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台湾近十年34部教育哲学著作的文本分析——现代哲学对中国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

硕士毕业论文基于台湾近十年34部教育哲学著作的文本分析——现代哲学对中国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哲学,教育,台湾
论文概述:

教育哲学是思想家、教育家对十自然的或社会的客观环境的一种反应。反应是环境的结果,客观环境改变,则教育哲学也随之改变。正如法国的“社会实证主义者”涂尔干所言,哲学是某种特殊

论文正文:

引用
教育哲学是思想家和教育工作者对自然或社会客观环境的反应。回应是环境的结果。如果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教育哲学也会发生变化。正如法国“社会实证主义者”涂尔干所说,哲学是一个特殊社会中的群体概念,是理性之上的主要范畴,所有理性范畴都是由客观环境培育的。因此,这些理性范畴不是先验的或固有的。因此,教育哲学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哲学。20世纪初以来,后现代哲学起源于欧美,席卷全球,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哲学随着这股浪潮逐渐改变。[首先,问题的起源[杜威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来到中国讲学。“教育哲学”一词开始得到中国教育界的认可,开启了中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序幕。1949年后,一批大陆教育哲学专家和学生来到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哲学的领导者和开拓者。台湾是一个开放、时尚、发达的地区,孕育着一支来自大陆的教育哲学研究团队,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几十年来,台湾教育学者孜孜不倦地工作,在教育哲学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受政治历史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受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台湾的教育哲学有其鲜明的特点。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国时期大陆教育哲学的延续和继承;第二阶段,七八十年代——台湾教育哲学的繁荣时期;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教育哲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探索本土教育哲学的建构。台湾教育哲学研究者有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有在英国和美国留学的经历,而且有他们专业的教育和哲学背景。此外,在实践中,他们中有些人是教育机构和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有些人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
大陆和台湾在文化和传统上是一脉相承的。台湾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对大陆教育哲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大陆教育学者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关注明显不足。期刊上关于台湾教育哲学的文章很少,教科书也很少被介绍到大陆。同时,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教育哲学交流渠道很少。只有在教育学或教育哲学的专业会议上,我们才能看到台湾教育哲学学者的身影,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研究现状。我们忽略了欧洲和美国,但忽略了现在。后现代教育思想出现在十个西方国家。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们在西方学术界有一个微弱的趋势。另一方面,后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国迅速流行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学者甚至声称21世纪的中国教育将被后现代主义所主导。这可能是一个夸张而绝对的说法。然而,不难看出后现代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界的深刻影响。哲学的基本态度是反思和批判,挖掘和阐释后现代哲学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梳理研究历史,反思研究现状,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2。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台湾的教育哲学起源于十大陆民国时期的教育哲学。几十年来,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的教育哲学发展迅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然而,迄今为止,大陆学者对台湾教育哲学的研究和介绍甚少,台湾教育哲学的著作和教科书也很少被介绍到大陆。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梳理和探讨了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具有突破性。
中国的教育哲学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多年来,许多学者也对教育哲学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目前我国教育哲学体系的构建缺乏对话和沟通。学术界也试图对教育哲学史进行研究,对国外的教育哲学做了大量的介绍和解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研究能够针对我们具体教育实践的教育哲学。从十大传统、文化、语言和地域的融合来看,台湾教育哲学学科体系对大陆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
作品:
[1]姜奇教育分析《m》上海:大众人物n公司,1933年,8
[2]李琳茹教育分析《m》第三版上海:明凯}弓店,1929年,1
[3]范毅教育分析《m》第七版台北:世界}}局,1973年。2《赵石成全的教育分析十论》台北:文婧弓局有限公司,1992年,中文摘要5-6
英文摘要6-7
引言10-22
第一章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及其受后现代哲学影响的现状,导致22-31
一台湾教育哲学的发展22-27
(一)20世纪5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中华民国大陆教育哲学的延续和继承时期22-24
(2)70年代和80年代——台湾教育哲学的繁荣时期24-26
(3)90年代至今——台湾教育哲学的深入发展时期26-27
2、后现代哲学在台湾教育哲学研究中的现状27-28
三。 后现代哲学影响台湾教育哲学的原因28-31
(1)后现代哲学的强大推动力28-29
(2)时代进步与社会需求的结合29
(3)传统教育学的危机29-30
(4)本土化教育哲学的迫切建构30
(5)教育哲学研究者的泛欧情结30-31
第二章后现代哲学思想影响下的多元化与集中——新 一、后现代哲学思想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作为“理论科学”的新发展31-41
(1)理论体系继续丰富31-32
(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变革32-35
(3)研究视角的创新变革35-38
(4)台湾教育哲学的本土化38-41
二。 后现代哲学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作为“实践科学”的新发展41-47
(1)道德教育实践探索41-42
(2)公民教育实践探索42
(3)技术职业教育实践探讨42-43
(4)性别教育实践探讨43
(5)对教育改革的影响43-47
第三章“得”与“失” 后现代哲学影响下的台湾教育哲学一明德——后现代哲学影响下的台湾教育哲学的进步47-48
(1)关注教育实践,植根于教育教学,关注差异与多元47
(2)关注本土, 植根于固有文化和本土教育生态47-48
(2)明确后现代哲学思潮影响下台湾教育哲学发展的失落与困惑48-49
(1)台湾教育哲学研究“大步前进”,因此学科体系不明确48
(2)后现代哲学影响下,缺乏对教育哲学历史连贯史的研究48-49
附录49-51[理查德·阿皮亚纳西(Richard Appignanesi)著,黄ullqing译后现代卞毅“m”台北:徐莉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7年,3
[6]程健·卞喜的编辑分析和教育分析“m”高雄:高雄府文图弓出版社,1997年。10
[7]张文军后现代教育“M”台北:杨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3
[8]贾付逸对教育“M”台北本质的回答:吴南图弓出版有限公司,1999。10
[9]杨申坑的交往理性、生活感受和教育过程——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教育“m”台北:施达}宫媛有限公司,2000年,3
[10]杨周松的后现代知识理论和教育“m”台北:施达}宫媛有限公司,2000年。5
[11]黄永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研究:课程观“M”的有机模型台北:时代方圆有限公司,2000,11
[12]陈陈迪教育分析“M”第三版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