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16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一省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316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一省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1600字
论点:能源,效率,江西省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预测法,介绍指数平滑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过程、检验方法、参数选定和误差评判标准。预测了2011年一2020年江西省电力能源需求量、缺口量,论证了江西电力供需平衡点。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西电网的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3.5%,电力统一输送,最大负荷统一调节分别为14.2%和16.8%。在“十一五”期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难性洪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已经发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2.31%,全省统一转电和统一调节最大负荷仍分别达到12.8%、12.8%和9.8%。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电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从近年来关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文献来看,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斯坦(2002)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非常显著,其中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孙鹏、顾肖伟、刘敬之等人(2005)应用何化波等人(2000)研究了物质利用效率和经济结构的分解模型,分析了197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指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正在提高,2001-2003年能源利用效率有所下降。周宏和林玲(2005)根据中国1993-2002年的数据分析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他们认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在1993年后有所提高。其中,产量因素、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但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杭涛(2007)分析了1985年和2004年中国放松能源价格管制导致的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总效率和煤、油、电利用效率的影响。他们认为,1995年以前各类能源的高价格将导致总能源效率的提高。1995年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弱于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但产业调整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范和伟(2007)研究了1992年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提高能源效率的影响。通过考察能源自价格弹性和能源投入与非能源投入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变化,他们发现市场化的深化对1993年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韩志勇、魏易茗和范颖(2004)将能源效率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并对中国能源效率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0年中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整体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基于能效和节能的定义,蒋金河(2004)从能源物理效率、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的能效现状和与先进能效国家的差距。他指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加强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李连水和周勇(2006)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产物)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逐渐减弱。另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能源效率没有提高,或者中国的能源效率有所提高是值得怀疑的。托马斯(2001)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比较了一些亚洲国家的能源经济数据。他认为,与10年前相比,中国的能源效率没有根本提高,即使能源消费下降,中国也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乔纳森(2001)质疑能源统计的真实性。他认为19%的中国小煤矿产量统计存在问题。煤炭的实际产量大于统计产量,因此能源供应被低估了。然而,他也认为,如果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中国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值得进一步研究。王清义(2003)和施发奇(2005)分别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计算了中国的能源效率。他们认为,中国的能源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无论是汇率法还是购买力平价法,差距都没有明显改善。目前,对中国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分析影响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范(2007)研究了1992年后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提高能源效率的影响。据认为,市场化的深化对1993年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重大影响。蒋金河(2004)比较了中国能源效率与先进能源效率国家的差距,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策略。

第二章江西省能源发展与消费分析

2.1江西省能源发展现状
江西省是一个一次能源短缺的地区。目前,主要能源是煤和水力。风能资源分散,主要集中在环都湖地区和少数高山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不足。有些地区有开发利用的条件。受资源条件和开发成本的影响,它们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生物质和煤层气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电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从省外进口。

2.1.1煤炭资源
2007年,江西省探明煤炭储量17.99亿吨,保留储量13.44亿吨(仅占全国0.12%,中部3.01%),其中基本储量7.78亿吨,资源5.5亿吨。从留存储量中扣除现有生产矿井的已用储量,未用储量仅为2.76亿吨,其中可供建井的基本储量仅占35%左右。据统计,2010年江西省基本煤炭储量已降至6.74亿吨。新井建设和生产井替代的储量严重不足,能源缺口继续加大。2000年江西省进口煤炭640.8万吨,2010年进口煤炭3599万吨,年均增长18.9%。2009年进口量为2420万吨,同比增长48.72%。

第三章江西省电力供需平衡分析...................39-60
3.1江西省宏观经济总体判断...................39-44
3.1.1国家经济发展计划...................39[/溴/] 3.1.2...................39-40
3.1.3...................40-44
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2江西电力需求预测...................44-54[/比尔/] 3.2.1弹性系数预测...................44-47[/比尔/] 3.2.2时间序列预测...................47-49[/ Br/] 3.2.3回归分析预测...................49-52
3.2.4子行业预测...................52-53
3.2.5社会用电量预测结果汇总...................53-54 [/BR/] 3.3江西电力供应规划及供需平衡...................54-57
3.3.1江西发电现状...................54-55
3.3.2江西供电规划...................55-56
3.3.3江西省电力供需平衡分析...................56-57 [/BR/] 3.4提高江西省电力能效的对策...................57-60
第4章总结与展望...................60-62
4.1结论和建议...................60-61
4.2创新和不足...................61-62

结论

在江西省电力供需平衡的实证中,通过深入调查和大量历史经济数据,研究了江西省能源消费的经济关系,深入探讨了电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分析了能源消费短缺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江西省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围绕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江西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的增长点。运用经济学原理、技术和方法,从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等方面,运用弹性系数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和子产业预测法,结合指数平滑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方法、参数选择和误差评价标准,将上述四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预测江西省2010-2020年的总体社会力量差距。趋势判断是为长期电力发展而做出的。
结论显示,到2015年,江西社会用电缺口将达到85亿千瓦时,到2020年,江西社会用电缺口将达到371亿千瓦时。前提是:ZOn贵溪发电厂二期将于2012年投入64万千瓦机组。九江发电厂四期将在2012年和2013年各有一台“兆瓦机组”。安源发电厂第四期将在2012年和2013年各投入66万千瓦机组。黄金堡电厂二期将在2013年和2014年各有1100万千瓦机组。到2015年,江西省的电力缺口将达到86亿千瓦时。受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制约,“十三五”期间江西火电机组发展将受到制约,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

参考
[1]斯坦。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以能源产业为例[。《经济管理》,2002,(3)
[2]孙鹏,顾肖伟,刘敬之,王庆。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资源科学,2005,(5)
[3]周宏。林玲。中国能源生产率的区域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定量经济、技术和经济研究,2006(9)
[4]韩志勇,魏一鸣,范颖。中国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1)
[5]蒋金河。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分析[。定量经济技术研究。2004.(4)
[6]李连水,周勇。基于AwD的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煤炭经济研究。(5)
[7]孙立成,周德群,李群。国内外能源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比较研究[。《2008年定量经济、技术和经济研究》,(8)
[8]张少华。陈龙南。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经济科学》,2009,(1)
[9]丁建勋。产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09,(15)
[10]李伟无。《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