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学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国际学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学校,教学,研究
论文概述:

本文以一节包括两个课时的“广告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记录,来分析这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并论证了该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来中国投资、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和华侨人数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他们在中国的家庭数量也在增加。其中,儿童是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18岁以下青少年占儿童的很大比例。由于这些青少年和儿童中的绝大多数不能适应国内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进入中国现有的学校学习,因此国际学校应运而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增长。作者有幸在上海一所著名的国际学校担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师,因此有机会深入了解国际学校的一些教学模式。通过与国内学校的比较,他总结了国际学校的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作者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总结了该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否真正实现。
1.2主要研究问题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学校的特点是什么?国际学校的学生和国内学校的学生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国际学校的特点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优化教学过程?1.3大多数国际学校课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中的研究目标和理念都不是高学分课程。虽然有些课程如计算机基础(computer foundation)被纳入校本课程,但整个课程的大部分,即计算机应用教学,仍被归入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这门课程肯定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印象低于其他课程,因此很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最佳有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保留和转移。研究思路:在查阅和参考相关理论文献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过程设计,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测试。记录实践过程,并与原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1.4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1.4.1论文结构和框架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文章的写作目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思路、主要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从两个方面对研究进行总结:一是国际学校的分类和特点;二是在国际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国际学校、对国际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三章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有效教学等。第四章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分析的国际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五章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效果和反思。将重新设计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记录整个过程。观察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结果,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第六章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参考
[1]加涅等.王小明等.翻译教学设计原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加涅,《皮连生翻译研究的条件与教学理论》,[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哈沃德·加德纳(哈沃德·加德纳)沈志龙翻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加里·博里奇和马丁·汤姆巴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翻译,中小学教育的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理查德·迈耶,牛勇,等.多媒体学习的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黄梁文《国际学校及其学生特征研究》,[科技杂志,2009年4月
[7]孙金诗心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余圣全,杨小娟和何克康基于建构主义的“J”视听教育研究2000
摘要2-3
摘要3
第一章导言6-10
1.1研究背景6
1.2主要研究问题6
1.3研究目标和想法6-7
1.4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7-10
1.4.1文件7-8的结构和框架
1.4.2主要研究方法8-10
第二章研究综述10-18
2.1国际学校的定义10
2.2国际学校的分类10-12
2.2.1根据学校创始人的性质将10-11分类
2.2.2根据学校课程对11-12进行分类
2.3国际学校的特点12-14
2.3.1学生来源12
2.3.2课程12
2.3.3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2-13
2.3.4管理模式13-14
2.4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14-16
2.4.1学生的广泛来源14
2.4.2巨大的文化差异14-15
2.4.3学生的流动性大于15-16岁
2.4.4学习水平和初始技能之间的差异很大16
2.5 16-18岁学生的心理特征
2 . 5 . 1 16-17岁学生的心理特征
2 . 5 . 2 17-18岁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18-27
3.1建构主义18-19
3.2教学过程的优化19-23
3.2.1教学过程优化的定义19-20
3.2.2优化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理论体系20-22
3.2.3评估优化的基本标准22
3.2.4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体系22-23
3.3有效教学23-27
3.3.1有效教学的定义23
3.3.2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23-27
第四章教学设计27-38
4.1课程介绍27
4.2教学目标分析27-29
4.2.1国内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27-28
4.2.2国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目标28-29
4.3教学内容分析29-31
4.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31-33
4.4.1教学重点31-32
4.4.2教学困难32-33
4.5教学方法的选择33-37
4.5.1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33-34
4.5.2教学方法的选择34-36
4.5.3关于合作学习36-37
4.6教学过程的设计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