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 >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网络金融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网络金融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网络金融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向新常态,这将带来新的金融常态。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机构所处的市场环境随着各种挑战而变化。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对商业银行来说,金融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已经是客观事实。现在有必要开始考虑各种选择,包括不良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新常态,对银行究竟有什么影响

“经济”;“新常态”;银行业的新要求新常态对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要求 过去,我国一些金融机构没有完全理顺为实体经济服务与追求自身利益的关系,过于注重经营利润,与利润规模和利润增长同步的趋势十分明显。 在经济新常态下,许多银行通过财富管理和同业等快速扩张的影子银行面临巨大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实体,必须认清当前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诸多风险和困境。 摘要:以新经济范式给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挑战为出发点,阐述了在新经济范式下,商业银行可以化解新经济范式的风险,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网络金融的挑战

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网络金融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向新常态,这将带来新的金融常态。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机构所处的市场环境随着各种挑战而变化。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对商业银行来说,金融新常态带来的变化已经是客观事实。现在有必要开始考虑各种选择,包括不良资产。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新常态,对银行究竟有什么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金融创新的范围从早期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扩展到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和融资模式创新等新领域。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通常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商业银行积极创新的动力不足,金融创新的范围相对集中,金融工具创新相对单一,金融创新投资不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提高经营绩效、实现创新动力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金融

1导言

商业银行利用内部金融资源的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衍生品和融资方式的创新上。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早期金融创新侧重于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自2005年左右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已经扩展到金融衍生产品和融资方式的创新。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领域的金融创新经历了两个快速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5年。随着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我国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逐步加强。同期,中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逐步开放商业银行市场,银行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强。在竞争和监管双重外部力量的驱动下,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服务和衍生品领域不断创新。第二个时期是从2011年左右到现在。一方面,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趋势加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意愿逐年增强。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行业外创新的挑战。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创新能力来应对这一竞争形势(周志刚和刘惠豪,2014)。

2金融产品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信贷产品创新、存款产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和个人用户的信用需求日益专业化和多样化。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类型单一,功能有限,难以适应信贷需求的增长。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使得信贷用户倾向于选择创新产品最能满足需求的商业银行。这些因素促使中国商业银行从2000年左右开始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到2005年左右,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创新了200多种信贷产品。近年来,信贷产品创新依然活跃,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便捷创新产品,如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证业务、票据创新业务、短期账户透支、消费信贷创新产品、个人限额内自助贷款产品等。;二是创新担保产品包括标准仓单质押贷款、进出口信用保险融资业务、流动资产质押贷款和国内保理业务。第三,综合创新产品,为现有信贷产品增加多种金融属性,如信贷金融管理、信贷外汇结算、信贷贸易融资等综合创新产品。

由于长期存款利率控制和相关金融监管,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数量相对较少,国外商业银行普遍开展存款创新,如可转让取款通知(NOW)、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协议账户、大额可转让存单(NCD)等。,在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出现或大规模开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就在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一次性存款等存款产品上引入了创新。然而,长期存款利率控制导致的低收益率使得这些有限的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债务业务影响甚微。中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投资理财产品创新、金融增值服务创新和中介服务创新来弥补存款产品创新的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的财富和投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的存款利率长期受到控制。名义利率甚至长期低于通货膨胀率。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高收益和多元化投资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方面进行了创新。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随之而来的是外币理财产品的创新。然而,外汇理财产品早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计划乙”;2005年2月,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营利性”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业金融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金融产品的创新已经得到商业银行用户的广泛认可。从2006年到2008年,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产品数量和筹集的资金规模呈指数级增长。2009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放缓,但随后出现爆炸性增长。截至2014年5月,全国40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拥有5万多种存续理财产品,总资本近14万亿元人民币。银行金融产品结构的创新过程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创新的早期,理财产品主要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辅助工具。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等高信用债券资产,以缓解当时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经营压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本行理财产品更加多元化。金融产品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满足各种用户金融需求、应对利率自由化和金融脱媒趋势、加速利润增长的最重要金融创新之一。

