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东汉时期汝南总督的职位是什么?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东汉时期汝南总督的职位是什么?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东汉汝南太守有多少职位‘太守’为‘郡’的最高官,‘郡’现在是‘城’。东汉末年,有一个由不同氏族组成的分裂政权。每个主要封臣都是国家畜牧业。在荆州,他是一个比提督高一级的官员,一个比刘表低一级的官员。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东汉末年汝南属于哪个州

汝南县是驻马店管辖的县。它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东部。它在古代属于禹州。禹州在九州,汝南也在禹州。因此,它被称为“天中” 自春秋战国时期建立以来,这座城市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从秦汉到明清,汝南一直是县、州、军、政的总部,是四通八达的聚集地。

东汉时期汝南总督的职位是什么?

东汉汝南太守有多少职位‘太守’为‘郡’的最高官,‘郡’现在是‘城’。东汉末年,有一个由不同氏族组成的分裂政权。每个主要封臣都是国家畜牧业。在荆州,他是一个比提督高一级的官员,一个比刘表低一级的官员。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东汉末年汝南属于哪个州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与成因分析范文

摘要

从文化内涵来看,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晶,人类活动是在不同的时代、地区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这使得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文化现象的时间和地区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出现了一个或多个文化中心。东汉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教育因素的变化,齐鲁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失去了文化发展的主流地位,传统文化重心从齐鲁宋亮地区转移到汝州、郢州和南阳地区。汝南县的文化也发展迅速,与颍川、南阳地区[1]362一起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东汉汝南文化繁荣的表现

(一)各种文化成果和文化人才的整体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一个地区出版的历史书上的书籍、医生和传记人物的数量以及三位官员和九位大臣出生地的分布,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发展,也是衡量其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东汉时期,汝南县、三工酒井和侯韩曙出版的传记人物数量居全国之首。与西汉相比,东汉时期汝南县出版的图书数量大大增加,从3[2 499本增加到西汉的38本。书籍类型包括经典和历史的子集,包括7部儒家经典、16部历史著作、1200个思想流派和他的理论以及3部文学作品和评论。根据陆云的研究统计,游富峰、北海、南阳、汝南、陈刘军等六个县出版的图书数量远远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汝南在全国的排名从西汉的第7位上升到[的第4位。

东汉时期,汝南县生产的图书不仅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上乘,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汝南汝阳人、中国古代文史大师周舫写了32篇散文和40万字的《史记》。汝南汝阳人景源在《难以记[》473中写了30万字。

汝南汝阳人唐远在担任陈刘琦总督期间写了《陈刘琦旧传》。汝南昭陵人许慎说:“他天性纯洁,对儒家经典知之甚少。马荣经常称赞他们。时代的语言是:“五经无与伦比”...一开始,他仔细判断五经传说是否不同。他在14篇文章中写了《反对五经》和《说文解字》,这14篇文章都传到了世界上《[》第3卷第748页。许郡是许慎人,精通《易经》,有《易新林》、《易再条》、《易爵》、《易札展》、《易姚珏》等书,对魏晋玄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同一个县的石英家族中,有《汉书序》、《汉语》、《韩石》等。英韶有“法律本章句”、“汉代官员礼仪故事”、“造形者记忆”、“风俗义”等。英绍的《风俗与意义》是中国古代民俗学研究史上的一部杰作。

根据《史记》中传记人物的记载,学者按籍贯统计显示,韩曙汝南县有11名学者,韩曙后有36名学者和53名学者。与西汉相比,东汉学者传记的数量大大增加。根据永和五年行政区划统计,汝南县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南阳县和富友丰,在全国排名第三,[2]528。《后汉书》记载的汝南县学者总数为89人,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富友丰91人。

东汉时期,汝南的籍贯是全国公务员人数第二多的地方,仅次于南阳。酒井与河南县并列第三,三工酒井的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南阳和陈刘仁。西汉时期,清朝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凭借军事和军事技能服役的,他们的籍贯分布不能很好地反映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然而,与西汉不同的是,东汉的三官九臣一般都是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官员和部长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发展。

