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泥石流对工程影响的分析与探讨

论文范文泥石流对工程影响的分析与探讨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泥石流,工程,物质
论文概述:

这篇论文主要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等方面分析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措施的建议。本论文由硕博论文网毕业论文中心土木论文频道整理推荐。

论文正文:

前言:本文主要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了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本论文由硕博纸网毕业论文中心土木工程论文频道组织推荐。

泥石流对工程影响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和山前地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临时性紧急水流。它的发生受多种条件限制,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本文阐述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一、导言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急流,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液混合介质,突然爆发,为粘性层流或稀释湍流。泥石流往往具有突发性、凶猛性、运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它还具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破坏程度比单次崩塌、滑坡和洪水更为广泛和严重。近年来,中国的泥石流越来越严重。鉴于泥石流的严重危害,有必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然下起大雨。县城北部的罗家峪和三眼峪泥石流从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走,堵塞了白龙河,形成堰塞湖。截至28日,洪水和泥石流共造成1,463人死亡,302人失踪,1,243人获救。这场巨大的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灾害规模、伤亡人数和损失严重程度在甘肃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现在让我了解更多关于泥石流的知识。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BR/] 1。地质条件[/BR/] (1)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高的地区一般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岩石破碎、滑坡、崩塌、散落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展,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2)岩性:结构松散、软弱、易风化、节理发育的岩层,或软硬相间形成的岩层,易损坏,碎屑物质来源丰富。
2。地形条件
(1)山高沟深。地形陡峭,沟床纵向坡度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收集。
(2)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葫芦形或漏斗形,有三个出口。地形相对开阔,周围高山陡峭,山脉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种地形有利于水和碎片的集中。
(3)河流中游的地形大多为狭长陡峭的山谷,纵坡较大,使泥石流快速流动。
(4)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允许碎屑堆积。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是介质运输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流动的水密切相关。突然大量的水进来:①强度更大的大雨;(2)冰川和积雪的强烈融化;(3)冲川湖、高山湖、水库等突发事件。
(2)水作用:渗透到饱和山坡的松散材料的侧面侵蚀和挖掘导致滑坡和崩塌,增加了物质来源。
4。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森林砍伐和山坡土壤侵蚀。山区采矿、采石和废渣堆积往往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当隧道开挖破坏地下地质平衡条件时,也会形成泥石流。上述条件可归纳如下:
(1)盆地固体物质供应来源丰富;
(2)地形陡峭,沟床纵坡大;
(3)流域中上游有丰富的水源,如强暴雨或强冰雪融化。没有这三者之一,泥石流就无法形成。三、泥石流的危害2010年8月13日晚至8月14日凌晨,汶川发生突发性暴雨,许多乡镇发生泥石流,造成213国道汶川段多次中断——这是汶川地震后“震中生命线”的第五次中断。截至15日,这场灾难共造成13人死亡,59人失踪。受暴雨影响,杜文高速公路映秀段一侧突发泥石流,闽江改道进入映秀镇,以及上述舟曲泥石流灾害,都说明了泥石流的巨大危害。以下是概述:1 .由于泥石流中泥、砂、石等土壤颗粒含量高,流体粘稠,导致泥石流具有结构性强、惯性大、承载能力大、破坏力强、分选差的特点。

2.根据泥石流的规模、性质、地形条件和受害者的不同,泥石流灾害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①淤积和掩埋。在泥石流活动区的平缓地带,泥石流停止运动,大量沉积物沉积在各种目标上。泥石流规模越大,淤积越严重。②冲刷。在泥石流发生和循环地区,大量坡面土壤和沟床沉积物被带走,坡面土层被侵蚀、变薄甚至剥离,成为难以利用的贫瘠坡面。河床被冲刷,河岸坍塌,损坏了沿海设施、交通和水利工程。(3)影响。快速移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可以撞击桥梁、水坝、房屋、车辆、电线杆等固定设施以及遇到的移动目标。④堵塞。泥石流阻塞了自己的流动路径或流入其中的主要河流,形成了一个阻塞大坝,上游水位上升,淹没了河流两岸的各种目标。一旦大坝被堵塞和决口,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或洪水,对下游造成危害。⑤溢流分流。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堵塞了其流动路径,导致溢流分流、冲刷或淹没各种下游设施。⑥磨损。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对各种保护目标及其防治工程的表面造成严重磨损。⑦曲线超高和爬升。高强度泥石流的运动是非常直接的。当它在弯道处流动或遇到阻力时,它有很强的超高或攀爬能力。有时,它甚至可以爬上山脊,穿过河岸掩埋各种目标。⑧挤压主通道。泥石流冲刷出的大量泥沙不断扩大堆积扇,形成通航河流的危险浅滩,阻碍通航,迫使干流向对岸移动,造成对岸严重侵蚀,造成边坡失稳,危及各种目标,以及因流路变化而危及沿岸各种设施。四、泥石流防治措施[1]
1、防治原则
泥石流是一种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其形成原因是多种自然因素的结果,因素较为复杂,根治极其困难。因此,泥石流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免胁迫,控制重点薄弱;流域上、中、下游综合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项目计划应结合中小型项目和以小型项目为主的项目,因地制宜,使用当地材料。

2。预防措施
禁止在流域内砍伐森林,保护植被。严禁在坡度大于25°的地区开垦荒地。在山坡上建设工程时,必须保持边坡的稳定性,对建筑垃圾土和矿渣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免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固体物质来源。

3。生物措施
在市区后山河流域水源区,采取封山、护林、种草等措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建设不同类型的森林,保护和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辅之以沟头保护,在沟谷中建设生物谷群,将坡地转化为梯田,将坡地转化为森林,开发水平土地,修建边沟,修复沟谷和排水沟以及其他农业土壤改良措施,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和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不仅保证了农业生产,而且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提高了防治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 )。通过有计划、有措施的有组织的活动,泥石流防治工作将转化为群众的志愿行动,实现长期防治。

4.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循环和堆积区收集和储存水、引水工程、挡土和支护工程、排水和引渡工程、拦泥工程以及土壤改良和护坡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1)防护工程:对于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沿河线路或泥石流集中山区的其他重要工程设施,采取护坡、挡土墙、丁坝等措施进行一定的防护。
(2)排导工程:其目的是提高泥石流的流动潜力,增加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使泥石流按照设计意图顺利排出。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导流堤、喷射槽和梁堤。
(3)封堵工程:是一种工程设施,用于控制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总排放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设项目的侵蚀、冲击和沉积。
(4)此外,在泥石流地区,一些工程设施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来防止泥石流的危害:穿越工程:指修建桥梁、涵洞等。穿越工程:穿越工程师是指隧道、裸眼井等的施工。,通过下面的泥石流,排出上面的泥石流。

5.危险度分区和预测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和预测,在泥石流易发山区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避免在危险区施工;建立泥石流预警站(点)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危险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建立反应迅速、灵活、保障有力的救灾救援体系,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应急救援。5.结论泥石流作为一种自然地质灾害,虽然不能完全预防,但可以预防,同时应加大对该地区的预测投入。

参考文献:戴文婷,《土木工程地质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