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探讨

4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学前教育硕士论文——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探讨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2000字
论点:道德教育,学前,儿童
论文概述: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至关重要。但更多的家长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使他拥有丰富的知识,以及让他多掌握一门技能等等,而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

论文正文:

导言

我的研究背景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生存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这四种“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在想:这四种“教育”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有没有更严重的影响?谁应该教导孩子的道德品质?什么时候教?我们应该怎么教?
因此,本文选择这个话题的原因如下:第一,道德问题是当今国家和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家庭道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第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影响他的创造力和人际关系;对国家来说,正如温总理所说,“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第三,我对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方面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家庭道德教育对一个人后来道德素质发展的影响。

第二,研究
的意义在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从理论上讲,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研究主要是智力教育,而道德教育研究较少,更少以硕士或博士论文的形式撰写。本文从学龄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学龄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指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不仅为儿童奠定了良好稳定的道德基础,而且有利于塑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大量访谈,了解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实际上,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学前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更重视幼儿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相对薄弱。
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们应该给他们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明智的”年龄超过六岁,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此外,许多人认为道德不需要教导。当孩子们长大并理解时,他们自然会理解所谓的“伟大原则”以及如何“做人”。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的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不输给其他人,因为不能进入重点高中或大学可能会影响他们孩子的未来,但没有确切的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和分数,对一个人的未来的影响也不是那么明显。一个品德普通的人也可能有美好的未来。正是由于各种原因,父母注重发展孩子的智力,而忽视道德教育。主要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些合适的生活实例,希望能为年轻父母找到更合适、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以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身体和精神上健康成长。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探讨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学龄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入手,如许多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或者认为学龄前儿童太小,教育效果不显著,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2。主要研究方法
我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是指对国内外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广泛的回顾和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同时,不断关注这一领域的新信息和新趋势,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研究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访谈方法是通过走访大量学龄前父母,咨询和收集他们对学龄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遇到的困难等。案例法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描述真实现象,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探索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

3。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图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找到合适的、可操作的方法和途径来指导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加完善,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教育是一个重大项目。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应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采用微妙而沉默的道德教育方法。

四。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研究学前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然而,对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回顾并介绍了一些研究成果。

1。外国文学评论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昆迪良就在他的著作《雄辩原则》中提出道德教育应从幼年开始。他认为早期教育对人类生活有深远的影响。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同时,他还指出,幼儿道德教育主要不是道德标准的教学,而是通过父母言行的积极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人文学者
蒙田认为,儿童应该尽早接受简单的哲学原则。他相信孩子们在受到哲学思想的熏陶后,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判断力和习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伟大教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最有可能在年轻时形成,除非在这个年龄,否则不可能正确地形成。”(1)他认为从源头上关注儿童美德的形成是预防世界犯罪的根本措施。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个人各种智慧、道德和习惯。
洛克,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他的《教育随笔》中集中论述了他的教育理论。洛克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任何风格”。与此同时,他建议应该训练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由应该随之而来。”许多事情他应该相信自己的行动来处理,因为他不能总是被保护。只有你给他的好原则和扎实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因为所有这些警告和规则,不管怎么重复,都是无用的,除非它们成为一种习惯。”(2)
18世纪瑞士教育家帕克泰罗指出,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是家庭。应该给孩子们“爱教育”。他认为孩子对他人的爱始于他们对母亲和家人的爱。因为母亲本能地关心和爱孩子,及时而恰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被关心的孩子心里会感到幸福,这样爱的情感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萌芽。
20世纪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也认为家庭是教育孩子最合适的地方。他认为谴责和说教是最无效的。应该把劳动作为培养道德的基本手段,父母必须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

2。国内文献综述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例如,孔子强调“为了尊重而修身养性”,“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而修身养性”等等。孟子继承了孔子修身的道德教育传统。他强调,“君子”理想人格的实现必须从培养道德开始。魏晋南北朝北齐作家
颜之推也主张家庭教育应尽早进行,强调幼儿教育。他指出,父母不仅应该关心和珍惜他们的孩子,而且应该教育他们,把他们两者结合起来。在孩子面前,父母不仅要有爱,还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信。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文公贾凡》中认为,家训一般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执行。父母应该把他们的爱奉献给他们的孩子,并且根据他们孩子的性格,要有说服力和微妙。在教育中,父母的语言应该易于理解和记忆。
曾国藩清代的家书中,包括了从青年时代到晚年更具代表性的家书。这本书还提到一个人应该重视道德修养。他指出,一个人的道德进步不仅与他坚定的意志和渊博的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他时刻反思自己的能力直接相关。
从以上朝代更具代表性的家庭教育观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强调道德、修身,家庭道德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1991年9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幼儿园应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促进儿童体格、智力和道德的和谐发展。”1993年2月13日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全社会应该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局面。父母应该对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重视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应该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因此,党和国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提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外,家庭道德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刘惊铎教授的《道德教育教程》总结了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指出家庭道德教育只有在父母的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
孙鞠萍的《论“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指出,从时代特征的角度来看,当前家庭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和需求。
总之,我国学前教育界研究者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上,而对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在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思考具有时代性和时效性的学前儿童德育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学龄前儿童家庭............................[17-31/br/]第一节学龄前儿童家庭路..............................17-23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伦理..............................23-27
第三节家庭..............................针对学龄前儿童27-31
第二章学龄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31-47
第一节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道德..............................31-39
第二节学龄前儿童家庭道德..............................39-47
第三章学龄前儿童的家庭伦理..............................47-58[/ Br/]第1节改变家庭道德..............................47-50
第2节持续促进父母自身因素..............................50-53
第3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壮族..............................53-56
第4节社交网络的优化……56-58
.........................................................................

结论
学龄前儿童是我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更多的父母可能会首先考虑如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等等。,而他们可能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事实上,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道德品质同样重要。一个人的幸福可能与金钱或权利有关,也可能与此无关,但它肯定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关。正如一些人所说,正是因为道德,我们才有了一个相对和谐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是有道德的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好。人的智力、语言、身高等都有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同样,一个人的道德和人格发展也有一个关键时期,而学前时期是关键时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将难以形成。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学前儿童道德的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长期培养和教育,并且社会道德的要求作为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内在化,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这是一个循环过程。为了使我们的道德教育更加时效性,我们应该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前儿童的主体性,针对学前儿童面临的困难和困难,选择合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为未来学前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
[1]黄向阳。道德教育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杜世中。[《道德教育十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谭传宝等作家。网络环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郭秀艳。内隐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美)威廉·贝内特.贺继贤[等译。美德之书[·米】。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赵忠信。中国五千年家庭教育[。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
[8]王乃明,钱峰主编。学前心理学[硕士]。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程尚荣主编。总编辑许新海。让孩子们的道德生活自由成长[·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0]高兰[书]。学前教育[硕士]。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