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4596字硕士毕业论文中非经贸合作的建设与发展

24596字硕士毕业论文中非经贸合作的建设与发展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4596字
论点:经贸合作,中非,非洲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研究的目地是,通过与分析现有发展比较成功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泰国罗勇工业区和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经验,总结出这两者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时到达非洲东海岸,从事一些简单的经贸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非洲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双方关系更加密切。从最初的简单货物贸易和免费援助,到1980年代参与非洲项目承包,到1990年代末中国在非洲发展小商品市场,再到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经贸合作区。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间的政治交流、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减缓了全球经济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今天,人民币升值可以大大降低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成本,这是很大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它显然不利于对外出口。目前,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华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这将导致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逐步增加。加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可以计划向海外转移,并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在此背景下,海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共享国际市场资源、探索拓展国际市场需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也愿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交流,以摆脱自身发展的落后,除了国内市场有待开发的大空资源丰富之外,因此,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2012年5月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第22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上,肯尼亚财政部长吉塞(Gisae)表示,非洲国家应该将与欧洲的经贸活动重心转移到非洲大陆本身,非洲大陆各国之间的贸易亟待加强。这表明,非洲联盟和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等非洲国家内部的团结意识日益增强。同时,吉赛尔还肯定了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非洲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为中国在非洲建立经贸合作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学者的研究趋势

张忠祥(2011)从中非两个角度分析了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原因:非洲希望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继续增加,而中国面临着即使有中非友好关系,双边贸易摩擦也在增加的不利局面。因此,中非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非双边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同时,文章还指出,非洲国家重视经贸合作区,将中非经贸合作区视为促进非洲工业化、将非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当地劳动者就业问题的新机遇。中国在非洲建立经贸合作区的有利条件包括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和丰富的外汇储备。这一系列原因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

黄梅波和唐璐萍(2012)详细介绍了中非经贸合作区的现状。中非合作区的中国特色是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企业经营,不同于合作区的商业环境、市场条件和产业定位。合作区的建设对中国和非洲都非常积极。中国企业不仅找到了一个新的走出去的好平台,还帮助中国企业拓展非洲市场,转移成熟的国内产业。非洲国家可以利用合作来增加就业、转让资金和技术以加强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中非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分析的难点,关系到合作区的发展方向和长期良好运行。冯邢燕(2011)对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中国企业应结合东道国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规划,制定投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基地。其次,经贸合作区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经贸合作区的科学规划和企业投资融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区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外交功能。尽管中非经贸合作区有着独特的发展条件和有利于双边经贸发展的优势,但在双边合作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二章海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外资投资建设海外工业园,如2000年3月建成的海尔美国工业园。然而,这些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业园区的作用和地位仍然是概念性的,市场定位也不明确。随后,不仅民营企业探索了“走出去”之路,一些国有企业也开始尝试建设海外工业园区。然而,这些投资活动仍然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05年底,商务部提出建立海外经贸合作区,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联合起来”建设海外经贸合作区。海外经贸合作区是外商投资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企业集群“走出去”的突破口和助推器。中国海外经贸合作区是指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工业园区等各类经贸合作区。在国家的总体指导下,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境内企业在境外建设或参与。中国设立的海外经贸合作区普遍得到政府支持,采取国有企业建设和中小企业参与的模式。这样,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链,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增强竞争力。企业集群的投资模式使集团内的企业能够共享市场信息、设施、服务等便利条件。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经贸合作区平台,根据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方面获得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因此,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投资模式无疑是降低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2.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海外经贸合作区也是我投资海外的一种方式。最初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是稀缺资源,应该是资本的投入,而发达国家的资本是资本的产出。然而,现实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资本出口国,正如中国强调在“进口”的同时走出去一样。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本、高科技和科学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其他作为外国投资的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应盲目投资海外。除了澄清投资目的,他们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其他问题。