(二)学校教育和思想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东汉非常重视儒家经典。这一时期汝南县的学术氛围非常浓厚。除了公立学校,私人讲座也很受欢迎。一批杰出的私人教授和儒家经典大师相继涌现。据《后汉书》记载,著名的有廖福、周磐、蔡瑁、钟星、戴萍、许慎、周举等。廖福,汝南平舆人,精通“韩石”和“欧阳尚书”。在安帝统治时期,他在家乡开办学校,教数百名学生。周磐,汝南大人,潘绍友史静,学习了《古文历史书》、《洪范五星》和《左传》,并离开官职回到家乡开始私学。《弟子昌谦教授》[3卷426页,被称为“东丽先生”。蔡选,鲁南南墩,“学五经,弟子堂1000人,创纪录6000人...舜帝下令崇拜易郎。在五经的异同上,汝南的钟兴和汝阳非常接近皇帝的遗愿“[3]钟兴,他是一位年轻的官员,从丁公学的《颜氏春秋》。丁公以高水平的学识推荐钟兴,”光武帝打电话来,询问经典的含义,回答得非常清楚...诏书规定了春秋的章节和句子,删除了重复,并授予王储。并使宗室诸侯从兴逐章判刑。冯关内侯《[》第3卷第745页。

戴经国,字仲,汝南平舆人,从小就学习《史静易经》,十六岁为《明经》,郑丹王朝,皇帝对大臣们可以说越难追问,义不通,需要抢占其席位才能获利,随后坐五十多个席位。因此,首都有句谚语:“理解经文不是贫穷,而是为中产阶级服务”。[3] 735。许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受到当时儒家经典大师马融的高度赞扬。周菊、汝阳、汝南,《周玄光传五经》,《儒生学会讨论气味》,[3卷593页。

根据《后汉书》、《三国演义》、《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汝南县的私人教授人数从西汉的5 [2]516人增加到东汉的16人,在全国的排名从西汉的第三位上升到与颍川并列的第一位,以绝对优势超过尤福丰、南阳、陈留等县。在此期间,全国只有三名私人教授,学生超过1万人,其中汝南县一名,颍川县一名,[乐安县一名。

汉代盛行医生制度。作为中央和县级政府的高级学术官员,医生是由当时具有丰富资历和威望的学者担任的。

因此,每个地区的医生人数代表了该地区在儒家经典方面的实力。据永和五年行政区划统计,东汉汝南县的医生人数从西汉的1 [2]520人增加到阿清人张金吾所著《汉代五经医生考》中的5人,在全国仅次于陈刘军,与颍川、南阳县[2]536人并列第二。五经中医生的数量和排名反映了汝南县思想学术研究的发展及其在当时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在政治活动中占据明显优势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调查和拨款制度遭到破坏。贿赂被给予公职人员。官员是根据外戚和宦官的好恶来挑选的,因此引起了一些学生和正直的官僚的不满。泰山学生和一些正直的士大夫要求政治改革,并与外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用独特的方式讨论时事政治,评论人物,表达了对宦官的强烈不满。其中,徐绍、许婧、陈帆、范滂等。不仅是汝南著名的名人,在汝南地方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全国学者中也有广泛的影响。

汝南是清代批评产生和流行的地方之一。徐氏兄弟主持的汝南《阅旦评论》代表了当时的舆论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士大夫的名望和仕途。魏晋“九品”制度是在评价方式的影响下建立的,影响了魏晋以后官职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在反对外戚宦官皇权的斗争中,汝南县出现了一批敢于反对外戚宦官皇权的学者。“三王”中有陈凡、范滂和蔡琰,陈祥是“八帝”之一。在与宦官的斗争中,汝南学者成为反对宦官外戚皇权的核心力量。其中,陈凡和李颖一样出名,成为东汉党员的实际领袖。范滂、蔡琰和陈翔以攻击宦官而闻名。孔融与陈群谈论汝南学者时,认为:“汝南戴子高,近万辆战车,在路中间向光武帝鞠躬...徐子博和他的朋友说世俗性不好,他在晚上提高了嗓门哭了...鲁南回应了世界叔叔的话,研究了下五行...鲁南·元恭是个骗子,他写信给季梁治病。”[[4]338叶凡把汉末的混乱归咎于一群学者,如陈凡,并把它比作易隐和吕望。东汉末年,袁术和袁绍继续保持政治优势。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出发攻打董卓。董卓被杀后,所有的州县都集中了分离主义政权。他们自尊地支持自己的军队,并组建了一支军事分离势力。袁术分离了扬州。袁绍占据了清幽、幽幽、冀和北方四州的土地。他支持数十万军队,是当时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元朝和袁绍被分离主义政权所统治,直接影响了东汉乃至魏晋的政治。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成为国家文化重心的标准是:一是思想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具有明显的示范和示范作用;第二,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分布密度,是最好的。第三,其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和稳定的,它比其他地区有优势。第四,它代表了当时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被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精英学者所重视和尊重,并在《政治[》5]360中得到反映。从历史记载可以看出,东汉时期汝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上述几个方面表现突出。因此,在此期间,汝南县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之一。

