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200字硕士毕业论文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平面设计研究

36200字硕士毕业论文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平面设计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200字
论点:高层,建筑,高层建筑
论文概述:

对综合性超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结构选型、交通系统平面设计、辅助服务空间设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平面设计的理念与原则,为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问题提出和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成熟,当代摩天大楼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最新成就,其创造和发展反映了当代建筑的标准和趋势,促进了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和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符合人们的基本物质要求,也符合人们的精神和商业利益。它的发展体现了结构、技术、能源、美学、社会和文化的科学整合。在过去的20到30年里,超高层建筑活动非常活跃。它们代表财富和智慧,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象征。近30年来,我国一直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光之中。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经济事业蒸蒸日上。广东作为中国快速发展中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其两大城市广州和深圳在短短10多年间迅速崛起。广州以235座超高层城市排名第六,深圳以184座超高层城市排名第七。就建筑高度而言,深圳京基中心以441.80米的高度位列世界十大超高层建筑之列,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仅相距0.5米,以441.75米的高度位列世界超高层建筑第11位。特别是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和深圳中央商务区集中了大量超高层建筑,其中大部分将在近年内建成使用。在广深地区近年新建的超高层建筑中,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是最主要的。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平面设计有其独特的设计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东地区20栋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的实地调查和大量资料,分析现有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平面图的设计特点。摘要:从功能布局、空尺度、结构选型、交通系统设计、辅助服务空设计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广东高层综合办公楼的特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1.2相关基本概念

1。
超高层建筑的概念在世界上并不统一。过去,它通常指7层以上的建筑。直到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Buildings),高层建筑才按照层数划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高层建筑:9 -16层(高达50米);第二类高层建筑:17 -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100米以上)。就这一分类而言,国外有上升趋势。例如,美国著名结构工程师查尔斯·斯汤顿(Charles Staunton)认为40层以下(500英尺或164米)的建筑是中高层建筑。40-100层(500-1200英尺或164-393米)为高层建筑;超过100层(1200英尺或393米)是超高层建筑。根据中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统称为超高层建筑。本条所称超高层建筑,是指按照《高层管理条例》规定高度在100以上的建筑。

第二,建筑高度的概念
世界上对建筑高度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楼层高度是指建筑使用者所在楼层的相对标高;(2)屋顶高度是指建筑物主体屋顶的相对标高,不包括建筑物顶部装饰构件所占的高度;(3)尖顶高度(Spire Height)是指建筑物外部轮廓的最高点,包括建筑物顶部装饰组件或天线占据的高度。例如,我们通常认为广州中信广场391.1米的高度实际上是指它的极限高度。如果按屋顶高度计算,其高度为321.9米。另一个例子是深圳王迪大厦,它的杆高是384米。当根据屋顶高度计算时,必须移除顶部两个天线的高度,从而将高度降低到324.8米。还有360米高的广盛国际大厦。事实上,它被计算到避雷针的极限高度。因此,如果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判断世界的超高排名名单,排名将会大不相同。因此,增加屋顶框架或标志杆也成为在摩天大楼排行榜上占据更高位置的巧妙方法。

3。综合超高层建筑
综合超高层建筑(超高层综合体)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类型。这是一座由多种实用功能组成的群体式超高层建筑空。在功能上,它在竖向空上组织各种功能主题,如住宅、办公、商业、会议、展览等功能,并综合各功能空的综合效益,高密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同时,步行系统和地下空与其他相邻建筑相连,形成高效、密集、便捷的城市功能系统。

四。超高层综合办公楼
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是指以办公为主要功能,以其他功能为补充的超高层综合体空,是建成量最大的超高层综合体类型。在世界20大高层建筑中,超高层综合办公楼占90%。

