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WAP2_0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研究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WAP2_0的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学习,研究,平台
论文概述:

研究背景从2000年起,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研究,同时我国也引入了这个概念,但基十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开展的很少,基本上一直处十学术理论研究阶段,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从2000年起,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研究,同时我国也引入了这个概念,但基十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开展的很少,基本上一直处十学术理论研究阶段,2006年移动学习由研究阶段逐步进入商业推广应用阶段,成为移动学习市场启动的重要拐点,学习型手机大放异彩。移动学习研究的背景起源十远程学习研究得出的一条规则:“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Ifn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n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使手机的业务更加丰富,随着3G的到来,手机上网将成为人们重要的上网方式,也必将为人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已不仅仅是一个新鲜的名词,Ifn是一个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鲜活的市场。         2009年7月16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工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口,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二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WAP网络的巨大潜力和革命性意义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WAP网络给了互联网一个惊喜,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基十手机学习的新思路,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必将给WAP网络一个超乎绝大多数人想象的奇迹!WAP网络的发展不仅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潮流和趋势,Ifu}_已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WAP网络技术和手机制造技术的成熟、手机的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昭示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一基十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兴起,它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催生一个崭新的学习时代一一移动学习时代,同时这种口袋中的互联网学习也让“随身学习”有了新的内涵。移动学习将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学习者在学习上更加灵活自由,无论闲庭散步还是身在遥远的地方旅游,只要有兴趣,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移动学习在国外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有很多比较有影响的基十手机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但是基十短信学习的研究居多,基十WAP网站的学习支持研究少。在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实践始十几年前,主要是在教育部的策划下开展的,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研究规模还比较小。         2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本文从介绍移动学习的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探讨了移动学习的诸多理论问题,对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介绍了一个典型的移动学习平台架构,对基十WAP2.0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功能框架进行设计。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介绍移动学习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并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进行界定,探讨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原则,以及移动学习引发的哲学问题;2.从多个纬度对当前移动学习平台的移动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嵌入式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阐释与总结3.介绍了一个典型的移动学习平台架构;4.对基十WAP2.0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功能框架进行设计,然后提出了实现WAP2.0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技术架构,并对开发工具、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平台的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当今社会,技术发展口新月异,特别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明显地改变了人类社会进程,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教育造成巨大冲击。基十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Ifn产生的新事物一一移动学习,无疑是一新的研究方向。虽然目前国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但移动学习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是作为一个尝试和探索,希一望对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3论文框架本论文共由五章组成,其内容组织如下所述:第一章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第二章是移动学习研究概述。介绍了移动学习的产生与发展,移动学习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原则。第二章研究移动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典型架构。第四章对移动学习平台设计思路、功能模块设计、技术架构实现等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1]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学习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周海棋.M-learning研究综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 . 2005.  Clark (}uinn:m-learning:Mobile, Wireless,工n-Your-PocketLearning[EB/OL],崔光佐李树芳等,移动教育一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教育技术通 讯》,2002年第1期彭绍东著,《信息技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9期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一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ht 柯科峰,邵世焊,张环,基十J2ME的小型移动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第9期郑明秀,基十CDMA的移动学习平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熊志刚,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周晶志,移动学习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9月姚宁波,基十BREW的无线数据应用平台的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3月[21]顾燕芬,黄立平,刘仲英,基十PDA的企业移动应用研究与实现,《微计算 摘要 5-6 Abstract 6-7 致谢 8-13 第一章 引言 13-16     1.1 研究背景 13-14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4     1.3 论文框架 14-16 第二章 移动学习概述 16-24     2.1 移动学习的定义 16-17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7-21         2.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7-19         2.2.2 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 19-21     2.3 移动学习有关理论基础 21-24         2.3.1 泛在学习 21-22         2.3.2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 22         2.3.3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22-24 第三章 移动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 24-29     3.1 移动计算技术 24-26         3.1.1 无线网络技术 24-25         3.1.2 射频技术 25         3.1.3 激光和红外技术 25         3.1.4 蓝牙技术 25         3.1.5 Wi-Fi 25-26     3.2 移动通信技术 26     3.3 嵌入式系统技术 26-27     3.4 移动数据库技术 27-28     3.5 语音识别软件 28     3.6 关于WAP 技术的发展 28-29 第四章 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29-51     4.1 移动学习平台设计思路 29-32         4.1.1 需求分析 29         4.1.2 调查研究 29-30         4.1.3 系统设计的原则 30-31         4.1.4 系统设计的目标 31-32     4.2 WAP 2.0 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功能框架 32-42         4.2.1 课程学习 33-37         4.2.2 即时训练 37         4.2.3 学习管理 37-38         4.2.4 移动百宝 38         4.2.5 户外作业支持 38-39         4.2.6 问题答疑 39-40         4.2.7 教育博客 40-41         4.2.8 教育游戏 41         4.2.9 教育信息采集与反馈 41-42     4.3 WAP2.0 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技术架构 42-45         4.3.1 表示层 43-44         4.3.2 网络层 44         4.3.3 业务逻辑层 44         4.3.4 数据服务层 44-45     4.4 WAP2.0 网络学习支持平台资源的设计开发 45-51         4.4.1 利用已有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 45-46         4.4.2 利用工具软件进行WAP 资源开发 46-51 第五章 WAP2.0 移动学习支持平台的具体开发工具及环境 51-61     5.1 网站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51-55         5.1.1 WAP 开发工具 51         5.1.2 开发语言 51-54         5.1.3 WAP2.0 54-55     5.2 开发环境 55-61         5.2.1 服务器端 55-59         5.2.2 客户端 59         5.2.3 数据库 59-61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63     6.1 本研究的成果与创新 61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61-62     6.3 结束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