二.东汉汝南文化区形成的原因

文化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系统,涉及多种因素和主体。东汉时期汝南文化相对发达,这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文化积累是汝南文化区形成的基石

汝南位于黄淮流域,“九州腹地”。它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汝南及其周边地区就有原始祖先居住。今天,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如仰韶文化遗址如唐恬寺、河渠、杨泰寺,龙山文化遗址如古城寺、五龙口、太子寺、十里铺,曲家岭文化遗址如陈庄、老凤岗、魏湾、国岗。在这些废墟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食品加工工具和手工艺品工具。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原始先民开发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文化。

先秦时期,汝南及其周边地区相继建立了一些诸侯国,如博、智、申、陆、江、申、坊、蔡、道等。,思想文化相对活跃。孔子的七十二贤中,[有六贤,即七道开、漆雕、漆雕、漆雕、曹操和秦然。他们被称为空门六贤。其中,七道开被历代皇帝封为滕博,宋贞宗年间封为平舆侯,明嘉靖改名为“已故圣人漆雕之子”。

儒教、道教、法国和军队的创始人要么到这里旅游,要么做讲座,以促进该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西汉时期,汝南县显示了一定的文化优势。学者们要么写作,要么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中,桓宽、尹启新和尹贤影响较大。桓宽从小就勤奋好学。他潜心研究《春秋公羊传》,当选郎官。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撰写并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盐与铁问题的专著《盐与铁论》,阐述了西汉社会矛盾、思想斗争、经济政策等问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殷开新精通儒学,他的官职是建议和讨论医生。他有一本名为《春秋谷梁传章句》的书,这是汉代对谷亮的第一次研究。尹贤继承了父亲尹春秋的《谷亮春秋》,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成为儒学大师。他曾是一位伟大的司农、首相、敕令和其他官职。他和刘欣共同整理经典。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东汉汝南文化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汝南县在继承早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东汉时期的汝南文化区,使汝南文人营造出一种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经济发展为汝南文化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传统社会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社会经济水平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汝南及其周边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水利建设发达,庄园经济发展迅速。东汉时期,这里成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地方,为汝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汝南县有一个密集的河流网络,包括红河,汝河,水影,淮河和许多其他河流,形成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这一时期汝南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东汉时期,这个地区有许多水利设施。建武19年(43年),汝南总督陈灯说“州府杨威应对这一事件负责”[3]780。

精通水利的徐阳,几年后终于完成了红北的修复工作。红北坝建成后,北接京都洛阳,南接南通吴越。通过红北水域,水路交通便利,船船交通频繁,沿海集镇商业繁荣。明帝永平年间,鱼宝任汝南总督。“这个县有许多池塘,每年的费用往往超过3000万英镑。俞敏洪是汝南的前任总督。何昌修复了屯阳古运河,开垦了一万多公顷农田。汝南县手工业和商业相对发达。汝南县主要在汤溪市(今西平)等地设立了铁官,并在宾馆和熔炉中挖掘出炼铁遗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东汉是在强大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此后,刘秀继续依靠强大的地主来维持统治,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地主阶级。在此期间,汝南县出现了强大的地主和庄园主。这些强大的地主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庄园经济。“戴良字栾叔,汝南沈阳人也。曾祖父紧随其后,字子高,平帝,为仕帝国...家里有钱,善施,侠义,食客往往三四百人。当时人类的语言说:关东大朝戴子高《[3》801。东汉时期,汝南有许多码头,每个码头都是一个田庄,显示了田庄的数量。尽管田庄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反映了土地兼并的深化和小农经济的破产,但田庄是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单位,有可能建设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或制造和推广新的农具,或有计划地总结生产经验。因此,它还有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面[7]830。从东汉社会生产力水平来看,田庄经济与自耕农经济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汝南经济的繁荣。

