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10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从“舞台上的译者”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体系

10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从“舞台上的译者”看英若诚的戏剧翻译体系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03000字
论点:戏剧,翻译,研究
论文概述:

本研究以寻求戏剧翻译及其研究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对英若诚集导演、演员、戏剧译者以及政治家为一体的特殊译者身份下的英汉/汉英戏剧翻译实践的基于语料的实证研究为目的。在英若诚戏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译者登上舞台
《译者登上舞台》是1991年罗宾逊封面上的中文译本,是外国研究所的第一部翻译杰作。罗宾逊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解构了隐藏在西方主流翻译理论背后的理性主义哲学概念“逻各斯”,颠覆了传统的二元论。在他的“翻译的躯体”的人本主义范式中,翻译研究的重点和出发点是“人”,关注译者个人在翻译过程中的身心感受和主观能动性,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和制约。
蒋夏秋和全晓辉(2000:26)回顾了近30年来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已经逐渐从静态文本转向动态过程,从局部元素分析转向整体综合理解,将艺术审美体验融入语言信息的理解中。
本研究考察了英若诚的戏剧翻译理论和实践,揭示了他作为导演、演员和译者的特殊身份对戏剧翻译理解、戏剧翻译文本选择、策略运用、中外戏剧交流和戏剧艺术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我希望在戏剧翻译研究的方法论上做出一些尝试和努力,以系统哲学的整体观点促进对戏剧翻译本质规律的理解。
目前,戏剧翻译研究仍然被困在一个“迷宫”中,在基于阅读和表演两种不同目的的翻译之间纠缠不清,导致对戏剧翻译的核心问题,如表演性、潜台词、对话和文化适应/准确性的看法发生冲突。这些经验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讨论无法帮助人们冲破迷雾,走出困境。
巴斯夜将戏剧翻译研究的缺乏归因于戏剧翻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戏剧翻译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熟悉两种语言背后的两种不同的戏剧系统。在她看来,除非他是“超人”,否则不可能期待这样一个戏剧性的译者。正是这种悲观的假设使她两次试图穿越戏剧翻译的“迷宫”,但都失败了。
然而,当我们走近英若诚,“看”他的戏剧翻译,“听”他的翻译经历,“研究”他的人生经历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在当代中国戏剧舞台和戏剧翻译史上遇到了这样的“超人”。正如他的儿子英达先生所说:“……他父亲翻译的每一部作品的表现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是一个奇迹。这取决于他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精通中英语言和文化,知识渊博,对中西文化都有透彻的了解。他也是一名优秀的导演和表演艺术家。他的父亲是独一无二的。(英若诚名剧翻译序言,1999:7)英达把他父亲英若诚戏剧翻译的成功归因于两个因素:一是他高超的语言造诣和对中西文化的深刻理解;第二是他作为导演和演员的经历以及他对中西戏剧体系的掌握。在谈到很少有人关注戏剧翻译研究的原因时,黑尔和厄普顿(黑尔和厄普顿,2000:12)在《感动观众——戏剧翻译与文化移植》的序言中评论道:“从翻译研究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翻译理论家没有认识到戏剧传统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然而,大多数从事戏剧翻译的译者并不熟悉翻译理论,尽管他们对戏剧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虽然戏剧翻译与戏剧表演密切相关,但研究者既没有从戏剧表演的角度研究戏剧翻译,也没有从翻译的角度深入研究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同上:1)。Pavel (1992:136)也认为戏剧翻译和表演之间的关系很少被纳入翻译研究。

