任和沟通网络,帮助所有者获得社会中有价值的资源和利益,以维护社会公平。爱德华,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雷泽对社会资本的经济作用的研究更加具体。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出于私人动机的个人投资所形成的资源存量,可以带来市场和非市场利益。他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社会资本投资,包括如何判断社会资本投资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在将社会资本应用于个人合作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对互动模式的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的共享。小组中的个人使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常规活动。奥斯特罗姆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并运用博弃理论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实际案例中的形成过程。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主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福山认为,经济学家在分析社会资本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是只考虑传统的资本形式。他密切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将其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焦点。他认为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信任度越高,组织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福山在他的著作《信任——创造社会道德和繁荣》中写道:“社会高度信任的存在可以促进大型企业的创建。如果大型组织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慢慢改造小公司并加入他们的网络,那么拥有高度信任将会更有帮助。”在此基础上,福山论证了社会资本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80%的经济增长是由于利己主义和市场机制,而剩下的20%是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他还阐述了信任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式。
第四,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这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并指出了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综述。第一部分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系统梳理和科学界定了社会资本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了社会资本的特征。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式,与其他资本形式相比,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特征。第三部分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第四部分介绍了两种测量社会资本的方法,一种是基于主成分测量,另一种是基于不同的测量水平。第三章是民间金融的定义、产生和发展。第一节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界定了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了研究对象的范畴,然后从金融抑制、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阐述了民间金融的生成逻辑,从而为后面的分析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民间金融从兴起、繁荣、调整到复兴的四个发展阶段,然后重点介绍了我国民间金融的几种典型组织形式,最后对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进行了估计,并对民间金融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以美国、日本和台湾为例,阐述了民间金融向现代金融演进的不同路径安排,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发展民间金融的意义。民间金融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不可或缺的。第四章是社会资本在民间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了民间金融发展的三种社会资本机制:信任机制、声誉机制和规范机制,它们共同作用并促进民间金融活动的发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社会资本对民间金融发展的影响。首先,它克服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二是更换抵押物,增强合同的稳定性。第三是降低基于社交网络的融资风险。四是体现相互期待,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第三部分首先提出信任半径的概念,分析社会资本机制的效用范围,解释民间金融从血缘关系到地理关系再到产业关系的演变规律。然后阐述了信任半径、社会资本机制的效用范围与民间金融组织演变的关系。民间金融组织化程度越低,社会资本机制的约束作用越强。相反,民间金融的组织程度越高,社会资本机制的约束力越弱。最后,通过两个案例描述了民间金融发展的边界。第五章是社会资本与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第一部分,建立了社会资本和民间金融的发展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民间金融交易中社会资本约束机制下贷款人放弃融资行为的策略选择,分析了社会资本在提高融资效率和促进民间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对社会资本与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确定了社会资本在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系。第六章培育社会资本,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第一部分指出,丰富的社会资本是中国民营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社会资本的现状、制约我国民间金融发展水平的社会资本不足现象,并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提出培育社会资本来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对策。通过加强信用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多层次的民间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民间金融风险控制支持机制,更好地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本文的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可以简单表达如下:
五、写作大纲
鸣谢5-6
概要6-8
摘要8-10
1导言14-24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4-18
1.1.1主题选择的背景14-16
1.1.2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6-18
1.2论文的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18-20
1.2.1文件18-19的逻辑框架
1.2.2文件19-20的主要内容
1.3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20-24
1.3.1论文的研究方法20-21
1.3.2文件中的主要创新21-24