东汉中后期,汝南、颍川和南阳地区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地区。汝南拥有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人口和全国第三大[户口?208、鲁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总之,农业的发展赋予了汝南县促进文化发展的经济实力,从而为汝南县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治理地方官员,促进汝南文化发展

东汉汝南文化的繁荣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汝南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地方官员。在任期间,他们重视水利、生产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汝南文化的繁荣也是他们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智力和勤奋工作的结果。

汝南县知事寇恂、何昌、欧阳舍和王公都在县内兴办学校,以促进教育和当地文化的发展。鲁南的第一任总督寇恂总是渴望学习。任职后,他是“左氏春秋学生”和“左氏春秋学生”。为了鼓励年轻学生学习,寇恂亲自去教室和学生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建武六年(30年),欧阳修调任汝南总督。上任后,他开始修建水利,并推荐人才。“他教了数百人,并将他们视为九岁。他被招募为斯图亚特“[3]736。

而皇帝,何昌为汝南太守,“春日初,常称杜佑也府,派儒副主教行属郡,示孝有义行者。对于不公正的监禁,要“春秋”司法。安帝第二年(121年),当王公被任命为汝南总督时,“政府尊重温柔,热爱人才济济,并引进了黄贤、陈凡等县民。“虽然贤没有投降,范却成了一名官员。范的气质很棒。他刚到的时候,龚把他叫来。但请留下感谢的字条。龚如心,令除其录。

曹操官员袁朗要求见他,并说:“我听到消息说,人民和官员没有见到皇帝,不敢出庭。”既然范先生是以德治国,他就不应该退缩和调戏他。龚盖荣谢过他,说:“我去过那里。”。是在厚相见后留下来的。结果,落后的名人别无选择,只能回到他们的脑海中。《[3]550顺帝,王堂迁都汝南府》,是教易曰的历史:“古人辛辛苦苦求功德,任劳任怨,所以在上可以明辨,下可以夺。它的章程在右边,它由对人才的简要回顾和对曹琛·范的任命组成。要整顿政务,弥补不足,一个人应该是主簿的继承人。我应该以我的名义诚实,我应该观察语言的效果。“自然,委员会是真诚的,不再有任何虚假的教导。该县被称为“[政府”372。汝南历任总督都促进了汝南的教学,使汝南成为儒学发展的地区之一,为儒学大师和贵族家庭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对儒学的尊崇和官员选拔制度是汝南文化发展的动力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经学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研究经学的儒生进入国家权力机构。东汉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以监察和招募的方式为基础。虽然这一体系中有连笑、蔡瑁、梁芳、文学等多门学科,但一般儒家学者都可以通过考察和招聘的方式进入政府,但选拔标准大多精通儒家经典,学以致用。正如一个人可以通过掌握儒家经典而成名一样,这种诱惑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阅读热情。东汉时期,汝南文人集中研究儒学。一些伟大的儒家学者接受并教授,民办学校非常普遍。总之,数百所学校的停课和对儒家思想的专属尊重与考察和招聘相结合,逐渐统一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汝南县官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汝南学者继承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深厚的忧患意识,尽最大努力发挥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

(5)贵族家庭的文化力量带来了文化繁荣

东汉时期,由于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强氏族的形成,汝南县逐渐成为强氏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周、元、徐、英都是这一时期贵族家庭的典型代表。东汉建立后,刘秀将有功的军事人员转为公务员,汝南学者大多集中在经学上。随着儒家经典的学术发展,儒家经典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向老师学习”到“向家庭学习”。每个家庭都由“向家庭学习”来教导。汝南地区的家庭开始世世代代学习儒家经典。

根据传说,这些显赫的家族逐渐形成了悠久的儒家经典历史,并较早成为儒家家族。例如,鲁南石英精通五经。袁润安的家人自梁缘以来一直在研究孟庆生的变化,自袁安第四代以来一直位居前三。袁安的学业成绩不佳,位居斯图亚特之后。元安之子景源学习《孟士毅》,成为蜀国提督。《易经》教授常远被列为官员空。景源之子袁鹏“少传父业,传广汉南阳郡守”[3]473。袁鹏的弟弟唐远传承较少,并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先后担任过秘书空、斯图亚特和元帅。汝南的周氏家族从周舫学习《古文历史》,并因明代的孝道和诚实而迁往刘晨地区。周举,周舫之子,精通尚书,曾任国务院长官、蜀郡太守、光禄勋。周燮,周菊的儿子,知识渊博,闻名于世。

