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社会认同变迁研究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工社会认同变迁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农民工,农民,中国
论文概述:

农民工离开土地到城市打工,冲破了劳动力市场原有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自主择业机制和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

论文正文:

导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农民问题。因此,“农民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国家也非常重视移徙工人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工作的政策。移徙工人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2004年,中央政府“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涵盖了有关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秘书长明确要求“完善和落实国家农民工政策”、“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我国农民工工作的下一步规划了蓝图。随着《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保护农民工权益,平等对待农民工。
中国对农民工的研究正朝着多学科、多角度的方向发展。然而,对农民工社会认同变化的研究一般是从纯粹社会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媒体的角度。大众媒体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忠实记录者。其基本功能是捕捉事实的变化,并及时、迅速地向社会作出真实、全面和负责任的报告。像“雷达”一样,它通过报道新闻反映现实社会,因此它真实可靠地反映了农民工社会身份的变化。同时,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为人们采取行动和做出决策提供依据。其关于移徙工人的报告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到广大受众对移徙工人的理解,甚至形成了政府关于弱势群体公共政策的舆论基础。因此,从媒体的角度研究农民工的身份变迁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标和方法

(1)文献综述
韩长福的《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揭示了农民工问题的自我发展规律和客观趋势。笔者认为,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已经逐渐演变为现代工人,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工人阶级。谢剑社的著作《新工业工人阶级——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将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工业工人阶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一阶级的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群体和中国工人阶级转型中的新兴产业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工人阶级的一个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民工身份的界定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曼思和熊魏军的论文《制度变迁与农民身份的变迁——城市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的制度分析》指出,中国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与农民身份的变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城乡关系的制度变迁和农民工地位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可以自由进城,但后来国家在一些重大政策上犯了错误,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损失。为了确保城市的食物供应,国家开始限制农民的流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已经放宽。因此,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农民工”。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和其他地方对农民进城仍然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一些城市也设置了进入壁垒。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工资经常拖欠,子女无法享受城市义务教育,农民工无法享受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国家对农民工的保护政策不到位,相关农民工权益保护机构不完善。农民工已经成为“两栖人”,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扎根于农村。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逐步调整相关政策,将农民工纳入产业工人范畴,有效促进了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

(1)目标媒体的选择及其原因
为了使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文选择《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大河报》作为目标媒体。(1)《人民日报》创办于1948年6月14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也是中国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充分信任和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它是当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报纸。《人民日报》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可以反映党和政府在农民工问题上的主流声音。(2)《南方周末》(Southern Weekend),创建于1984年2月N日,是广州省委机关报主办的一系列报纸,也是中国发行量最大、发行量高、影响力最广、可信度强的周报。《南方周末》倡导“理性、正义、良心和爱”的理念赢得了中国知识型读者的支持。一份报纸已经流行了22年,每期发行量超过130万份。这是一份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南方周末》关于农民工的报道可以反映出社会主流对农民工问题的态度。(3)《大河日报》(Dahe Daily),创办于1995年8月1日,是由河南日报集团赞助的一份面向城市生活的综合性日报,宗旨是“关心民生,崇尚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全国日发行量为100万份,郑州市为40万份。作为中原报业市场的第一品牌,它已入选世界百强日报,三次入选中国晚报都市报20强综合竞争力,四次入选中国500大最有价值品牌,三次入选中国成长最快的媒体。同时,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省。河南省的农民工遍布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河南已经成为真正最大的劳务输出省份。数据显示,2004年河南省劳动总收入为613亿元。2005年,河南的劳动收入达到730亿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2006年上半年,劳动收入达到488亿元,农民工成为河南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因此,在都市报中,《大河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录

两个样品的选择和分析.......................................................................15
(一)目标媒体的选择及其原因.......................................................................15
(2)选择.......................................................................16在时间范围内[/溴/] (3)类别和分析单元的构造.......................................................................16
3。结论和分析过程.......................................................................27
(1)提高移徙工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27
(2) (3)结论.......................................................................37
结论.......................................................................40

结论

农民工是支持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进城工作的第一天起,农民工就一直在做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作,但他们的报酬很低。农民工已经融入到我国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明显的是,当大量农民工回家过年过节时,没有保姆的帮助,建筑工地就会出现工人短缺...和其他不方便的情况。没有农民工,这个城市就无法生存。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不仅可以直接改善生活,还可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年轻农民在外出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城镇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回国后,他们把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和现代生活方式带回了家乡。这些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城乡交流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民工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农民外出打工促进了改革的发展。农民工流动背后是体制改革的深刻因素,已成为推动改革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离开土地到城市工作,突破了劳动力市场原有的城乡、地区和部门界限,实现了自主就业和竞争性就业机制。农民工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并形成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