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社交软件的社区研究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社交软件的社区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信息技术,教师,共同体
论文概述:

本研究、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社会性软件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共同体的良好发展

论文正文:

第1章绪论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1.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素养教育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尽快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管从个人层面来讲,还是国家民族层面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个人层面而言,它是个人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个体在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对整个国家来讲,国民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国家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竞争条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培养者,其自身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良好发展是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角色转换的要求    2010年9月,四川作为最后一批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也拉开了新课改的帷幕,至此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课程的整体设置上来看,此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安排,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从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看,它主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都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要的挑战:第一,在知识结构上,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第二,在能力方面,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意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提升专业技能;第三,在情感态度层面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而教师的良好发展又是保障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3.信息技术教师发展途径需要新的探索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在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至今仍有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转岗而来。现实地来讲,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发展还存在着重重困难。从外部环境来看,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在人员上,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信息技术教师显得十分单薄。一些学校并没有信息技术教研组,尤其是中学信息技术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存在着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教师培训机会少,缺乏交流、学习和教研的机会等问题!’}。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讲,由于缺少同行的互助和交流,因此一些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缺乏热情和目标。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师发展途径并不能很好满足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途径需要新的探索。    4.学习共同体成为学习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以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相互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促进成员的共同发展。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出现了教师博客群、教师论坛等多种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得益于互联网跨时空的特性,成员之间资源更容易共享、交流更方便更频繁,成员个体的视野更容易得到拓展。    5社会性软件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相对于以往Web 1.0而言的Web2.0的更多应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以Blog,  Wiki, RSS等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社会性软件能够连接个人和群体,其强调用户的参与,注重用户之间的交互,改变了以往人机交互模式,而变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注重现实社会关系的体现,因此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2问题的提出    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博客群和教师论坛是网络环境下最常见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但是这些共同体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师之间资源共享仍然很困难,学习共同体缺乏良好的引导、缺乏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这些学习共同体中较少有专门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而在现实中,信息技术教师却是最渴望交流,渴望沟通的群体之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不能完全靠传统的模式来支持,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能否借助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等问题,最终促进其发展?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应该如何更好的构建?在这样的思考下,本研究从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利用多种社会性软件技术构建在线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支持学习者展开学习和交互,通过开展自主、反思和协作学习活动,促进共同体内的成员的交往、知识建构、情感交流,从而最终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研究目的    从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交流、知识分享、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在文献研究、实际观察和教师实际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共同体的发展,开发相应的平台来支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开展。在这样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体探讨最终促进其专业成长。    2.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为网络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实用价值:研究的实践成果将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持环境,对教师而言,提供的是一个资源共享共建、交流沟通和知识构建的网络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个人和共同体都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1]刘赣洪,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107-111.姜春宵,林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当议[fJ1.中小学电教,2006,(2):11-14.安月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中小学电教,2004,(12):17-18.张玉莲.高中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J].中小学电教,2005,(8):14-16.赵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20-22.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基于“携手助学”之“信息技术教师高级培训”项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张红岩,张新明.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J].中小学电教,2007,(3):I6-I8.何海印.中小学信J自、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青海教育,2006,(1):90-91.庄立群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中小学电教,2004,(10):12-14.[13〕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冯锐,金靖.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3):72-75.[15]Roland Sawyer Barth.Improving Schools from Within:Teacher,Parents,and Principals Can Make the Difference[M].San Francisco,California,U.S.A.: Jossey-Bass,1991.[16]Marsha Speck.The Principalship: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11,1998.[17」杨瑜.基于开源软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18]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I ):20-24.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摘要 6-7Abstract 7-8第1章 绪论 9-13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9-10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问题的提出 10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1 研究目的 10-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12        1.3.1 研究内容 11        1.3.2 研究方法 11-12    1.4 论文结构 12-13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13-29    2.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 13-14    2.2 学习共同体研究概述 14-21        2.2.1 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14-15        2.2.2 学习共同体的功能 15-16        2.2.3 学习共同体的分类 16-17        2.2.4 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17-18        2.2.5 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 18-21    2.3 社会性软件研究概述 21-25        2.3.1 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和特征 21-22        2.3.2 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22-23        2.3.3 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基础 23-24        2.3.4 社会性软件的要素 24-25        2.3.5 社会性软件研究现状 25    2.4 社会性软件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优势 25-27    2.5 本章小结 27-29第3章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调查 29-37    3.1 调查情况说明 29        3.1.1 调查目的 29        3.1.2 调查对象 29        3.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29        3.1.4 调查内容 29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9-36        3.2.1 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0-31        3.2.2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分析 31-36    3.3 调查结论与启示 36        3.3.1 调查结论 36        3.3.2 调查启示 36    3.4 本章小结 36-37第4章 基于社会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型的构建 37-49    4.1 理论支撑 37-39        4.1.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7        4.1.2 群体动力学理论 37-38        4.1.3 成人学习理论 38        4.1.4 分布认知理论 38-39    4.2 设计思想与原则 39-40        4.2.1 注重知识共享 39        4.2.2 平等交流原则 39        4.2.3 强调交往互助 39        4.2.4 个人和共同体并进发展 39-40    4.3 理论模型的构建 40-48        4.3.1 理论模型的解读 40-44        4.3.2 构建策略 44-48    4.4 本章小结 48-49第5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实现 49-61    5.1 平台的设计 49-53        5.1.1 需求分析 49        5.1.2 设计思想 49-50        5.1.3 功能模块设计 50-53    5.2 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53-60        5.2.1 系统架构 53-54        5.2.2 平台运行环境 54-55        5.2.3 系统功能实现 55-60    5.3 本章小结 60-61第6章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应用研究 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