汝南贵族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教育。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恪守儒家修身治国的思想。这种家庭传统已经积累并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家庭文化。与此同时,这些贵族家庭和宗族通过血缘关系彼此结婚,在政治上相互引用,或者在学术上相互宣传。此外,每个氏族下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和学生,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群体文化力量。这些家庭涌现出一批文化人才。他们熟悉儒家经典,重视文化古籍的整理和传播,为促进当地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汝南文化的繁荣

东汉时期,学者之间广泛的社会交往已成为大势所趋。学者的社会交往和交往活动频繁,学者的风格极其活跃。东汉都城东移至洛阳,使汝南成为首都附近的一个中心地区,为文人经商、与名人交朋友和了解世界事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汝南县在地理上毗邻文化繁荣的颍川县和南阳县。汝南学者与颍川、南阳乃至全国的名人有着广泛的接触。汝南著名学者徐绍尝遍颍川,与许多老人同行[[3]652,许婧“与陈军的袁欢、平远的华欣、东海的王朗友好”[[3]893,刘表“与陈翔的林忠、范滂的孟博有八个朋友”[[4]185。太原的著名学者郭泰和颍川的著名学者荀爽都去过汝南的袁朗。《世说新语》记载:“郭宗林去汝南建元高枫。汽车没有停止行驶,轭架也从未停止。黄奕蜀度,是“天信宿”...荀思明和袁朗相遇,问颍川人“[9]16号。南阳何勇因其与汝南陈凡关系密切,“遂被宦官困住,乃改名,吴匿汝南间”。汝南人范滂从第一次党争中获释后,“华南回到了首都,受到了汝南和南阳数千名官员的欢迎。尹涛和黄木,同为囚犯,也免于回家。他们还侍候庞来接待客人。庞谷对陶等人说:“今天的儿子和我们在一起。这对重吾的《[》也是一场灾难。

范滂是反对宦官专制权力的名人之一。汝南和南阳的学者都知道并钦佩他。因此,两地的士大夫一起欢迎他。然而,尹涛和黄木是范滂的同胞。他们的声誉不是很高。他们只是普通的学者,但他们能应付客人。可以看出,他们对汝南和南阳的学者相当熟悉,平日联系频繁。

从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载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汝南、南阳和颍川虽然属于禹州,但属于不同的文化区。汝南被列为楚国西部的一个文化区,“它的风俗很轻,容易发怒...急性病有势头”[10]910,而南阳和颍川属于夏文化区,这与汝南的风俗大相径庭。汝南与南阳、颍川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东汉、西晋的史书,还是舆论对文人气质的评价,汝南、颍川都经常联系在一起,被称为汝瑛。因此,楚夏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两地在文化观上逐渐趋同。这一变化表明,正是汝南与颍川、南阳之间频繁的交流,导致了汝南文人气质的巨大变化。

在与周边地区的学术、政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汝南县始终采取开放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扬弃吸收,不断融合。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儒家经典的发展和汝南文化的繁荣,也使汝南学者政治活跃,逐渐成为东汉政党的骨干。东汉末年,在与外戚和宦官皇权的斗争中,汝南文人以其鲜明的个性,以天下为己任,提高了汝南的知名度,使汝南成为东汉政治、思想和文化的重心。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文化、经济繁荣、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交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汝南县的文化政治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示范和示范作用,是东汉文化发达地区之一。然而,由于汝南县在政治和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历代争夺军事地位的地方。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频繁战争,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移民进入南方,人口急剧减少。宋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移,汝南县逐渐失去了政治文化重心,由繁荣走向衰落。

参考:

[1]邹一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陆云。韩进文化地理[。Xi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叶凡。韩曙·[·米】。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陈寿。三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郭超、刘海峰和俞全有。驻马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7]林建明。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袁祖良。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9]刘义庆。《世说新语[》。Xi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

[10]司马迁。《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