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职计算机专业任务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探讨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职计算机专业任务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系统化,中职,课程
论文概述:

第一章 前言1.1中职生就业出路不容乐观1.1.1喜忧参半的中职生就业形势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在社会上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这标识着中

论文正文:

第一章

         前言1.1中职生就业出路不容乐观1.1.1喜忧参半的中职生就业形势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在社会上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这标识着中职生就业彰显优势。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强劲需求。这对中职生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在中职生高就业率的背后正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1)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至30%之间。中职毕业生有近六成比例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比例为15%0(2)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58.62%oC3)就业稳定性差,“跳槽”现象频繁。从报告调查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        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这些现象直接引出了两大问题:1.教育性失业问题所谓教育性失业就是指学生“毕业即失业”或难以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此现象称为“教育性失业”。“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处于买方市场下的典型产物,主要是毕业生在完成教育时,成为具有一定人力资本的教育产品,但在劳动力市场却找不到与其自身专业、学历水平相对应的工作的现象。其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受过教育的人大量失业;第二种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人不能学以致用或大材小用。而我们培养的中职生更多的属于后者,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口就业率的偏低。“教育性失业”无论对社会经济与个人发展,还是对教育本身,都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但“教育性失业”削弱了教育事业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失去社会、特别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这一切都会使教育不能顺畅发展。因而“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不愿看到然而却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人才培养的成本上升问题职业教育特征之一就是培养成本高。没有先进的设备,很难培养出一流的技能人才一,这是职业教育研究者所达成的共识。       有经济学家做过预测,职业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是同等规模普通高中的3倍,一些工科专业甚至更高。但是,由于教育性失业问题的存在,我们培养出来的中职生从学生身份向“准工人”身份转换之间的周期必将变长。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在向现实工作岗位过渡的过程中,还需要接受长期的、大量的、甚至是“追补”本来应在职业教育期间完成的专业技能、岗位技能方面的再教育、再培训,更多的是在专业不对口的岗位上还要继续接受不同专业的再教育、再培训,这表明,我们教育出来的“教育产品”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然的作用,致使其整个受教育周期在变长,在向工作岗位过渡中所付出的培养成本必然在上升。1.1.2我校中职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2008年10月我对06级计算机专业两个实习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参见附录1),男生35人,女生41人,共计76人,发放问卷76份,实际回收76份,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学生的择业原由和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1)在问到“你在入学填报志愿前是否对中职学校有所了解?”,}}0%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只有10.5%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和了解,这一问题说明,我们的学生在选择职业学校上意识淡薄,带有非常大的盲目性。(2)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父母的决定,选择自己兴趣的学生聊聊无几。       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选择专业上还是以父母为主,缺乏主动性,这一做法的结果必将使学生学习缺乏兴趣。(3)同时,我也对中职毕业生的实习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展开了调研,调查显示:在回答“你觉得你所学的专业课程能否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问题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认为“应该可以”或“肯定可以”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的只有22.4%;认为“不太清楚”和“也许不行”的占到了34.2%;认为“必须进一步实践”的占到了43.4%。在就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自我定位不好”、“实践动手能力差”、“复合适应能力差”,这说明中职学校应加大培养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通用技能  参考文献[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08,(319):9-130郭杨.关于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职教论坛【J].1998, (7)冯军标一r_作过程系统化教材模式与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中等职业教育【J]. 2006, (20)[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规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2003, (31)[5〕蒋乃平.款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2[6J郭扬.关于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的实考.职教论坛[J]. 2008, (7)[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定.http://~.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 61755.htm, 2002[8〕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2004[9〕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7[10]成光临中德职校美容美发专业课程的对比与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 . 2005,  (193)[1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2 0[12〕姜大源.职业教育与课程开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0LDE haPzk/20090[13〕王前,冷云生.意会性技术的若干理论问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J], 2003, (5)0[14〕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53〔巧〕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http://~.etc. edu. cn/articledigestl4/qin#;jink. htmo[16」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8. 3030[17〕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职教论坛【J],2008,  (4)下。[18〕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91 a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8 第一章 前言 8-19     1.1 中职生就业出路不容乐观 8-10         1.1.1 喜忧参半的中职生就业形势 8-9         1.1.2 我校中职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9-10     1.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历史显示职业教育急需改革 10-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3 传统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14-15     1.4 问题的提出 15-16     1.5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16-19         1.5.1 研究内容 17         1.5.2 研究意义 17-18         1.5.3 研究方法 18         1.5.4 研究过程 18-19 第二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阐释 19-32     2.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关概念阐述 19-21     2.2 职业教育的能力观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培养目标 21-24     2.3 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24-29         2.3.1 问题一: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24-28         2.3.2 问题二:如何系统化内容? 28-29     2.4 相关理论基础 29-32         2.4.1 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 29-30         2.4.2 多元智能理论 30-31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2 第三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模式 32-39     3.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意义 32     3.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步骤 32-34     3.3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特点 34-35     3.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原则 35-36     3.5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理论上的独特一面 36-37     3.6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7-38     3.7 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方法 38-39 第四章 实践例说--构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9-54     4.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课程现状分析 39-41         4.1.1 调研显示以《计算机组织与维修》课程为实践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39-40         4.1.2 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效果探析 40-41     4.2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设计目标 41-42     4.3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思想体现 42-43     4.4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流程 43-50         4.4.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领域的确定 43-45         4.4.2 根据学习领域重构学习情境 45-47         4.4.3 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47         4.4.4 以真实性评价观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评价体系 47-50     4.5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准试验研究 50-53         4.5.1 实验设计 50         4.5.2 实验对象 50-51         4.5.3 实验结果 51-53     4.6 本章小结 53-54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4-57     5.1 研究结论 54     5.2 创新点 54-55     5.3 局限性 55     5.4 展望 55-57 参考文献 57-58 附录 58-74     附录1:问卷调查表 58-60     附录2:学习情境设计表-例1:DIY计算机硬件选购和组装 60-62     附录3:学习情境设计表-例2:安装操作系统 62-64     附录4:教师工作页 64-67     附录5:学生任务单 67-70     附件6:学习情境评价表 70-71     附件7:自评指标体系 71-72     附件8:组评指标体系 72-73     附件9:课程考核汇总表 73-7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4-75 致谢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