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音乐哲学还是音乐美学

论文范文音乐哲学还是音乐美学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美学,音乐,哲学
论文概述:

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的两个名称经常被人当作一个学科,在学界内部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发展来参与这一话题。

论文正文:

谈论音乐哲学或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这两个名称往往被视为一门学科,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这门学科的基础、应用和发展三个方面来参与这一课题。
中国似乎没有音乐美学这样的学科。从这门学科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门学科的名称和定义。在各种教材和专家论文中,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名称频频出现。两者在许多地方都很常见,但似乎有所不同。然而,这种“差异”从来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一是关于这门学科的哲学基础,二是这门学科的应用与发展。
主题的哲学基础
现在讨论的主题的名称,无论是音乐美学还是音乐哲学,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基本上已经就主题的哲学基础达成一致。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名字才引起争议。在这里,作者首先澄清了几个概念:
1。什么是“大”哲学或“小”哲学
?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可能很难。俗话说,哲学是研究世界普遍性质和规律的学科,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在早期西方社会,哲学似乎是一门“无所不能”的学科,高于其他学科。然而,在现代,哲学不再在所有学科中占据主导地位。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最重要的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这一点上,问题出现了:音乐哲学中的哲学是涵盖研究对象的所有方面(即所谓的大哲学),还是仅仅涵盖对象的本质规律(即小哲学)。如果有人说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涵盖了对象的所有方面,这实际上是“万能哲学”的另一种表现。
余润阳先生在《当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附言中有一段话作者在本书中使用“音乐哲学”一词的原因是基于以下理解:对“音乐美学”这个名称的延伸更容易造成误解,认为其对象主要是讨论“音乐美”的问题;音乐哲学的名称有更广泛的外延。它不仅包括音乐美的问题,还包括设计音乐艺术本质的一系列更广泛的问题。(1)
在这篇文章中,于先生认为音乐哲学的外延比音乐美学的外延更广,或者说音乐哲学包括音乐美学。然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音乐的本质。然而,很少提到音乐美的重要美学问题,即仅限于上面提到的“小哲学”,而名称是“大哲学”的延伸,这是自相矛盾的。
2。理性的或感性的,理论的或实践的。
哲学和美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对实践的反应并不完全相同。哲学需要找到事物的共性。在实践中形成理论体系后,它可以通过理论内简单的思辨活动来发展,然后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式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美学应该更多地关注艺术对象的特征。对于音乐美学来说,也有必要更多地关注人们如何用声音,一种感性的材料来创造艺术。美学更依赖于实践和具体的声音作品。音乐美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声音本身,音乐不能脱离音乐的边缘来讨论。
哲学和美学在这些特征上是不同的。韩仲恩的《美学》和《音乐美学的宇宙建构》在引用了18世纪鲍姆加滕、19世纪的《新美国百科全书》和20世纪的《英国简明百科全书》中对“美学”的定义后(2)得出“上述解决方案...不同,但是...都强调“美学”与人的“感性”和“经验”的关系,在第四届全国音乐美学大会上的发言中,他还说“音乐美学是一种实践现象,人们用理论来研究人们对音乐世界的掌握(通过经验),而音乐哲学是一种理论现象,人们用理论来研究人们对音乐世界的掌握(通过思想)”。朗费罗先生在他的文章《论音乐哲学》(3)中也引用了这段话,但他认为:“区分”混淆了问题的本质,因为他认为所谓的“音乐哲学”主要是指关于音乐的本质属性、存在模式和发展状态的哲学思考。关于音乐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和发展状态的哲学思考既涉及“音乐世界的实践现象”,也涉及“音乐世界的理论现象”。但是,我认为龙凤和韩忠恩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哲学的外延是不同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大哲学”(龙凤)和“小哲学”(韩忠恩)。
学科的应用和发展
1。学科应用
求真同志早在1982年就质疑音乐美学的学科:
我不明白...对音乐之美的研究是如此无聊,所使用的语言是如此晦涩难懂...大量令人困惑的“哲学语言”似乎只为少数理论专家服务,而不是为大量音乐工作者服务。其次,……找不到(或极难找到)对我们现实大众音乐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音乐工作者的工作以及音乐爱好者的迫切关注的讨论和分析。(4)
这个问题几十年后解决了吗?不要。音乐美学仍然只是少数音乐理论研究者的专利。更不用说业余音乐爱好者了,即使是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对音乐美学知之甚少。音乐美学能只有这么少的观众吗?这不正常。音乐美学研究音乐作品中美的产生和规律。有太多的人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并想知道它。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了解哲学,尤其是现代哲学。
朗费罗先生担心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现状,认为中国音乐美学已经偏离了西方哲学传统。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不一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首先,国内外的教学体系不同。外国音乐美学专业大多设在文学学校或哲学系,而中国几乎都设在专业音乐院校。学术背景大不相同,研究的重点自然也不同。其次,注重美感和美感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美学的特征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喜欢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它的应用自然会更加广泛。第三,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强,特别是在音乐学科内部,美学逐渐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一门学科,如表演美学、表演美学等。如果我们简单地强调美学的哲学本质,音乐哲学的名字会吓跑很多人。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极其感性的东西,而哲学过于理性,美学只是将两者折衷,成为感性与理性之间最好的桥梁。
2。学科发展
没有受众,一门学科很难实现大发展,学科发展方向的思维方式是发展的首要问题。
何甘山教授在第四届全国音乐美学研讨会的总结发言中提到了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她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调音乐美学的哲学本质;第二类强调音乐美学的审美心理本质。第三类强调音乐美学的文化人类学性质。
事实上,这三个属性可以说是音乐美学的特征。至于应该强调哪一方面,我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因为不管这个问题的哪个方面与美学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如果每个研究者都必须涵盖一切,那就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要学习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一个深奥的课题。有人可能会问,音乐美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有相对明确的答案吗?作者认为这就是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和哲学一样,也应该是一门开放的、不断丰富的学科,在学科内部也应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些人应该从事纯粹思辨的哲学美学,但更多的人应该尽力拓宽音乐美学的视野。
在学科的研究方法中,也应该使用各种方法——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主义等。这样,音乐美学的发展就不局限于少数音乐学家,而是可以惠及更多喜欢音乐的人。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音乐美学有其相对的学科独立性。它不依赖于哲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突破现有模式。简而言之,音乐美学的名称比音乐哲学更准确、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