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3600字硕士毕业论文美德与历史研究

53600字硕士毕业论文美德与历史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3600字
论点:恩格斯,陈独秀,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文概述:

本文尝试用“德性”与“历史”这两个概念,处理全面石‘待这枚硬币的两面的问题:重“德性”是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本质性特征,而历史进步观念(具有生物进化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形态)对中

论文正文:

介绍

这项研究的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认为这个大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小问题:一个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文本”。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深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进一步深入他们所继承的西方意识形态传统。二是如何理解中国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一个100多年前就完全遵循传统生活方式的古老国家,是如何在100多年后毫无预警地进入孕育了十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思想的怀抱的?首先,我们需要回到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生活的时代,回到有“古代、现代、中国和西方”交叉的现代中国。对作者个人来说,第二个问题更有吸引力——任何真正强大的思想不仅是研究的产物,而且是一场现实的历史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一场拯救民族于灭绝的现实历史运动。无论是充满误解、天真还是急躁,它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真正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

要讨论上面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传统断裂现象?因为传统的打破和马克思主义的进入不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巧合,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也许使用“断裂”(尽管在形式上似乎是这样),是不合适的,因为传统从来没有断裂过,它只是以断裂的形式继续存在,而我们的任务是在传统断裂处找到它的延续,也就是说,全面地石头砸硬币的两面,而不仅仅是一面。

本文试图用“美德”和“历史”两个概念来处理硬币的两面:强调“美德”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本质特征,而历史进步的概念(有生物进化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形式)对中国传统思维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新事物。作者认为,德性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理解历史概念的概念基础。与此同时,在吸收历史概念后,德性本身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德”与“史”的互动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

陈独秀之所以被选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有两个关键因素。首先,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人,他曾经发起了一场“道德革命”。在作者石来中,“伦理革命”是道德思维的体现。其次,他早年信奉生物进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他的位置上,历史观念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反映。因此,他是这种意识形态互动过程的典型例子。

当然,由于知识有限,作者认为他没有能力完美地完成这项任务。面对理想和能力之间的差距,他只能说虽然他不能达到,但他渴望它。

0.2陈独秀早期思想研究现状述评

十一届二中全会后,关陈秀的学术研究逐渐恢复正常,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陈独秀的研究尤其必要,因为“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会议的决议、一九二九年中央政治局开除陈独秀的决定、一九四五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大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在维护当时党的团结、促进革命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些决议,还有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年》,1951年根据这些决议写的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文章和讲话,都给了陈独秀九顶帽子:机会主义第二次革命理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陈托琛撤销派、反共国际、反党、反革命、叛徒和叛徒“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十一届二中全会没有提出“两个凡是”,没有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陈独秀的正常研究是不可想象的。

0.2.1陈独秀的思想发展阶段

基于陈独秀的人生经历,学术界普遍将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分为两天”时期,除了个别细节的差异外,普遍形成了共识,本文对此没有异议。

参考

1任建书边边,《陈独秀选集》。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任建书编,陈独秀选集。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任建书编,陈独秀选集。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任建书编,陈独秀选集。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任建书编陈独秀选集。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9[·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11[俄国]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分析研究选集。第一卷。北京:生活,阅读}洪欣直二联书店,1959年
12毛泽东。毛泽东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 朱Xi笔记。4}张红语句集注释。北京:中华书局。2006.
14周建超。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5刘昌林。重建中国生活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7蒋亦华。理性缺失的启示。上海:上海二连船首店,2000年
18朱文华。陈独秀传记。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19朱学勤。道德乌托邦的衰落。上海:上海二连书店,2003年
20赵敦华。西方分析研究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 Mache。中国当代分析研究的逻辑发展。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22马切。中国现代分析研究的革命进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3高瑞泉。命运的衰落——当代中国自愿主义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4[·德]康德著。Trans。何兆武。“历史”。评论文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25[美国]施特劳斯著。Trans。彭磊等。苏格拉底的问题与现代性。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5-6
摘要6-7
引言10-18
0.1研究意义10-11
0.2陈独秀早期思想研究现状综述11-15
0.2.1陈独秀思想发展阶段11-12
0.2.2陈独秀思想渊源12-14
0.2.3陈独秀的“科学”观 1.3救赎与美德24-27
1.4“孔子之道”27-32
1.5本章小结32-33
第2章进化与美德33-44
2.1陈独秀的科学观33-35
2.1.1科学的定义33
2.1.2科学具有广泛的普遍适用性33-34
2 . 1 . 1 2.2.2陈氏进化论和张氏进化论36-40[/ Br/] 2.3启蒙与美德40-43
2.4本章小结43-44
第3章走向马克思主义44-56
3.1走向马克思主义44-48
3.2美德思想在陈独秀马克思主义48-51
3.3大众与精英51-54
中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