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 > 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

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完善政府采购监督运行机制,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广大政府采购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文件用一段篇幅明确指出,要“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督运行机制”

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责任的落实 采购人应当做好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集中管理和下属单位管理,明确内部工作机制,重点加强采购需求、政策执行、信息披露、绩效验收、结果评价等管理。 集中采购机构应做好过程控制工作。围绕委托代理制度、采购文件的编制和合同文件的起草,政府采购审计是一项政策和专业技能都很强的综合性审计监督项目,因为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采购机构几乎没有会计数据,这不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 按照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基层审计机构应当实施政府采购审计。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需要,落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要求, 为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财会〔2012〕21号)和《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一、控制目标1、采购质量:符合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质量标准 2.采购数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符合企业经济订单批量原则。过度采购不会导致库存过剩,过度采购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购买价格:合理价格 不要高于城市的低,也不要越低越好,它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低。

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完善政府采购监督运行机制,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广大政府采购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文件用一段篇幅明确指出,要“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督运行机制”

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政府采购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与法律依据范文

本文的目录导航:

[标题]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章]高校政府采购控制机制优化介绍

[第二章]政府采购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及法律基础

[第三章]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分析

[第四章]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第五章]优化高校政府采购管控环境的建议

[第六章]改革高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高校政府采购模式改进分析的结束语和参考文献

第二章相关理论和法律基础

第一节相关理论.

一、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15年。政府采购有许多具体的定义。这里,本文采用我国《政府采购法》中“政府采购”概念的定义,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组织利用财政资金购买法律规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项目和服务的行为。

买家(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机关、社会团体等。)、供应商(向买方提供货物、服务和项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和采购机构(根据相关采购法律法规向买方和供应商提供采购代理服务的法人)是政府采购业务的基本主体。

政府采购的类别主要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是指通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采购范围,采购限额以上范围内的货物、服务和项目的行为。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均实行集中采购。

同时,政府采购配额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集中采购目录内、限额以下和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项目,应当实行分散采购,采购人可以自行采购或者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采购。

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邀请招标等国务院采购监督部门批准的采购方式。

一般来说,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制定年度政府采购计划、组织采购实施、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项目合同、实施采购项目、组织采购目标验收、使用财政资金办理支付、采购数据归档和信息反馈等八个步骤构成了政府采购的业务流程。

不同于企业和自然人的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其采购不仅要满足购买者的采购需求,还要考虑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如保护生态环境、扶持中小企业、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扶持新兴产业等。

二。内部控制。

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国际标准定义(International standard definition)是美国标准委员会在1972年《审计标准公告》中给出的解释:“内部控制是指在一定情况下,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在一个单位内实施各种限制和调整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目前,最广为认可和使用的概念是美国COSO报告中给出的定义:“它由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实施,并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2004年,确定了内部控制的以下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它主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出现和实施,没有形成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1999年10月颁布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原则上提出内部控制概念的法律。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成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许多政策法规过于分散,整体缺乏系统性。很难称之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中的零散条款。2012年11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的颁布改善了这种状况。“规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行政机构的内部控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现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加快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单位应当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实施程序,防范和控制经济活动中的风险”。

三。政府采购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实施程序来预防和控制各种日常事务中的风险,以实现控制目标。基于此,政府采购内部控制解释如下:

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和国务院行政和矿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法规、文件的要求,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的有效管理,控制政府采购业务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点,采取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采购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措施。

其中,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有以下要素:

(1)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组织。各单位应设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或牵头部门,专门从事技术领域的工作。专门管理机构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与财务、内部审计和资产管理等其他职能部门充分合作,并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

(2)行政机构实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政府采购内部控制需要理清采购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确定采购活动各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职能分工和责任主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督促相关人员认真执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措施。评估单位级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时,应重点关注单位是否组织好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建立良好;是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管理内部控制和采购信息编制等关键岗位的人员。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应注意政府采购业务的实施和验收程序的执行,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的保存是否规范,相关信息是否及时汇编。

第二节法律依据。

一.与政府采购有关的法律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为核心,涉及《预算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

如法律,以及财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和文件,省财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

BY University是一所省级本科院校,按照省财政厅发布的集中采购目录实施政府采购。本文选择的法律法规主要针对与高校政府采购业务密切相关、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

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预算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

财政部对具体业务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进口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推进和完善服务项目政府采购相关问题的通知》, 《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公开政府采购信息的通知》、《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等。

二。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制度。

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财会〔2001〕41号)和《内部会计控制准则——采购与支付(试行)》

(财会[2002]21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财会[2012]21号)等。本文的主要研究依据和指导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标准(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