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策略分析

43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策略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3000字
论点:听力,汉语,教学策略
论文概述:

初级听力教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策略,并做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论文正文:

前言

1. 1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这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口益突出。在四门基础课程中,汉语听力是学生认为最难的一门课程,也是教师最为头疼的一门课。听力课作为一门以训练和培养听力技能为目的的课型,教学手段以“听”为主,并通过练习来具体实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听的能力。研究表明,“正常人在清醒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在这其中,11%的时间用于写,1 5%的时间用于读,32%的时间用于说,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可见,听力训练在汉语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强听力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综合运用能力。长期以来,相对于其他几门课的教学研究来讲,听力教学的考察研究一直比较冷淡。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自己认为听力课无足轻重,对听力课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普遍认为听力课没有什么可发挥的余地,它本身限制就很大,所以听力课的教学策略千篇一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相对就比较薄弱。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之余,也有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上。“从授课方式上来说,主要是讲生词,听课文,做练习。”从授课内容上来说,教师大都紧紧围绕文本做一些相关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对于听力的具体方法很少传授。另一方面,听力教师又时常觉得教授听力非常吃力,学生反映冷淡,课堂气氛低迷,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提高汉语听力课、尤其是初级汉语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传统听力课的种种弊端已详见于诸多文章。    听力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教学法理论的新发展,以及对学生听力理解过程和听力能力的认识。在语言能力中,“听”因为其“输入”的被动性,被划分为“被动性”的语言能力,所强调的是大量的输入,人们对听力理解的本质停留在对言语信号的接收和解码阶段,对听力理解的过程始终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完全成为整个课堂的中心,掌控着“听”的内容,“听”的进度,“听”的正确或错误,当然,教师通常也只是遵循着讲解生词一一播放录音一一核对答案的流程,这就属于教学策略使用上的失误。学生被局限于一隅,缺乏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只能被动的“听”,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更为狭窄,基本上处于各顾各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几乎很少有单向或双向度地交流。    事实上,听力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策略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学策略的制定和使用历来受到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
     1. 1. 2问题提出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水平还很低,是为以后的汉语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各方面的能力还处于最低阶段,急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果这一时期教授不好,对其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适当目_有效,那么就可以为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做听力理解时,听辨句子和语段有无目的,目的的不同,都会对理解和回想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目标,从加强学生听的效果。对目标的设定、对实施程序的选择,正是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策略是听力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学策略实施的有效与否,可以是说是评判一节课教授好坏的标准。    目前,教学理论界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汉语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地进展,但是,对留学生的汉语听力,特别是初级阶段的汉语听力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与学习共同体理论相结合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堂教学策略完全是一个新课题。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将会对提高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 1. 3本文选题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开设独立的听力课就是为了“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交际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与训练”。而教学策略的使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听‘懂,这是语言习得的第一步,会用,才是语言习得的目的。适肩的教学策略,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有益的有声语言材料,能够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进行正确交际的能力。    因此,本文拟从学习共同体理论对听力理解的认识入手,探讨提高如何设计出符合初级听力课堂教学的认知规律,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听辨积极性的途径,同时根据自然法教学“不重语法,只重交际”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将其与学习共同体理论结合,探讨学习共同体理论框架下听力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就初级阶段听力课堂如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以此为理论指导,从教学策略的课堂目标、课堂管理、教学评估、课后反馈等几方面来分析现有初级对外汉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拟将那些使用频率高的教学方法以合适的“共同体”形式纳入听力课堂教学的整体之中,进行听力课堂教学“新策略”的实践尝试。    本文的创新性在于能够将认知语言学理论成果和自然法教学的观点结合起来,探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堂教学策略的问题。自然法理论在国内外的外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研究较为广泛,近年来在听力教学当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然而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应用到初级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探究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学的新方法。我国对外汉语界对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宏观出发,研究作为汉语基础课之一的听力课教学,而这种教学一般论及中高级的听力理解,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文章并不多见;另一方面,从微观着手,具体论述听力教学中的某一点,譬如听力理解方法,听力课提问策略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哪一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提出系统的初级汉语听力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文希一望能在这方面做出一点努力。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是整个汉语教学中的基础,枚关整个汉语教学的成败,而初级听力更是基础中的难点。