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6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学硕士论文范文:继布莱希特和贝克特之后——论叙事剧和荒诞剧的发展

6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文学硕士论文范文:继布莱希特和贝克特之后——论叙事剧和荒诞剧的发展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60000字
论点:戏剧,剧作,荒诞
论文概述:

戏剧呈现出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多样态势。一方面,布莱希特为后世戏剧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在题材选择上,后世剧作家从“历史化”的立场出发,模糊历史、现实和政治之间的界限

论文正文:

介绍

自从亚里士多德写《诗学》以来,西方戏剧的每一点都与戏剧理论的四个词紧密相连。无论是令人震惊的古希腊悲剧,还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文艺复兴戏剧,还是严谨的新古典主义戏剧,还是具有哲学和理性的启蒙戏剧,还是充满个人理想、情感和自由的浪漫主义戏剧,整个西方戏剧世界的不同阶段都能找到与之密切相关的相应戏剧理论。与戏剧理论最密切相关的应该是戏剧,戏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戏剧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然而,当西方戏剧世界进入19世纪末时,文学和艺术趋势的戏剧性变化是时代戏剧性变化的结果。人们对戏剧的本质也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使得戏剧风格开始出现分歧。在整个20世纪,现实主义戏剧的戏剧理论已经确定了基本框架,这就是为什么变化很少。另一方面,其他戏剧风格和流派在反对、批判和补充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础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括戏剧观念、戏剧方法和导演技巧的一系列重要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实主义戏剧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质疑: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象征主义等开始依次轰击现实主义戏剧体系,但现实主义戏剧理论仍然坚定地站在人类戏剧实践的前面,因为它是经过2000年戏剧实践的思考而逐渐修正和形成的一个相对合理、科学的完整体系。
直到伯德·布莱克特出现并提供了一套完全不同的戏剧性观点,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布莱希特有一种叛逆的精神,这是以前所有戏剧学校都没有的。他把戏剧性和政治宣传结合起来。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探索人类存在的黑暗面。他批评了人类世界中所有不合理的系统,并最终创造了富有想象力的叙事剧。因此,陌生化效应、寓言戏剧、辩证戏剧、历史化等词开始指向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戏剧模式,他也称自己的戏剧为非亚里士多德戏剧。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被称为叙事戏剧,主要从题材的选择上探索历史的真实和真实历史特征,从布局结构上探索三维结构,从而在戏剧文学中建立起一个三维世界。它以观众参与为目标,利用陌生化来激发观众的理性思考。这三个方面不是对现实主义戏剧传统的修正,而是在陌生化理论指导下的一场激进革命。
事实证明,布莱希特提供了一个200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戏剧性思路。当人们创作和理解戏剧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只有布莱希特的理论和实践在后期出现了一些脱节,他的反亚里士多德理论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在这两大流派之后,戏剧呈现了2000多年来从未见过的各种情景。一方面,布莱希特为后世戏剧提供了独特的方法论:在主题选择上,后世剧作家从“历史化”的角度模糊了历史、现实和政治的界限,并将经典故事和人物的解构融入到主题选择中。因此,拼贴、杂糅、仿拟和解构成为一种趋势。在戏剧结构上,海纳·穆勒探索了一种颠覆布莱希特叙事模式的组合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布莱希特的结构理论。同时,弗里希等剧作家也强化了哲学层面在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的作用,解决了单一哲学思辨可能带来的单调性。除了戏剧理论之外,布莱希特试图通过陌生化技术打破观众与舞台之间的“第四堵墙”,但未能完全实现。奥古斯都·波尔(Augusto Boal)从这里开始,创作了被压迫者的戏剧,充分实现了观众对戏剧的充分参与。另一方面,荒诞派戏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期戏剧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上。荒诞主义通过“明喻”的方式表达了世界上不确定性的本质,这种方式被后来的剧作家广泛使用,扩大了明喻的使用范围,出现了反古典、反系统、反深度的明喻符号。与此同时,另一个极端是用戏剧性的综合明喻创造一部轰动的感官戏剧。荒诞主义通过分裂和瓦解来消解传统戏剧的语言功能,更喜欢用“无意义的语言”来表达世界上的无意义。后来的剧作家在此基础上简单而彻底地排除了语言的功能,从而创造了身体戏剧。在另一个极端,他们加强了语言功能,创造了语言游戏。最后,后期戏剧从传统荒诞的视角出发,形成了自我怀疑或传统回归的总趋势。
从意义传递手段的角度来看,这一创造性目的显然是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荒谬的剧作家所呈现的人类生活的可怕图景,不是去摆弄或炫耀自己的发现,而是通过这样的展示唤醒人们麻木的感觉,从而探索生命的意义。当我们看荒谬剧作家的数据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关心的是社会和人类的未来。以《秃头歌手》(Bald Singer)为例,尤尼斯库在感觉到教科书中的语言毫无意义,尽管没有语法错误后,创作了英语教科书。从作品来看,整个剧本渗透着一种非理性的外壳,但在这种外壳背后是他想要表达的理性精神和理性意义。尽管每一部荒谬的戏剧都揭示了生活的消极等待和无意义,但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理性思考。他们希望人们看穿这些人类生活的画面,看穿他们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不难想象为什么《等待戈多》在圣昆廷监狱上演时会在囚犯中引起轰动。