2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综述24-40
2.1社会资本的概念24-28
2.1.1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24-26
2.1.2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资本26-28
2.2社会资本的特征28-32
2.2.1社会资本和其他资本形式的共同特征29-30
2.2.2社会资本的独特特征30-32
2.3社会资本水平32-34
2.3.1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32-33
2.3.2宏观社会资本33-34
2.4社会资本的计量34-40
2.4.1基于主要组件34-36的测量
2.4.2基于不同级别的测量36-40
3私人金融的定义、产生和发展40-74
3.1私人融资的定义和产生40-48
3.1.1私人融资的定义40-43
3.1.2私人融资的生成逻辑43-48
3.2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实践48-61
3.2.1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阶段48-49
3.2.2中国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49-59
3.2.3中国民间金融的规模和结构59-61
3.3国家(地区)民间金融的演变61-70
3.3.1美国61-64
3.3.2日本64-67
3.3.3中国台湾67-70
3.4发展私人金融的重要性70-74
3.4.1私人金融促进私人经济发展70
3.4.2私人融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70-71
3.4.3非政府金融促进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并改善金融市场71
3.4.4私人金融支持“三农”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71-74
4社会资本对私人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74-94
4.1社会资本对私人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74-81
4.1.1信任机制74-77
4.1.2信誉机制77-80
4.1.3规范机制80-81
4.2社会资本对私人金融发展的影响81-86
4.2.1克服信息不对称并降低交易成本81-83
4.2.2用抵押品来加强合同稳定性83
4.2.3基于社交网络,降低融资风险83-84
4.2.4体现互惠期望,促进民间金融发展84-86
4.3社会资本机制的作用范围86-89
4.3.1社会资本机制的信任半径和效用范围86-87
4.3.2社会资本机制的作用范围和私人金融组织的演变87-89
4.4私人金融的发展边界89-94
5社会资本与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94-109
5.1社会资本和私人金融发展模式94-98
5.1.1基本假设94-95
5.1.2解决方案流程95-98
5.2社会资本、私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98-109
5.2.1型号设置101
5.2.2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101-103
5.2.3研究方法和经验测试结果103-107
5.2.4结论和启示107-109
6培育社会资本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109-123
6.1丰富的社会资本是中国私人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109-110
6.2中国存在社会资本不足的现象110-112
6.3中国培育社会资本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112-123
6.3.1基本想法112-114
6.3.2具体做法114-123
7研究结论和展望123-126
参考文献126-132
六、本文的研究进展(略)
七、读过的主要文献
[1]江曙霞、马莉、张春蔚。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北京:中国金融经济出版社,2004。
[2]赵于慧。农民金融需求、二元金融与农村金融:理论综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 (6)。
[3]罗纳德。我是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江·许超。中国民间金融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江曙霞,秦国楼。现代民间金融的政策与思考[。决策参考,2000(4)。
[7]袁洪钟,林平,张建军。从私人借贷到私人金融:产业组织和贸易规则金融研究,2002 (10)。
[8]陈蓉。论中国私人金融监管的重构[。西南政法大学,2008。
[9]蒋许超,丁长锋。《民间金融的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金融研究,2004 (8)。
[10]高发。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6 (2)。
[11]诸葛出售。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2]毕德富。宏观经济调控与民间借贷的相关性研究[。金融研究,2005 (8)。
[13]张俊田高新波。金融约束还是信息优势——再论非正规金融的根源[。市场现代化,2006 (4)。
[14]杨瑞龙。《制度供给论》,[。《经济研究》,1993年(8)。
[15]王曙光。经济转型中的金融体系演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陈硕,李梦刚。发展民间金融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4)。
[17]冯兴元、何文光、赵冰淇。私人金融风险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8]翔灵,张晓霞。规范和引导民间集资活动,鼓励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兼论集资活动中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J]。银企信贷,2011 (3)。
[19]张希慧。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湖南大学,2009。
[20]陈亮。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2。
[21]郭培。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规模估计[。《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2)。
[22]何丽萍。合作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管理世界》,2002年(1)。
[23]张宜春,甘·少昊。德、美、日农村合作金融比较[。《金融与经济》,2001年(12)。
[24]黄海洲钱颖一。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稳定与发展[。《经济和社会制度比较》,2001年(5)。
[25]熊继周,罗得志。私人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著]金融研究,2003 (2)。
[26]科尔曼。《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帕萨特·达斯古普特和伊斯梅尔·萨拉戈丁著:《社会资本的多角度视角》,[·马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7]福特·布朗·托马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资本理论述评》,2000 (2)。
[28]杨雪冬李慧斌。社会资本和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9]罗伯特·普特南。让民主发挥作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0]亚历山德罗·波兹。《社会资本:它在现代社会学中的起源和应用》,李慧斌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7。
[31]爱德华·格雷泽。社会资本投资及其回报[。《经济和社会制度比较》,2003年(2)。
[32]弗朗西斯·福山。信任创造社会道德和繁荣[。呼和浩特:远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