2.1.1长期战略理论

鲁伯等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期战略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制造商的长期战略考虑。外国投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出口导向型投资、市场拓展型投资和政府支持型投资。面向出口的投资旨在使跨国公司靠近原材料所在地,降低生产成本,或靠近进口国,促进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市场扩张投资是为了获得东道国的国内市场。政府资助的投资通常是由于东道国的优惠补贴政策。跨国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应考虑到它们的长期利润率、东道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以及生产成本。长期战略投资理论对跨国公司的长期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应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防止企业因短期眼前利益而盲目投资。

2.2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相关理论

2.2.1均衡增长战略和非均衡增长战略理论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and Rodin)认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基本上同时增长,有必要在区域内或区域之间进行大规模投资,这被称为“均衡增长战略”。然而,由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同时在所有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即使在资本要素丰富的发达国家,也不容易实现所有产业的同步发展。因此,阿尔伯特·赫希曼认为,应优先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或部门,并将此作为发展的增长极。在获得初始投资回报后,整体发展应由扩散效应驱动,这被称为“不平衡增长战略”。这类似于秘鲁的“增长极”理论,主张优先发展一个优势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2.2.2增长极理论

弗朗索瓦·秘鲁(Francois Peru)在他1955年的著作《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增长一般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同时发生。由于创新型企业或一些领导部门的存在,有可能形成资本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它将产生“增长极”,从而产生强烈的辐射效应,并向外扩散,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集聚效应、资本的集中和产出、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以及规模经济的形成。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China-Africa Oversea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是指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内的特定区域享有一定的政策倾向,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增长极”。

2.2.3区位理论

阿尔弗雷德·韦伯认为,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往往是工业选址和企业选址的最理想选择。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运费和集聚效应。同时,产业布局往往会在三者之间发生变化,即工资影响会导致产业区位从最低运费率转移到最低工资成本。产业集聚效应转向集聚经济效应最明显的地方。综上所述,产业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工资、运费和集聚三个主要因素,才能找到最佳的区位。

第三章中国在非洲的海外经济贸易区的发展.........12

3.1中国海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概况……12

3.2中国在非洲建立海外经贸合作区的背景和意义........13

第四章海外经贸合作区的成功经验:以泰国罗勇工业园和新加坡苏州工业园为例……21

4.1中国海外经贸合作园区-……21、泰中罗勇工业园

4.1.1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建设环境及概况……21

4.1.2中国企业投资泰国的三大动机……22

第五章中国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

5.1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中的问题……29

5.1.1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面临的宏观风险因素……29

第五章:我国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和民俗方面的差异将导致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中非应及时发现双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为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有必要分析和解决中非政治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5.1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中的问题

客观而言,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环境、政策透明度、融资渠道、人才流动、产业定位等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中的宏观风险因素和微观因素。

5.1.1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面临的宏观风险因素

㈠国家风险

首先,从国际政治局势来看,世界上政治风险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非洲,特别是一些撒哈拉以南国家,那里的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社会保障状况不佳。目前,许多非洲国家仍处于政治过渡时期。种族、宗教和军事冲突等冲突尚未解决。一些非洲国家的政治局势仍然动荡不安。例如,自2010年底以来,始于突尼斯的动荡席卷了北非和西亚。这导致突尼斯和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的动荡也导致一些发达国家的军事打击。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建立中非经贸合作区的意义在于:中国在资本、技术和工业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非洲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从而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非洲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中非海外经贸区的建立是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和创新,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秦朝中叶的罗勇工业园区和新加坡的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成功经验为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中国在非洲的工业园区建设不应满足中国企业投资的战略需要,应注重法律机制的建设,东道国也应积极努力。中国需要根据国情选择和引导产业转移的目的地。政府也应该在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虽然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风险、经济风险、融资困难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为了促进中非海外经贸合作区的更好发展,在应对国家风险时,中非应加强相互理解,正确看待双方文化差异,积极应对公众对中非的负面看法。在应对经济风险时,经贸合作区应科学规划,明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针对融资困难,政府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加快在非洲设立国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在人才储备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要重视非洲本土人才的培养。

中国海外经贸合作区是推动传统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它受到成本上升、汇率波动、贸易摩擦和价格下跌等一系列因素的驱动,并将继续成熟和完善。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本文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分析中非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时,由于现实情况复杂,有些问题可能无法分析。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