3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创新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创新组成部分,它往往是金融产品创新的补充。大多数成功的金融产品创新离不开金融服务创新的支持。用户需求、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三大驱动因素(李建英、秦风,2008)。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格局,为了满足用户对金融服务量和服务内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创新和服务手段创新上。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系列中间业务创新上,包括支付结算、委托代理、担保、金融交易、托管、咨询、托管等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服务创新仅仅依靠内容创新是不够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重心从“账户管理”转向“客户管理”,服务形式创新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以招商银行为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服务环境创新、服务管理创新和服务技能创新,率先改善客户体验,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成功获取了大量新的客户资源。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开展服务形式创新,行业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传统的商业金融服务手段高度依赖人力资源,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效率低。随着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上述弊端日益突出,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营业厅业务自动分类调度系统、自助服务、预约服务、电子银行服务等创新服务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金融服务创新的早期阶段,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客户关系,弥补存款产品创新的不足,从而稳定或增加存款额。自2000年以来,这种服务创新的目的逐渐转变为增加收入和防范风险,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4金融衍生品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出现相对较晚,这与我国金融体系仍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现代商业银行的建立历史不长有关。另一方面,中国的利率和汇率价格长期不高度市场化,甚至受到相对严格的直接控制,制约了利率和汇率相关衍生品的金融创新。2004年,中国相继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实施再融资浮动利率,放开贷款利率上限。2005年3月,中国金融机构银行间存款利率完全放开。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投入运行,中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在汇率市场化方面,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一篮子货币汇率为参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9月,人民币即期汇率浮动区间扩大。2006年1月,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权重为10.92%,排名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迅速增长,无论是对商业银行客户还是对银行本身,对汇率和利率衍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开始在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如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外汇交易、人民币对外币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这些创新衍生品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发展迅速。例如,自2005年推出债券远期交易业务以来,交易数量和交易量迅速上升,2009年达到最高6556.4亿元。自成立以来,利率互换交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底,交易量达到2727.8亿元。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不仅为用户和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规避或风险管理工具,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金融衍生品的合理适度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

5创新融资方法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资本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资本市场融资成本的增加,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也逐渐要求外部融资,融资方式的创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融资越来越重要。可转换债券是中国商业银行最早使用的再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具有债券或股票的双重属性,大致相当于具有共同债权和认股权证的复合证券。中国大多数主要上市商业银行都相继使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再融资。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低迷。从2014年开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中资企业首次采用优先股融资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在债权融资方面,2004年至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首次推出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混合证券等创新的债权融资工具。2015年,银监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截至2015年底,61家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04种,总规模3987亿元。

6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从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演变来看,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通常是由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外部压力、金融监管、经济环境、技术变革等外部因素驱动的。商业银行缺乏积极创新的动力,金融创新的范围相对集中,金融工具创新相对单一,金融创新投资不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商业银行的绩效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随着实体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商业银行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资产规模增速放缓,净利息收入比重下降,存贷款利差缩小,资产质量下降,净利润增速开始大幅放缓。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日益依赖金融创新。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提升经营绩效的新引擎。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发展趋势,本文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6.1金融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发展迅速,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创新仍处于发展演变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金融衍生品创新不足、金融产品创新相对单一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独立的金融创新部门。

6.2从被动金融创新到主动金融创新的转变

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有待加强。银行体系的创新往往是在外部推动下进行的。在过去的五年里,商业银行的大部分金融创新都是由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巨头和新金融技术推动的。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进入门槛仍然很高,市场竞争相对温和,行业市场实力依然强劲,整体盈利能力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系统内部的创新能力不足。在新常态下,资产规模增长放缓,净利息收入比重下降,资产质量下降。一方面,银行业的竞争必然会逐渐加剧。另一方面,技术变革会带来外部竞争。商业银行必须从被动金融创新转向主动金融创新。

6.3增加金融创新投资,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驱动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行业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投入,建立独立专业的金融创新职能部门,提高金融创新的产出效率,以实现创新驱动。合理适度的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整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创新规划应着眼全局,统一规划,多方协调,甚至可以考虑跨行业合作创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创新效率,形成产业体系内的合作创新动力。

6.4积极发展多维创新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基础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和整体绩效。可以探索多维复合创新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不同形式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产业链金融创新、物流金融创新、科技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创新和区块链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未来可以积极探索的创新领域。

参考
[1]刘惠豪周志刚。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和金融中介效率的协同演化[。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2) :16-24。
[2]李健英,秦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金融论坛,2008,(6)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