广东省20栋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第二章调查

2.1调查实例基本情况
深圳太平国际金融中心创造性地采用了高空新风抽取系统,并利用建筑物的高位空可以获得低温干燥空气的特点,节约制冷能源。珠江塔项目采用辐射制冷带置换通风、冷却盘管冷凝水回收、高效采暖/制冷机房、热(冷)回收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整体系统节能率达到46.5%。辐射冷却吊顶带置换通风具有以下应用特点:改善室内空空气质量和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环境建设有两种形式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和辐射热交换。辐射换热占换热的45%-50%。此外,还可以改善系统和房间的声学效果,减少空房间调节风扇产生的噪音。降低风扇能耗,降低维护成本,减小机械设备尺寸,提高冷却水温度。精确的湿度控制是舒适的保证,并避免冷辐射天花板金属表面冷凝的危险。同时,本设计还可以避免空调节系统过度除湿造成的空调节能耗的浪费,大大节省空调节运行的能耗。空调节制冷系统的功耗约占空调节总功耗的80%。传统空调节机组的技术创新包括三个层次:“机组串联-大温差-梯级利用”。室内废气的热(冷)回收用于新鲜空气系统的除湿和热交换。采用非接触式全热回收装置,避免空气体交叉污染,提高热回收量。取消了传统的二次回风,降低了空输气能耗。实现了内部传热,省略了外部热源的添加,变相降低了空的负荷调节,节能效果明显。系统末端冷凝水的回收不仅可以提高空调节系统的能效比,还可以大大降低空调节系统的耗水量。太古汇采用先进的光催化技术/纳米光子净化系统改善室内空气体质量。二氧化碳传感器调节适度新鲜空气的供应,以确保空新鲜宜人的空气,同时避免能源浪费。采用变流量冷冻水系统降低能耗,使用R123高效低GWP值环保制冷剂。

第三章超高层综合办公楼功能布局...................111-144
3.1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效率...................111-120
3.2 空跨尺度设计...................120-138
3.3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节能设计...................138-144
3.3.1玻璃幕墙节能设计...................138-140 [/BR/] 3.3.2风能利用,风力发电机的应用...................140-141 [/BR/] 3.3.3光能的利用,光伏幕墙的应用...................141 [/BR/] 3.3.4高效空调节系统...................141-144
第四章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结构选型...................144-152
4.1调查对象的结构类型...................144-147 [/BR/] 4.2钢-混凝土复合结构特征和适用范围...................147-149
4.3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特征和适用范围...................149 [/BR/] 4.4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特征...................149-152
第五章...................152-173
5.1电梯...................超高层综合办公楼152-167
5.2安全疏散楼梯设计...................167-168 [/BR/] 5.3消防电梯设计...................168-169 [/BR/] 5.5环形疏散通道...................169
5.6避难所楼层...................169-173

结论

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标准层辅助空空间主要由使用功能决定,服务空空间应适当高于标准,如卫生间。物流设备空室应紧凑,相对集中布置有利于物业管理,并减少对客户的干扰。作者认为广州太古汇办公楼标准层平面核心筒的布置解决了物流流线干扰办公室空的问题。两个疏散楼梯都有两个方向的出口,后勤人员可以到达核心管中的每个辅助功能空进行维护或清洁。值得学习。超高层综合办公楼投资巨大,设计复杂,建设周期长,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高耸的摩天大楼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美丽风景。作为开发者和设计师,他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然而,摩天大楼的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它的形象,还取决于合理的内部设计。优秀的标准楼层设计是反映超高层办公楼等级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合理、实用、舒适的办公空间空;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合理的结构、适当的投资和较高的利用率。从物业管理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合理的辅助功能布局空和合理的服务流线。设计师的职责是在满足规范并结合各方需求的前提下,整合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希望本文总结的20栋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的技术数据及相关内容能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
[1]。范岳红、黄宗祥、林振生,《超高层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施工与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三七邦博,顾孙静(合著),刘淑新(译者),超高层办公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荣剑,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何金超,“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100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傅伊雪,《高层建筑实用结构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6。李芹,“日本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
[7]。林知止,高层建筑设计与工程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年
[8]。秦蓉,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科学出版社,2007
[9]。陈宝生,周建(主编),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0]。雷春农,《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工业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