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6599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分析

26599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6599字
论点:组织,政府,国际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关系硕士论文,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以及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作出较为全面的阐述。

论文正文:

第一章国际非政府组织概述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从历史上看,“非政府组织”这个名称最早是在1980年在联合国使用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第一个给出非政府组织详细概念的机构。1952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288(X)号决议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任何未按照政府间协定设立的国际组织均可被视为非政府组织”。1968年第1296(XLIV)号决议在重申这一规定的同时,扩大了非政府组织的适用范围,“包括那些虽然由政府官员任命,但不影响其意见自由表达的组织”。它进一步定义了在实践中用来衡量国际非政府组织伊利简称的标准。它们必须“具有代表性,并具有公认的国际地位”。本组织的目标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宗旨和原则。它一定是国际性的。代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许多人必须有自己的领导机构、民主产生的宪章和民主决策程序。国际协会联合会有养老金。,他们认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是“至少在三个国家有国际目标和活动的组织”此类组织至少有三个国家的个人或集体参与,包括投票权、常设总部和维持可持续运作储备和供应的充足预算。这些预算来自至少三个国家的公民、基金会和政府的捐赠。\"

应该说,联合国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相对严格和具体,本研究报告中提到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从较窄的角度来理解。同时,由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不同国家和学者的不同定义,为了统一,本文采用了联合国的共同词汇和概念。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模式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最重要的跨国角色。自19世纪中叶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诞生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国际关系行为者之间交流的增加、通信和运输革命的迅速发展、世界日益相互依存以及全球化造成的大量跨国问题和对国际合作的呼吁,国际非政府组织才大量出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以每年5%的平均速度增长。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909年,世界上只有176个非政府组织(国际和国内)。到1972年,只有2173人。1991年冷战结束时,仅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就飙升至14,000多个,到2001年,增加到近1.6个。2003年,国际协会联盟统计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甚至达到30 000个。截至2004年,具有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比1992年增加了两倍多。也就是说,到2004年,65%以上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在1992年后获得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认可。一些著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大赦国际、无国界医生组织、以色列等。不仅与总部设在纽约、维也纳、内罗毕和日内瓦的相关联合国机构建立了联系,而且还与专门机构发展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联合国建立联系的会议机制和体制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活动中地位的显著提高显然最深刻和直接地反映了它们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增长的作用和影响。

众所周知,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主要是根据某些组织程序和章程,在尊重会员国主权的前提下,根据国家间达成的协议,特别是根据政府间合作的意愿或某种程度的强制,通过其常设机构,在其职责范围内完成工作。然而,显然,国际非政府组织在非政府、公共福利、咨询和法律地位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能力、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方面必须有相当大的差异。

第二章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首先,国际非政府组织今天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的迅速增长、分布的全球化、活动的广泛性、组织联系的制度化及其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在国际社会中对它们给予了重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广泛活跃于许多领域,如全球环境保护、减贫、援助和发展、人道主义救济、裁军和安全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集体行动并利用自身优势,奠定了全球治理的价值基础,并创建了一个体制框架。它们在促进全球治理、改善全球公民社会、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和进步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解决一系列关系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性,并在世界新秩序中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参与咨询和信息活动,以弥补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这一领域的不足。在全球化时代,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和国际政府间组织之所以愿意让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其活动并建立联系机制,是因为它们希望充分发挥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协商和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相当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成员是具有某些专业优势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在专业组织中,他们聚集了该行业的大量专家和学者。因此,国际非政府组织通常在技术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特殊技能,并收集了许多与其自身领域相关的各种信息。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专门研究、专业知识和具体信息方面的优势是它们向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咨询作用的重要基础。正如美国学者玛格丽特·凯克(Margaret Keker)和凯瑟琳·锡金(Katherine Sikkim)所说,“在环境和人权等有争议的领域,他们在民间社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等行为者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大大增加了所有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机会,使国内政治和社会斗争行为者能够获得国际资源……”在联合国会议场所,特别是在筹备会议的过程中,政府可以从非政府组织获得关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联合国各机构的文件编制过程中,不能忽视非政府组织发挥的协商和信息处理作用。一些政府缺乏必要的专家、专业知识和能力来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具有某些优势。一些专业研究机构本身是非政府组织。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专业意见对联合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联合国必须在许多问题上寻求非政府组织的帮助。

