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7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命周期概念的新能源汽车交易扩散系统动力学仿真

37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生命周期概念的新能源汽车交易扩散系统动力学仿真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7200字
论点:新能源,汽车,扩散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是以新产品市场扩散展开,考虑决定新产品成功被消费者采用多种作用力量,不仅包括新产品自身的特征因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个性特征等,也加入了一些利益相关者生产者以及政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绿色、低碳、节能和环保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汽车生产和销售均超过1800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对汽车工业来说,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超过50%,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这对汽车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一方面需要通过传统升级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传统燃料汽车的排放和能耗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清洁替代燃料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在当今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s)是指使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并将先进技术集成在汽车动力控制和驱动中,产生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1),其尾气排放相对较低。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从新能源汽车对清洁社会环境的贡献和企业利益的角度来看,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成功推广非常重要。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新能源汽车于2008年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始受到消费者的真正考验。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不仅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政府支持政策、研发机构等。,还取决于市场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成功推广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改善影响新能源汽车扩散的一些影响因素,并分析新能源汽车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持有成本上,这样消费者不会因为关注新能源汽车无与伦比且昂贵的购买成本(即包括价格和购置税)而放弃购买行为,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持有成本,包括购买成本、使用成本和保留成本;另一方面,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带来的环境友好性明显解决了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其市场扩散提供了新的吸引力,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重要因素的机理,预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归属情况,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和实现产业化提供指导。

1.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基于新产品的市场扩散。它考虑了决定消费者成功采纳新产品的各种力量,不仅包括新产品本身的特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个性特征,还包括一些利益相关者...生产者和政府机构。通过研究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因素,根据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明确了影响研究对象的重要因素。从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新视角来看,它不仅考虑消费者接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因素,而且贯穿新能源汽车在市场扩散过程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消费者和政府机构会发现,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将是-??这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选择,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最后,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系统流程图,针对设定初始条件和重要因素的结构关系进行仿真,预测和研究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为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影响因素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本章主要总结了新产品市场扩散的几个影响因素、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框架、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一些研究结论和理论以及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点等几个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系统动力学在新能源汽车扩散中的应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1新产品市场扩散研究
企业在新产品市场扩散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利润和保持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最有影响力的传播理论认为,所谓新产品扩散过程(new product diffusion process)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新的想法或新产品通过某些渠道被社会系统成员接受的过程。显然,新产品的扩散实际上是一个从供应方向向潜在用户传播新产品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社会的一项跨越式创新,将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营销理论认为,在影响新产品市场扩散的基本因素中,不仅有产品因素(产品特征、质量、价格、功能、外观等)。),消费者因素(需求特征、购买动机、购买习惯甚至个性特征等。),还包括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企业内部环境)、沟通渠道因素(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

第3章新能源……16
3.1新能源汽车在R&D的市场扩散和生产阶段.........16
3.2新能源汽车销售阶段的市场扩散.........18
3.2.1生命周期中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18
3.2.2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性.........21
3.2.3政府的财政和税收政策.........23
3.3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的市场扩散.........24
3.4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理论模型.........25
第4章:新能源汽车模型中变量的因果分析.........27
4.1系统边界确定和重要假设.........27
4.2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28
4.2.1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驱动力模块研究.........28
4.2.2新能源汽车需求牵引动力模块研究.........32 [/BR/] 4.3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市场扩散.........34[/比尔/] 4.4变量集建立.........35[/比尔/]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4.5标准差模型建立.........37[/比尔/]第5章模型模拟和结果分析.........42
5.1型号初始值选择和参数设置.........42
5.2模型模拟分析.........43
5.3模型灵敏度分析.........45
5.4管理建议.........48

结论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为新视角进行研究,将新能源汽车的生命周期分为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可以详细阐述这一阶段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重要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系统思维分析,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了使问题更加清晰,本研究将整个研究的系统模型分为两个子系统模块,即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驱动力子系统和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力子系统。最后,建立了本研究问题的系统因果流程图。第五章利用Vensim软件模拟系统流程图,模拟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扩散,这反映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所有权的变量上。针对不同的情景条件,对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支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几个重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这些重要因素对市场扩散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新能源汽车的不同生命周期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影响因素也非常不同。技术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府环境驱动力的侧重点方向也不同。
(2)消费者持有成本的敏感性分析证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创新行为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降低收购成本,最终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扩散,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持有量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3)政府支持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等敏感性测试,验证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研发初期的现有条件下,环境驱动力及相关资源在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方面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同时,合理有效的政府财政和优惠政策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的“起飞”期。

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工业部。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2009年
[2]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3]布伦特·泽诺比垭,查尔斯·韦伯。图鲁尔·达伊姆。人造http://sblunwen.com/qczzlw/市场:创新研究新场所的回顾与评估。《技术创新[》,2009(29):338-350
[4]阿贾利,I .,格雷汉姆,d .?森古普塔,a .,斯宾塞,m .,一个基于代理的网上超级市场试验模式模型。在荷兰格罗宁根举行的第二次基于代理的市场动态和消费者行为模型研讨会上发表。2007.
[5]张,t,张。基于智能体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模拟及诱饵效应。《商业研究杂志》,[,2007 (60): 912-922。
[6]李江天。甘必群,李冠尼。不同价值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基于汽车服务业的初步分析。《经济管理[》,2008(5):58-64[/比尔/] [7]张旭辉,王铁,冀志军。面向生命周期的产品定义模型研究。机械工程和自动化。2005 (2): 11M13 [/BR/] [8]范俊峰、何建、周峰、黄伟科、周卫青。基于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评价?上海汽车[杂志],2008(6):5-7
[9]吴俊敏,张云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会计之友[,2009(10):29-31
[10]孙赵刚,朱一静。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汽车节能减排设计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版,2010,32(4):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