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刘易斯转折点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税制研究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刘易斯转折点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税制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拐点,刘易斯,劳动力
论文概述: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来阐述我国在经历刘易斯拐点时需采用的税收政策。首先从刘易斯模型入手,阐述了“刘易斯模型”,其概念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阐述人口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2004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农民工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一现象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而是有可能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省份。劳动力的短缺不仅表现在熟练工人的短缺上,还表现在普通工人的短缺上。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短缺。2007年基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农民工短缺”已经从2004年的东南沿海地区扩大到北部内陆地区,从东部沿海地区扩大到中部地区,逐渐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力供求。一系列劳资纠纷(丰田罢工门、富士康事件等)。)和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经济术语“刘易斯转折点”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转折点”是否真的到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界的极大关注和激烈争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广泛的发展模式。尽管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和就业群体,但由于其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它必然会在刘易斯转折点上经历这一阶段。在这一时期,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与之相应的税收政策也不再适合这一发展阶段。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即平衡收入分配、平衡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从税收政策改革的角度,结合这一特殊阶段刘易斯拐点的特点,通过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状况,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刘易斯拐点时采取的税收改革,提出了刘易斯拐点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税收政策,从而全面权衡各方的利弊。 真正以税收政策的形式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税收政策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1.2文献综述
不同的人对中国是否经历了刘易斯转折点有不同的看法。早在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显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超过需求,确切时间可能在2009年。当时,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招聘难”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佐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中国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出口加工业,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当时,有人预测中国就业市场将出现1000万个就业缺口,“刘易斯转折点”似乎弄巧成拙。不过,专家强调,逐步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短缺”和“工资上涨”恰恰反映了这一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事务部长韩军通过对2009年全国农民工收入结构的分析指出,2009年40%以上的农民工收入来自工资收入,而国家财政补贴只有3%左右,因此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十二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有所下降,但也将扩大到2000多万人。因此,他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刘易斯转折点”地区,中国还没有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路易·库伊斯(Louis Kuijs)认为,中国剩余劳动力的消失暂时不会发生,不仅农村地区,城市地区仍然有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他的观点忽略了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没有从劳动生产率增长、整体经济增长和工资增长的角度来看待最近的工资增长。其他专业组织通过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研究指出,当前中国“农民工短缺”并不代表“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原因如下:第一,农业和非农业的边际产出差距很大,两者的产值与就业人数不协调;第二,移徙工人不断向城市转移并没有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而是逐年增加,这表明农村人口太多,其边际产量为零。第三,当“刘易斯转折点”出现在韩国和日本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0%,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为47%,即农村人口占53%,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第四,随着2004年“农民工短缺”,中国的劳动报酬并没有大幅提高。因此,中国目前正处于或接近“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一个转折点,即从无限到有限。而蔡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表示,中国已经经历了刘易斯转折点,他主张“中国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优势将长期保持”。作者认为,中国正面临或将很快面临刘易斯转折点。

刘易斯转折点下的第二章经济发展理论

2.1刘易斯模型和深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基于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这也是经典的“刘易斯转折点”模型。假设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构成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传统农业部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逐渐下降甚至为零。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扩张也导致农业部门劳动力短缺。工业部门必须采取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措施,不断吸收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继续进入现代工业部门。因此,传统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会无限制地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以劳动力枯竭现象为起点的刘易斯模型(Lewis model)表示,基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将从无限剩余劳动力阶段转变为劳动力短缺阶段,这种跳跃性变化是刘易斯转折点。这也是刘易斯模型在初始阶段只有一个拐点的原因。

2.1.2深化的刘易斯模型和刘易斯转折点
与实际经济发展相联系。劳动力转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61年,兰尼和费景汉深化并升级了刘易斯模型。刘易斯-兰尼斯-费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无限供给阶段、有限剩余阶段和二元经济阶段。
在第一阶段,如图1所示,OQ代表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处于无限供应状态。此时劳动力转移不会影响传统农业的产出,因此边际生产率为零。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力消费之间的差异可以满足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的粮食需求。在这个阶段,传统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和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基本未变。如图1所示,当吴先生到达q点,劳动力转移结束时,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从零变为正。这是刘易斯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它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有限剩余阶段,即图1的快速反应部分。此时,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正低于系统工资。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业产出将会下降,因此农业部门无法及时向工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从而导致工业部门劳动力的人均剩余生产力下降。在这一系列因果关系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将上升,而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将上升。此后,经济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即二元经济阶段。在二元经济阶段,由于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制度工资,劳动力的配置将由边际生产率决定。如图1中的点R所示,它是“刘易斯模型”(Lewis Model)的第二个拐点,即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等于系统工资。

第三章税收政策理论...................31-45
3.1税收的产生和发展...................31-41
3.1.1税收生成...................31-35
3.1.2税收发展...................35-41
3.2税收政策定义、类别和功能...................41-45
3.2.1税收政策定义...................41-42
3.2.2税收政策类别...................42-43
3.2.3税收政策的作用...................43-45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税收政策...................45-53
4.1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45-46
4.2中国税收政策的发展...................46-53
第五章刘易斯转折点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53-61
5.1刘易斯转折点下的日本税收政策...................53-56[/ Br/] 5.1.1日本应处理刘易斯转折点...................53-56
5.1.2刘易斯转折点下的日本税收...................56
5.2韩国应对刘易斯转折点的税收政策...................56-57
5.3刘易斯转折点下的台湾税收政策...................57-59
5.4发达国家和地区...................,刘易斯转折点59-61

结论

首先,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正面临或将很快面临刘易斯拐点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正在接近劳动力供求平衡和实际工资日益快速上涨。这种情况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各方面的挑战。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中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将发生日益显著的变化。这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新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中国应该积极采取与未来劳动力供求格局相适应的税收政策。因此,也可以为中国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中国经济面临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复杂的、动态的和长期的。中国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此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是一个新兴经济体,也是一个转型经济体。中国正在经历非常深刻的制度变革。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这些特征决定了中国在刘易斯转折点的经历上不同于其他国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同样,在现实中,也许真的根本不存在一个非常明确的刘易斯转折点。中国可以利用这一刘易斯转折点来分析和判断中国是否在特定年份跨过了拐点(例如,正如一些学者在2006年认为的那样)。因为,除外部影响因素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相对缓慢,不可能在某一年发生剧烈变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来看,劳动力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通过判断转移成本和预期收入的变化,可以决定是否从传统农业部门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他们也是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特定年份不会出现跨越刘易斯拐点的情况。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可能没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刘易斯转折点,也可能有一段时间——刘易斯转折点。

参考
[1]胡梁铮。如何看待“刘易斯转折点”[。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 (7): 33-35。
[2]蔡芳。人口转变:人口红利和刘易斯转折点[。经济研究,2010 (4): 6-10。
[3]韩军.没有刘易斯转折点的[.中国农村工作交流。2010(14)。
[4]沈建光。经济转型的力量——“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1)。
[5]巴曙松。“刘易斯转折点”是经济转型的机会[。南方之窗,2011 (17): 44-45。
[6]高善文。刘易斯转折点后的中国经济[。安信证券宏观研究。2010 (9): 12-17。
[7]李越。台湾经济发展中刘易斯转折点的形成及其对策[。台湾研究杂志,2009(1)。
[8]小昭。中国经济正面临“刘易斯转折点”[。中外管理,2011(3)。
[9]臧高枫。中国面临“刘易斯转折点”吗?[。经济论坛。2010 (14): 58。
[10]吴吴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整的机遇[。打开指南,20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