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上述重要作用来看,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确实弥补了国家行为者追求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和跨国公司追求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局限。另一方面,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南北差距日益扩大以及各国发展的脆弱性。国际非政府组织凭借自身的结构优势,如较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灵活性、非政府性和公益性,更好地填补了政府和市场机制双重失灵带来的空缺口,通过承担全球责任和提高治理效率,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治理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国际非政府组织促进了全球治理的有效性。虽然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非政治性的特点,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承担着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同时与类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一起运作。国际非政府组织一般具有技术专长和专业知识,组织形式灵活多变,适应性和创新性强。总的来说,国际非政府组织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经常反映人民的需求并代表他们的声音。这使得它的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政府和市场都不愿意或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公共产品领域。基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国际非政府组织以比政府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参与全球问题的治理和全球公益物的提供。因为国际非政府组织既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也没有跨国公司丰富的物质权力,能够吸引人们加入它们并动员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它们作出反应的唯一权力来源是它们声称的权利和价值观。这种基于公民自觉共识和认同的管理,显然比政府依赖的法律强制和跨国公司的金钱诱惑更持久和有效。这种新的权力关系和管理规则渗透在公民有意识的责任和义务的概念中,显然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提高了全球治理的效力。

第三章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21

一.国际法中缺乏主体地位……21

第二,主权国家态度的不确定性……24

三.自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6

第四章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中国31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1

Ii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32

三、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34

第四章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

一、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在国际和国内事务中不可避免地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有各种接触。严格来说,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与国内改革开放是同步的。20世纪80年代初,包括世界宣明会、凯尔国际、救世军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在内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了进入中国的进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机构在中国设立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和外国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设立的办事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和平组织和绿色地球网络等一些环保非政府组织也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一些医疗保健和扶贫非政府组织也正在进入中国,如香港乐施会。1995年,在联合国妇女问题世界会议及其在中国举行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中国开展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关心中国民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组织,如卡特基金会(Carter Foundation),也进入中国,资助了一些项目。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正式颁布,为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法律支持。此后,大量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随着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世界上的突出作用,它们对中国的活动和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政府和国内科研机构都没有提供关于在中国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具体和准确的统计数据。目前,一般信息只能根据《中国发展简报》出版的《中国国际非政府组织指南》中的《INCO目录》获得。截至2006年,已有300多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大陆设立办事处或开展活动,另有数百个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开展相关工作。据粗略计算,国际非政府组织每年在中国大陆投资近2亿美元。

结论

正如本文所讨论的,它们在提供信息和咨询、监督国家行为、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缓解紧张局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的承认在实践和概念上都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体现在国际社会尚未充分承认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地位,各国政府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仍有疑虑和担忧,以及对其独立性的干涉、代表性的不平衡、缺乏协调和对其自身组织建设的公信力、透明度和民主性的怀疑等诸多问题。然而,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长期和共同努力。一方面,国家行为者应以更加理性、开放和积极的方式看待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有效管理和合理干预的同时,它们还应尽力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一个宽容和开放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承认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至关重要。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民主化和透明度建设,保持自身行为的独立性,争取其代表性的平衡,实现多样性的协调,从而更好地实现其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国际社会非政府力量的代言人。这更多地取决于国际非政府组织本身,而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中国,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正义以及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在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协调、监督和管理,使其沿着健康、有序、合法、稳定的轨道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全球公民社会的历史潮流,大力培育本土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软实力发展。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