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工程的伦理内涵及其意义

59200字硕士毕业论文工程的伦理内涵及其意义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9200字
论点:伦理,工程,教育
论文概述:

摘要 工程在当代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正是一项项工程的谋划、建设和交付使用,构成了社会前进的脉搏和步伐。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If

论文正文:

工程的伦理内涵及其意义

阅读指南:工程活动是复杂的社会活动。作为人造物品的制造过程,工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运营管理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法律、文化和生态环境。由本网站的硕士论文中心组织。

第一章是绪论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工程是一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20世纪以来,不言而喻,中国的三峡工程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工程是如此巨大的工程,以至于人们离不开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和其他日常必需品——纺织品和服装、淡季蔬菜、高层建筑、电视、电话、电脑、冰箱、洗衣机、汽车、飞机和其他人造产品都在十大工程技术的范围之内。我们已经生活在由工程产品组成的“第二自然”中。然而,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核武器和核电站为代表的核能技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技术、以基因重组和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命技术等新工程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安全、隐私和人性,对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科学技术的不合理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这一问题在我国呈现出严峻的趋势,如各种环境污染、动植物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工程活动侵犯公共利益、历史文化破坏等。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进一步凸显了工程的伦理内涵。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发明具有永恒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用科学技术,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兴趣和责任感;科技工作者是否清楚工程活动对人类、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科技工作者,将很快参与国家的各项经济建设。对他们来说,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要有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兴趣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并能自觉地肩负起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道德使命,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工程与道德的关系、工程师责任的突出伦理问题、工程学科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实现工程与伦理的良性互动,促进工程技术造福人类。

2。研究意义
工程活动是复杂的社会活动。作为人造物品的制造过程,工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运营管理将涉及到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和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不同技术的结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参与、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分配等。让工程活动渗透到每个地方。如果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只掌握专业知识,那么他们缺乏与专业活动相关的伦理原则和道德判断的知识,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专业责任,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利益,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责任之间的冲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加强作为工程活动主体的工程师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很重要。
然而,就目前的}fn而言,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十年的初始阶段。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为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课题——工程伦理教育。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工程和伦理的关系?工程伦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当代工程师责任伦理的突出问题?工程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内容和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本身,也关系到国家的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本文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如下:(1)系统分析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工程伦理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以及工程伦理教育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面向和谐社会的未来工程伦理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它的理论意义在第十,它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丰富和发展。C2)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提出了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对工程学科进行伦理教育?本文将在研究工程伦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因此,本文的现实意义在第十节,这将为第十节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促进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C3)从高校德育改革的角度来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钟发[〔2004〕16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京发[〔2005〕13号)都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 我们应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意识。本文的研究将与高校德育改革相结合,搭建德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高校德育应面向专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学实践。也就是说,道德教育应该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必须走向职业道德教育(如工程道德教育、商业道德教育、法律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教育等)。);另一方面,要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职业教育也必须借助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进行。因此,在高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课程,通过“职业教育”一个接一个、“工程伦理教育”一个接一个“道德教育”的教育模式,使高校德育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显然,本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C4)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可持续社会发展需要工程伦理教育。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工程活动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问题。换句话说,人们在工程活动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纳入自己的视野,要求人类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工程活动的重要位置。这就要求工程活动中的工程师关注十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守法律和自律,并“凭良心行事”。本文的研究对于培养具有工程良知的新型工程学科和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促进工程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
中文译文
[美国“检查”fns)哈里斯迈克尔普里查德,迈克尔拉宾斯。工程伦理的概念和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美国]维西林和冈恩。工程、伦理和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以色列)约瑟夫·本-大卫。科学家在社会中的作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史怀泽(施韦策)。Trans。陈泽环。对生命的恐惧。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美国]霍尔姆斯·罗尔斯顿。Trans。杨金童,《环境伦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简明大英百科全书(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9年
[美国]丹尼斯·米德斯。成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十大人类难题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美国]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二。中国原创作品
1。小平。工程伦理。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1999年
2。杜成,李伯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角中的工程(第2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李伯聪。工程哲学导论——我是我的创造者,我也是。大象出版社。2002年
4。陈万秋。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5。俞茂昌。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6。唐莉。美国工程伦理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
7。唐孝炎钱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高梁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9。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图素观》总编辑刘泽源。工程、技术和哲学——2002年卷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综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俞茂昌。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2。刘大春等,《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iii。原版外语作品
1。《工程伦理导论》,波士顿:麦格劳·
希尔出版社,2000年。
2。罗莎琳·平卡斯。等等。:http://sblunwen . com/gcllwfb/enginengineering Ethics。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7年。
3。汉斯·伦克和马蒂亚斯·马林(编辑)。)。
技术哲学的进展和问题。蒙斯特:LIT,2001。
4。肯尼斯·汉弗莱斯(编辑)。)。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伦理知识。新
约克:马塞尔·埃克林,1999年。
5。拜伦·纽伯里。http://sblunwen.com/gcllwfb/:工程教育中的伦理困境。《科学与工程伦理学》,2004,(10)。

摘要5-7
摘要7-9
第1章引言13-2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3-15
1.1.1选题背景13
1.1.2研究意义13-15
1.2国内外研究综述15-18
1.2.1国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综述15-17
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18-19
1.3.1目标18
1.3.2主要内容18-19
1.3.3框架19
1.4研究方法和创新19-21
1.4.1研究方法19-20[/ Br/] 1.4.2本文中的创新
第2章工程伦理教育概述21-33 [ 2.1.5国内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30-31
2.2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31-33
2.2.1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1-32
2.2.2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延伸32-33
第三章为什么工程伦理教育是必要的33-42
3.1发展工程伦理教育是现实的呼唤33-34[ 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开展工程伦理教育33
3.1.2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工程伦理教育33-34
3.1.3现代人才观需要开展工程伦理教育34
3.2工程师的独特社会角色34-36 [/BR/] 3.2.1技术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34-35 [/BR/] 3.2.2工程师的当代 3.3.1责任伦理的定义36-37
3.3.2责任伦理的凸显37-42
第四章中国工程伦理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分析42-49
4.1中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42-45
4.1.1培养模式问题1:忽视工程问题的跨学科性质,导致学生视野狭隘42-43
4.1.2培养模式问题 缺乏特色44-45
4.1.4后果:高等工程人才缺乏伦理素质45
4.2中国缺乏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层制度原因45-49
4.2.1制度问题一:工程伦理教育缺乏制度支持45-46
4.2.2制度问题二:工程伦理课程被边缘化46-48
4.2.3制度问题三:道德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附属物 5.1理念决定行动:工程伦理教育理念的转变49-51 [/BR/] 5.1.1从边缘到中心:实践考量49-50 [/BR/] 5.1.2从道德教育到职业伦理教育。 实现两个50-51
5.2“我创造,所以我是”:确立以“责任”为核心的工程伦理教育内容51-60
5.2.1工程技术伦理52-53
5.2.2工程职业伦理53-57
5.2.3工程社会伦理57-60
5.3塑造未来:工程伦理教育方法创新60-67 [/br

您可能对工程硕士论文有购买需求,请到工程硕士论文的渠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