第一章:布莱希特第一节之后,来源与流向:叙事戏剧第二节的形成与发展,从“历史化”开始布莱希特的三维结构理论与实践27
2。非线性情节:组合戏剧31
3对“三维结构”的转换。寓意的延伸:戏剧36中哲学层面的深度
第4节:从“观众参与”开始39
二。观众参与的充分实现:压抑的戏剧和其他41
第五节,布雷希特之后:开放、立体和悖论的共存47
第二章,贝克特之后50 [/ Br/]第一节,荒诞戏剧理论的传播和影响,51
第二节,从“明喻”开始,第55
第一节,荒诞戏剧明喻技巧的动机和形式,第56
第二节,反经典、反制度、反深度:丰富明喻感官爆炸:戏剧性63
第三节的全面而直接的隐喻,从“无意义的语言”开始。语言游戏:语言功能的极致75
第四节:从“荒诞”开始第五节,贝克特之后:用反传统技术实现传统精神85
……88
参考资料……99

结论

20世纪的戏剧以2000多年来从未见过的复杂形式出现。现代戏剧的各个流派都赢得了无数的胜利。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后现代戏剧更加多样化。用多样性来描述它们并不过分。然而,仅仅用多元主义这个词来概括20世纪西方戏剧的状况是不可能解决多元主义背后的逻辑的。
美国学者斯蒂芬·恩威(Stephen enway)说,这些20世纪的剧作家“对于什么是戏剧和可以做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工作。他们正以不懈的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探索各种不同的戏剧风格。”
在这些不同的形式中,我们可以从戏剧理论的角度得出两条更清晰的线索。一种是基于理性哲学的叙事剧,另一种是基于非理性哲学的荒诞剧。有人说布莱希特是现实主义戏剧的最后传统,这意味着布莱希特在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最终结束了他对整个国家的统治。这一结局对后世戏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布莱希特对“历史化”的表述既是哲学的,也是方法论的,当它应用于题材时,就形成了历史化的游戏技巧。这种技术是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对立而形成的。后来的剧作家,一方面,将现实和历史混合在一起,导致了时间的断裂和空之间的融合。后现代戏剧中的拼贴方法与此相关。另一方面,他们不仅着眼于历史,还着眼于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的分解模拟,衍生戏仿后现代戏剧技巧。
其次,布莱希特对三维结构的创造阻碍了亚里士多德戏剧的结构连贯性,有助于观众辩证地思考,并为线性结构增添了哲学的门面。在后来的剧作家眼中,他们并不满意布莱希特仅仅封锁了情节线索,还按照新的逻辑将它们随机组合起来,衍生出“组合”戏剧,这也是后来戏剧中大量非线性结构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后期戏剧不满足于三维结构中哲学层次的简化。他们不仅从诗歌中读故事,而且从现代哲学的丰富视角读故事,从而解决了布莱希特单一哲学概念可能造成的沉闷。
第三,在布莱希特的理论中,陌生化效应是主导所有游戏方法的中心,使用所有陌生化技术的目的是唤起观众的思考。从这开始,后来的戏剧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思考,而且用各种极端的方法激怒了观众,或者通过改造戏剧空改变了观看和表演之间的关系。最后,《被压抑的戏剧》充分实现了布莱希特的观众参与理想。从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和实践来看,尽管他对现实主义戏剧传统的改造仍然延续着其基本框架,但布莱希特理论中最宝贵的启示在于开放性。然而,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新的戏剧风格是内在戏剧节目真正意义上的真正突破。荒诞主义是新剧的第一个先驱。
1957年,布莱希特去世后的第二年,贝克特、尤尼斯库、品特、阿达莫夫和希娜一起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表演版本众多,观众反应强烈,这在整个20世纪的戏剧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布莱希特及其叙事剧逐渐淡出,但荒诞剧作家继承了布莱希特敢于挑战权威的非同寻常的内心,遵循了象征主义和残酷戏剧的非理性戏剧思维,建立了一种不同于现实主义戏剧和叙事剧的风格。这种风格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荒诞主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明喻手法来表达世界的不确定性。后现代戏剧通过反古典明喻、反系统明喻和反深度明喻丰富了明喻符号的表现力。同时,它们也全面拓展了明喻符号的范围和强度,形成了一部轰动一时的感官剧。
其次,荒诞主义充分利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毫无意义的思想。在后现代戏剧中,一些剧作家完全排斥语言的功能,最终形成身体戏剧。而剧作家的另一部分加强了语言的功能,“语言游戏”应运而生。
最后,所有荒诞主义技巧的核心都围绕荒诞展开,荒诞不仅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传统,而且在戏剧和戏剧的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荒诞是剧作家理解不确定世界、表达西方世界人们痛苦、恐惧和无助的有效方式。后来的剧作家对此并不满意。一方面,他们在更深层次上质疑人们自己,形成了一系列以自我怀疑为主题的戏剧性概念。另一方面,它已经恢复了对客观世界的冷静思考。这位剧作家的思想中涌现出政治和社会主题。然而,这两种创作的倾向在根本目的上完全符合荒谬的观点。

参考资料:
1)阿尼科尔。西欧戏剧理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2)阿诺德·欣奇利夫(Arnold Hinchliffe),荒诞理论——从存在主义到荒诞主义,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4月版,弗利特,《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3)爱德华·莫尔。邵穆钧的翻译。《电影想象——作家与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
4)安德鲁·桑德斯(Andrew Sanders),顾启南译,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安东宁·阿尔托。《残酷的戏剧——戏剧及其双重形象》,中国戏剧出版社。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上海翻译出版社,1980。
7)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e),《[/k0/]的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1月
8)布莱希特,丁扬中,张莉,荆黛玲。布莱希特论戏剧,1990年3月第1版
9)曹鲁生。《外国后现代戏剧》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10)陈士雄、周宁。20世纪西方戏剧趋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