如果能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地初级汉语听力课课堂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加快初学者的听力学习速度,提高汉语水平,对部分学校听力教师的岗前培训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 2前人研究综述    纵览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程,吕必松先生曾经对其进行了总结,将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为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对外汉语从实践到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内容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其他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在这一个阶段并没有配套的听力课。    (二))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从认识上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只是在50年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作了些改进。不过,在这个时期,听力教学还是有进展的,至少在这个时期开设了两节听力课。尽管人们对听说训练的认识还相当肤浅,但毕竟是零的突破。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综述    1977年,石佩雯、李继禹发表了第一篇专门讨论听力教学的文章,开启了我国关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的篇章,Ifn杨惠兀的著作《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的问世,标志着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发展到了初步深入阶段,之后出现了更多的关于听力教学研究的论文,涉及了有关听力的各个方面。一般认为,国内对于汉语听力教学开始进行系统地专项研究始于杨惠兀教授,他认为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果和效率,探讨汉语速成教学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8种听力“微技能”,认为“听力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微技能”,代表性的著作就是《听力训练81法》和《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李清华(1987对汉语听力教学提出了六个分技能;李红印02000)的观点是:“听力课包含有技能训练,但技能训练不是就等于听力课;听力课不光有技能训练的任务,也有教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扩大学生词词汇量的任务”[7];土小珊(1997认为初级听力课的基本任务是积累言语信息;刘颂浩(2001)认为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听来学习词汇、语法,而不是只训练听的技巧。此外较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还有周小兵的《口语教学中的听话训练》(1989),周健的《论突出以目标为导向的交际能力训练》(2001)等。   
1. 3研究目标和方法
     1. 3. 1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    (1)对目前现有的初级听力课堂教学策略作全面、详尽地考察,以揭示听力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现状以及与之相关因素的联系。    (2)了解初级水平留学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在以上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并结合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及教育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探究现行听力课堂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用性,并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出适用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听力课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1.3.2研究方法    在目前已搜集到的相关文献中,从研究方法来看,在这120多篇文章中,只有25篇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描写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占总数的20.8070。其他的都属于思辩性的理论探讨。在这2_5篇基于统计数据的文章中,有22篇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收集了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他们都有着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具体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统计,分析以及结果等环节。    在对外汉语教学范围内,除了上述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外,大多数都是一些描述性的文章,是从宏观上来把握问题,是对整体形势的一种运筹帷握。采用实证法的研究方法的文章则相对更少一些。  虽然在听力方面的研究中,课堂教学策略的听力研究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也通过一些实证研究,证明了课堂教学策略的好坏确实对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有所影响。然而,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的课堂教学中,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2 学习共同体理论与.......................21-292.1 学习共同体.......................... 22-242.1.1 学习共同..................................... 222.1.2 学习共同体................................. 22-232.1.3 学习共同体理论对........................ 23-242.2 自然法简介............................. 24-272.2.1 自然法的定............................... 252.2.2 自然法的实...................................25-262.2.3 自然法与听............................. 26-272.3 学习共同体与自然............................ 27-292.3.1 学习共同体与.........................27-292.4 小结 ............................293 听力课堂教学策略................................. 29-353.1 听力课堂教学策...................................... 29-313.1.1 听力课堂考察的........................... 29-303.1.2 问卷调查................................... 30-313.2 听力课堂教学策略............................... 31-343.2.1 教学策略使用的....................... 31-323.2.2 考察结果.......................... 32-343.3 归纳和思考.............................. 34-353.3.1 教师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 343.3.2 听力教学环境有待进............................... 34-353.4 小结.......................... 354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 35-41........................................................................   
结语    初级听力教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策略,并做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生源的限制,语音部分的调查对象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的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教学策略;本文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补充。    世界上没有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也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任何一种研究都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策略在任何时候都能适应于所有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及学生的特点,去创造性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于教学环境、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等因素的不同,教学策略也应该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