1.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民艺术”)成立于1950年,1952年改为专业戏剧团体。在中国戏剧史上,北京人民艺术以其让过去为中国服务、让外国事物为中国服务的宽广胸怀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它是中国戏剧艺术潮流的领导者。北京人民艺术一直以拥有大量著名的戏剧和著名的号角而闻名。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火上走过。他们总是遵循现实的创作方式,仔细思考自己的角色,深刻体验生活,大胆设定新的标准。他们形成了北京人艺术的独特风格,创造了经典的北京人艺术风味。著名的话剧《茶馆》就是这种“北京风味”文化的典型代表。《茶馆》是一部写实风格的经典作品,它清晰地反映了该剧院的表演特色。从著名作家老舍、导演焦菊茵、夏纯,到观众熟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郑融、蓝天野、英若诚、胡宗武、黄宗洛、林连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创造了生动的舞台形象,为《茶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喜爱的戏剧进行了艰辛而杰出的艺术探索。然而,英若诚对西方戏剧理论和名剧翻译的介绍,对北京人文艺术戏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英若诚大学毕业并考入北京人艺后,事情并非一帆风顺。他先后在音响效果室和资料室工作。然而,正如当时的戏剧导演焦菊茵所说:“做信息工作不一定是件坏事。一个好演员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资料室就像一个宝库。这对你的表现很有帮助。”(柯文慧主编,任宝贤,1992:37)在此期间,他还在焦先生的鼓励下于1953年翻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这个翻译仍然是表演艺术中的经典作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经验基础上的再体现”,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戏剧体系的主要代表,对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戏剧运动,包括中国现代戏剧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人说20世纪世界舞台上有三位杰出的艺术家: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西和中国的梅兰芳,他们分别代表现实主义、异化和写意三种典型的戏剧表演风格。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必然会对英若诚的戏剧翻译思想和实践以及戏剧表演和导演产生微妙的影响。

第二章戏剧翻译研究——一个复杂的系统............................19
2.1综合体....................................................................................19
2.2戏剧翻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20
第三章..............................45
系统范式指导下的应若诚戏剧翻译研究3.1系统思维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50
作为戏剧翻译研究的系统范式............................46
第四章是英若诚戏剧翻译文本选择的宏观视角。..............................71
4.1.........................................71
4.2中西戏剧交流综述...........................................72
4.3英语翻译文本选择的文化阐释.........................................74
第五章是英若诚戏剧翻译理论的总体观点。................................85
5.1口头........................................................85
5.2行动....................................................................................90
5.3个性.......................................................................93
5.4文学性....................................................................................93
5.5两个“主题”.....................................................................94[/ Br/]5.6概述——戏剧翻译的整体视角.............................................95
第六章英若诚戏剧翻译的戏剧文体分析..............................97
6.1口语........................................................97
6.2话语标记与英若诚戏剧对话翻译................................104
6.3英若诚戏剧对话的转折与翻译.........................................114
6.4英若诚戏剧翻译中指示系统的可表演性..............................120
6.5英若诚戏剧翻译的言行......................................................129
6.6英若诚戏剧翻译的表征——特征词频的系统功能分析..............................134
第七章英若诚戏剧翻译的文化移植与文化接受..............................151
7.1接受美学和.................................................151
7.2英若诚译作的受众分析.............................................153
7.3本土化策略的宏观考察.................................................154
7.4适当的异化技巧.................................................162
第八章英若诚戏剧翻译的音效——音调和节奏..............................167
8.1戏剧语言的押韵..........................................................167
8.2戏剧语言的节奏................................................................................174
第九章...................183
谈英若诚翻译戏剧的整体美学9.1文学美学的整体观......................................................183
9.2戏剧情境的翻译..........................................................184
9.3戏剧形象的翻译..........................................................191
第十章英若诚及其译作的文化价值..............................205
10.1杰出的国际影响力.......................................................................205
10.2...........................................207
中国观众戏剧艺术视野先锋10.3戏剧艺术界赞誉........................................................211
10.4....................................................................212
第11章结论......................................................................................215
参考...............................................................................................223

