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功能变迁与保护

4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功能变迁与保护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0000字
论点:民间艺术,博物馆,民间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从理论出发,联系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同时结合南京民俗博物馆的实例,对微观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在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何以逐渐演变

论文正文:

第一章民间艺术走向前台

什么是民间艺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复杂。民间艺术家张易道先生曾给出一个定义:“民间艺术的广义包括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歌剧、民间舞蹈等。狭义的民间艺术通常指民间艺术,“然而,这个定义只是对民间艺术的粗略分类,并没有描述和总结民间艺术的特征和内涵,这里没有解释一个核心词——它就是“民间”。然后在讨论民间艺术时,重点是分析“民间”的含义。

第一部分叫做“民间”——对民间艺术的一些特征的分析

要定义一种艺术的特征,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作者以及艺术活动的社会功能。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下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民间”的含义进行梳理、分析和澄清。

首先,民间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许多关于民间艺术的研究试图通过总结民间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或形式原则来将其与其他艺术区分开来。然而,这项工作往往显得徒劳无功。一方面,民间艺术往往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不同地方的民间艺术形式往往差异很大。总结他们共同的风格特征是牵强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间艺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试图找出一个地方说唱艺术和传统家居装饰风格之间的共同审美特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关于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仍有许多一般性的评论,其中之一就是过分强调民间艺术的天真、质朴和自然,也就是说,与精英艺术相比,民间艺术作品形式更简单,受既定审美规则的影响更小,显得更加简单自然。然而,这只是精英文化视角下的民间艺术想象。所谓的简单形式可能更多是由于生产手段有限和民间技术水平有限,民间经常使用当地材料,使作品显得粗糙简单。如果他们有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材料、更多的技术积累和更多的闲暇时间,民间艺术家肯定会更倾向于创作更精致、更复杂的作品。同时,由于民间艺术家普遍受教育水平低,文化少,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掌握非常有限,从而在文化精英眼中形成了简单自然的审美情趣。事实上,他们只是在继承有限审美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生产。
把民间艺术的创作看得平淡自然,仿佛它是由水土的一面直接滋养,自然生长,真是一个美丽的误解。任何艺术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没有社会和文化属性就没有自然艺术。……
...................

第二章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民间艺术博物馆保护

第一节南京民间博物馆与民间艺术保护

一、南京民间博物馆历史概述

南京南捕馆15号,大坂巷17、19、42、46号的多入口厅式古民居是清代著名学者、地方编年史家甘溪的故居。它们由四组多入口厅式古建筑组成,俗称“99.5室”,现为南京民俗博物馆所在地。甘家大院现有古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占地超过10,000平方米。它是目前中国南方主要城市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
甘氏大院最初归金陵甘氏所有,被称为南帮居族和江南贾族。甘家大院是由甘·郭栋创建的。1799年,他和儿子俞家庆搬到南渔政厅,建立了“右公堂”(图1)。之后,他的大儿子甘福负责家务,并在旧房子的基础上扩大了家务。据说高峰时有35个大院,328个房间。金陵石干是南京著名的文化世家,以藏书、文学和地理闻名。甘福、甘Xi、甘泉、甘元欢都是家族中的名人,对南京文化影响很大。
1982年,南京市文物局发现了这座隐藏在市区的大型古建筑群,并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南京的传统民居,文物部门开始在甘溪故居修建南京民俗博物馆,并在第19南渔政厅前后对三金和西偏涧的居民进行迁建,以修建城市民俗博物馆。1992年,南捕手大厅19号的部分建筑被修复。11月18日,南京民俗博物馆竣工并对外开放。南京民俗博物馆建成后,一方面将加强对“甘溪故居”的保护和管理,积极制定保护规划。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民间文物收藏、宣传、展览和社会教育等基础工作。1995年,江苏省政府授予甘溪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南渔业局15号、17号和19号大厅在关闭一年后重新开放。2006年5月,甘溪故居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更名为“甘溪xi故居”。……
……

第二章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民间艺术博物馆保护……22
第一节南京民俗博物馆与民间艺术保护............................22
一,南京民俗博物馆历史..............................22
二。民间博物馆的民间艺术表演............................23
第二节博物馆参与民间艺术保护的必然性................26
一、博物馆——意义生产的文化组织...................26
二。博物馆参与民间艺术保护的必然性................28
第三节博物馆.............................................30
一,博物馆和旅游文化............................................................30
二。博物馆在消费社会中角色的变化.........................................33
第三章博物馆和民间艺术景观.............................................37
第一节博物馆和民间艺术景观.............................37
一、民间艺术成为文化景观...................37
二、民间艺术景观符号博物馆代码..............................41
第二节否认“民间”的景观.............................................44
一、园林否认民间艺术的民间主体性……44
二。景观否认民间艺术的日常性……47
第四章结论和思考........................................................49
[/ Br/]结论和思考
[/ Br/]如上所述,民间艺术不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概念。虽然它所代表的艺术活动和形式总是给人一种悠久历史的印象,但这个概念本身很年轻,它是随着启蒙现代性的出现而产生的。启蒙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于在不同的价值领域,根据不同的逻辑对各种事物及其意义进行重新解释或创造。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非理性信仰的觉醒和工具理性的广泛渗透,传统民间文化的许多内容受到了冲击。以民间艺术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逐渐衰落,并被概念化为现代知识领域。
民间艺术的价值因其“传统”而独一无二,但传统也是现代发明。英语单词traderere起源于拉丁语单词trade,意思是将某物传递给另一个人以保存它可以看出,传统一词不仅指过去的时间属性,还包含一种继承的动力、一种需求、一种意图和一种选择。在通往民族国家的道路上,地方或地方文化已经成为定义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可以说,传统的发明和建构离不开现代社会对民族身份和个人文化身份的需求。“社会和价值的变化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是对这种变化的任何理解在工作中仍然有相对一致的价值判断方式,这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维持的文化形式。......即使失去了它,我们仍然深受它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这就是所谓的传统。”.......

参考
中国专著:
1,阿诺德?郝泽:艺术社会学,林雪出版社,1987
2,安东尼?吉登斯,《不受控制的世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安东尼?西格,《音乐民族志》,张博昱主编,西方音乐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曹炳武,《记忆场景与文化宫: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学院出版社,2005
5,戴安娜?克雷恩,《文化生产:媒体与城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73-174页,
英国文学:
60,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和特伦斯·兰杰,《传统的投资》,剑桥大学出版社,1983年,
61,吉登斯·A:《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剑桥:政治出版社,1991年,
62,哈贝马斯:《现代性——一个不完整的项目》,载于肖恩·希耶),当代社会学思想~主题与理论,加拿大学者出版社(多伦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