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1949-1966年“人民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与借鉴

4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1949-1966年“人民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与借鉴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5000字
论点:人民文学,政治,文学
论文概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清楚的发现十七年文学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明晰十七年文学与国家文艺政策、与文学传媒间的内部联系,并为当代文学期刊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与借鉴。

论文正文:

一、重建文学秩序

(一)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人民文学”

1949年10月,共产党人在天安门讲台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一世界性宣言标志着自1848年以来该国100多年的内外压迫和频繁战争的结束,以及中国分裂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亡国灭族的忧虑,实现了中国人民所期待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从那以后,中国也以全新的态度回到了世界舞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举国欢庆。正如胡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长诗《时间开始》中写道的那样,“祖国的伟大祖国,我在你的怀抱中遭受灾难的小小屈辱和悲痛也是永远难忘的。但是今天,为了你的新生活,我献上这些喜悦的泪水,为了你母亲的爱,我献上这些感激的泪水,“祖国,我的祖国今天在你新生活的神圣时刻向你致敬,全世界祝贺你”①祖国,为了你,整个宇宙正在歌唱这自然的交响曲”②面对全国人民高涨的热情,共产党人平静地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布满疮痍和痰的中国,正等待着一切的完成”。长期的内部和外部问题使得有必要重新规划和建设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体化也迫在眉睫。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建设新文化的理念下,文艺毫不犹豫地成为变革的先锋。
作为一部与政治息息相关、同甘共苦的文学,其融合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文艺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905年,列宁在他的文章《党组织和党刊》中提出,“写作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有计划、有统一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4)毛泽东把文艺的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赋予了文艺更深的内涵。他认为,“在我们争取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战线,可以说,中国有军民战线,即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必须首先依靠武装力量打败敌人。然而,光有这样一支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支文化军队,这对于团结我们自己和击败敌人至关重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一届文代会将在新中国宣布之前举行,新政府仍在筹备之中。这次会议的召开也预示着新中国文学的未来,这不同于以前的“不要扩大新局面”。……
............................

二。新形势下“人民文学”范式的规范化与传播

作为全国作家协会的机关刊物,人民文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代表新中国新文学艺术的最高使命。如何传播和扩大“人民文学”的影响力也成为“人民文学”的首要任务。纵观“十七年”时期的“人民文学”,期刊的格局和整体面貌基本保持不变。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关于当年文艺政策和方向的政治宣传(包括一些社论或专著);二是著名作家或评论家的一般文学批评;第三,带有一定政治动机的专辑或特别节目;第四,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包括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政治抒情诗等)。)。第五,插图和图片:这些栏目都是为了配合“新人的文学艺术”而设立的。他们从各个方面出发,集中而有效地传递“人民”的文学。

(1)模糊政治取向下的政策宣传和理论强化了模糊取向:作为政治风向标的

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施拉姆认为,根据国家政治和经济制度,目前世界各国的新闻工具体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新闻工具的极权主义理论;二是新闻工具的自由主义理论。第三,新闻工具的社会责任理论;第四是苏联共产主义新闻工具理论。第四种理论,苏联共产主义新闻工具理论,是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哲学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贯彻和实践这一理论的报刊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政府的长期政治、社会和经济政策,支持党的当前决策。新闻工具是国家的政治武器,由该党的正统领导成员主持。报纸和期刊只能讨论如何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不能批评这个目标。新闻工具属于国家。党对新闻工具的控制可以确保它服务于公众利益,公众不会受到伤害。党内和党外的持不同政见者无权使用新闻工具。”(1)从今天的观点来看,由于意识形态的限制,作者对共产主义新闻理论的讨论相当极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理论也相应地揭示了新闻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国家政治的武器。以及党控制新闻工具的目标--为公众利益服务。...................
............................

一、文学秩序的重建..................................................................................3
(一)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人民文学”...........................................3
(2)为人民服务-......................................................9
2,《人民文学》第一次出版,在新形势下,《人民文学》规范和传播了《人民文学》范式........13
(1)模糊政治取向下的政策宣传和理论加强...........................................13
1。隐藏方向:......................................................13
作为政治的风向标2。持续的政策宣传和理论强化..........................................................15
(2)....................................................................18
(3)文学创作指导与主旋律作品的大众化涌现……22
3,“人民文学”丰富了“人民文学”的内涵……28
(1)“人民文学”模式下的“人性”写作..............................28
(2)批评与暴露文学的独立表达.............................................30[/比尔/] (3)文学编辑与“人民文学”内涵的拓展..............................36
4、“人民文学”在“人民文学”上的突破和拓展……43
(1)历史主题的创造:从古代到现代的新突破..............................43[/比尔/] (2)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当代文学边界的拓展……47

结论

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特殊的文学,特殊的文学在特殊的“人民文学”上有特殊的印记。
人民文学是一份官方出版物,它的创立是为了反映时代的要求。它着眼于国家意志、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实际需要。作为国家体系内的产物,它也为中国新文学的推广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它在国家文艺管理和文艺政策的实施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是文学与国家之间的桥梁,是国家与文学之间张力与压力的关系。一方面,它不遗余力地传播国家的意志,引导文学满足国家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学出版物,其内在的文学诉求及其内部编辑、作家和读者的思想使其在政治的缝隙中不断寻找文学的真正曙光。正是在这种张力和压力之间,“人民文学”艰难地保持着稳定,并在协调和张力中大力推进了主流文学范式——“人民文学”的建构。在它的推动下,产生了一批主旋律作品、一批表现“人性、反映现实缺陷”的作品、一批借用特定时期古今观念的历史小说、一批大大提高了其领袖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学。他们一起在“人民文学”舞台上留下了17年的辉煌人物,最终成为中国新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人民文学最终不得不停止出版。然而,它不断传播的“人民文学”由于其“人民”的性质,已经不能满足政治的需要........

参考

[1]“人民文学”[1949-1966
[2]胡风。胡风的诗《[》。北京: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出版公司。1987年
[3]李旬邑。外国电影理论选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4]列宁。列宁的论文和艺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5]毛泽东。毛泽东文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6]毛泽东。毛泽东作品选读(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毛泽东。毛泽东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程光炜孟凡华。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第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9]程吴芳,程吴芳全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
[10]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