Xi章结论

本研究旨在寻求戏剧翻译及其研究的科学指导思想,并以导演、演员、戏剧翻译家和政治家相结合的译者身份,对英若诚的英汉/汉英戏剧翻译实践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在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研究中,系统思维一直伴随着我们。无论是对其戏剧翻译理论的探索还是对其戏剧翻译实践的考察,研究始终贯穿着一个整体联系的理念。它与英若诚理想的戏剧译者身份、戏剧翻译特点和戏剧翻译观点完全一致,形成了戏剧翻译的整体观,证明了系统范式作为戏剧翻译及其研究指导思想的有效性,给戏剧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戏剧翻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迄今为止,戏剧翻译研究仍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一个根本矛盾是文本至上观与阅读与表演一体化观之间的矛盾,即文学性与舞台性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其他矛盾,例如戏剧翻译的任务是保留文本的文学性,把舞台表演留给导演和演员,还是创造一个适合舞台表演的翻译;戏剧翻译是面向一般读者还是导演、演员和观众?
英若诚翻译、导演和演出的每一部戏剧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对他翻译经验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考察,我们发现正是这种系统的观点指导了他的戏剧翻译思想和成功的翻译实践。
在戏剧翻译理论方面,他从“专业演员”的角度指出了戏剧翻译的症结:现成的翻译不适合表演。根据戏剧的戏剧性,提出了戏剧翻译中口语化、动作化、个性化和文学性的标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系统观,解决了戏剧中的阅读和表演与戏剧翻译研究的矛盾,找到了戏剧翻译研究走出“迷宫”的秘密。
在翻译实践中,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实践这一理念,从文本选择到翻译策略,始终注重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呈现。首先,我们从意识形态和文化诗学的角度对他的文本选择进行了宏观考察,发现他精心选择了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戏剧作为翻译对象。其次,在翻译策略方面,我们对其宏观戏剧情节处理、方言和方言的选择、目标语言中独特戏剧手段的使用以及母语导演的表演节奏要求进行了文本研究。此外,文本处理软件还用于对戏剧文体学和戏剧艺术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分析,包括语言外力量、话语标记、人物线条的转折和转折、指示系统的构建、节奏和节奏的掌握、戏剧情境的构建和戏剧形象的创造。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有效地揭示了英若诚特殊译者地位背景下成功戏剧翻译的典型特征。让我们也尊重这位戏剧翻译。面对复杂的戏剧翻译体系,英若诚以其丰富的中西语言、文化、戏剧艺术知识和精湛的舞台表演才能,具有长期的眼光和精湛的策略,创造出兼具文学性和舞台质量的优秀翻译作品。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即使是详细的处理,比如语气词的选择,他也以戏剧的整体情况为参照,以演员的现场表演和观众的现场接受为目的,在整体语境中仔细品味每个细节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最佳对应。正是这种戏剧翻译的整体观使英若诚成功地创造了可读性和可表演性两种版本,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启示。事实上,虽然我们在章节中分析了英若诚戏剧翻译中的口语化、动作化、个性化和节奏化特征,但实践证明戏剧的典型特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戏剧网络系统。任何环节的任何缺陷都会影响戏剧的整体戏剧效果。例如,舞台指示的翻译涉及戏剧场景的创造。一个错误会影响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节的发展,从而影响演员和观众的现场表演和接受。戏剧意象的翻译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还要注意意象之间的回指关系。否则,不仅会影响图像的传承,还可能破坏图像的场景效果,甚至破坏戏剧的整体意境。因此,英若诚作为戏剧译者的特殊身份及其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戏剧翻译的整体观是戏剧翻译理论与实践科学有效的指导思想。

参考
1阿恩海姆,(1984),艺术与视觉感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阿瑟·米勒,译。珂瑶,(1971),《推销员之死》,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
3由拉普波特译。钱赵华(1993),《一般系统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4彼得斯·丛迪,王建译,(2006),现代戏剧理论(1880-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
5布尔兰德·罗素,(1983),人类知识,商务印书馆。
6曹禺、王昭君等人,(1980),香港梁友图书公司出版。
7柴美萍,(2001),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正与转换,苏州大学学报(4)。
8陈白晨与东健,(1989),《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
9陈伟,(2004),《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戏剧》,上海教育出版社。
10狄德罗,(1979),《关于“私生子的谈话》(第三次谈话),转。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