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网络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

3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网络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中的国家形象建设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0000字
论点:形象,国家,中国
论文概述:

网络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也有着影响,因此需要对网络媒体自身形象进行维护,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淡化重点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有

论文正文:

简介

在网络传播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国力、树立国家形象是一种明智而有效的实用方式。现有关于国家形象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刷媒体的新闻报道上,探索如何通过印刷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好地推进国家形象建设。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印刷媒体在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逐渐下降。关于如何通过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促进国家形象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学者们需要越来越重视和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文学评论

1.1.1国家形象的定义
根据商务印书馆199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形象”是指能够唤起人们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特定形状和姿势,以及文学作品中创造的激发人们思想和情感的特定生活场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特征和个性特征。它的意义集中在外在形式和外观上,但“形象”一词的内涵随着展览的出版而不断扩大。一些学者把它表述为:形象是事物内外所有要素的总和,并通过某种形式的信息中介的作用,在公众头脑中引起的感知、看法和评价;它反映了公众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反映了公众对此事的认知、热爱和支持。国内学者对国家形象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关胡雯等几位学者在合著的《国家形象理论》一书中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内外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各种活动及其成就的总体评价和确认。杨魏奋教授将国家形象定义为“国际社会和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评价”。

1.1.2国家形象的特征
关胡雯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客观、主观和复杂的。这是因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要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然而,一个国家或公众对一个国家的理解和评价往往受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利益关系、宗教习俗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此外,一个国家的内外政策和行为经常对国际社会产生各种影响,这使其变得复杂。毕晓楠在论文中将国家形象的特征概括为四点: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是国际社会普遍持有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形成与公众的内在观念密切相关。国家形象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评价。一个国家在公众中的形象会影响公众对这个国家的态度。黄斌指出,国家形象具有整体性、主观性和客观性。国家形象本身是完整的。这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国家的整体形象。从本质上说,国家形象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不同于国家客体的原始面貌。主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大众媒体和媒体世界之间的差异也使国家形象多样化。然而,一个国家形象的主观相对性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形象会被他人自由地反映和曲解。相反,它也是客观的。它产生并存在于特定的客观国际环境中。

第二章理论框架

一、框架理论的背景和定义
框架理论是最近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传播理论。它的起源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来自认知心理学,另一条追溯到社会学家对现实的解释。心理学家巴特森认为框架是解释或数据结构的图式,它可以将各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更具体的认知因素表现出来。二是社会学理论。1974年,高夫曼出版了《框架分析》(Framework Analysis)一书,并首次将框架的概念应用到传播语境中。此后,框架的概念受到了传播者的关注。高夫曼在他的书中给出了框架理论的简单定义: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理和主观过程。在他看来,人们将日常生活的现实图景融入框架,以便理解和应对社会状况。人们用这个框架来识别和理解事件,给生活中的行为赋予一定的意义,否则这些行为和事件就没有意义了。事实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Lippmann)就在他的《舆论》中指出,“我们直接面对的真实环境太大、太复杂、太短暂。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样一个神秘、多样、频繁变化和组合的环境。”因此,“尽管我们必须在这种环境中操作,但在我们能够控制它之前,我们必须使用更简单的方法来重建它。”

目录

3。研究对象和方法……13
3.1研究对象……13
13
3.1.1新闻事件精选……13[/比尔/] 3.1.2新闻网站选择14[/比尔/] 3.1.3研究对象和研究假设14[/比尔/] 4。数据分析17[/英国广播公司/] 4.1开幕式报告数据分析17[/英国广播公司/] 4.2中国国家馆日报数据分析22[/英国广播公司/] 4.3上海宣言发布数据分析27[/英国广播公司/] 4.4闭幕式报告数据分析……30[/英国广播公司/……4.5数据比较…… 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成功是一个传播效果的问题,即中国媒体的传播活动能否创造和形成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国际舆论氛围。 国内媒体如何在国家形象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着力创建一个通用文本;应努力提高中国媒体传播信息的质量;切实实施中国媒体和文本创作的“走出去”战略。交际文本是以受众为中心的努力和尝试,必须以文本的再现方式实现信息的最大有效传播,并具有提纲的导向作用。然而,提高中国媒体传播的信息质量,实施中国媒体及其创作文本的“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媒体传播的具体化。区别在于前者采取“拉”的形式来增强中国媒体及其创作的吸引力,而后者采取“推”的形式来增加中国媒体及其作品的“走出去”数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都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必要手段。
网络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也影响着国家形象的构建。因此,有必要维护网络媒体自身形象,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淡化重点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灵活的网络媒体传播标准。为了掌握中国在虚拟网络空中的“形象主权”,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必须全面提升重点新闻网站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政府明确自身责任,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逐步加强具有半独立地位的重点新闻网站的独立性,使重点新闻网站能够在良性市场竞争中不断磨砺,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重点新闻网站自身应坚持“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准确定位中国形象,明确传播内容,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细分国际受众市场,反击“中国威胁论”,传播真实、全面、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