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财政预算监督制度的“悖论”

41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财政预算监督制度的“悖论”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1000字
论点:财政预算,预算,财政收入
论文概述:

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制度经济、博弈论、公共财政管理理论问研究基础,通过介绍我国财政预算的现状,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理论推导,分析我国财政预算支出与财政收入是否存在双向因

论文正文:

一,财政预算制度“悖论”相关理论概述

(一)预算和预算管理系统
通过公共预算,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其收入主要是指财政拨款、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等。由隶属于该部的机构获得。支出是指部门和附属机构的行政支出、各项业务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科技支出、各项改造支出及其他支出。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是公开性。也就是说,公共财政侧重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是通过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来界定的。金融不会干预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求的事务。金融必须参与所有属于或可以纳入社会公共需求领域的事务。第二是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没有也不可能被激励去获得相应的回报或利润,而只是追求公共利益。它的职责只能是通过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活动,为市场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即使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活动有时产生不同数额的收入,基本出发点或目的地仍然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而不是获取利润。就财政收支而言,财政收入的取得应以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基础。财政支出的安排应该始终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目标。第三是合法性。也就是说,收支行为应该规范化。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为基础,与所有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财政收入不仅来自对社会成员的支付,而且财政支出应该用于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此外,财政收支差额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将落在社会成员身上。由于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社会成员对公共财政的运作有很强的监督意识,这就要求并决定了政府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根据法律制度,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在最高处计算,财政和税务部门对所有的政府收支负责。

2。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财政预算制度是根据各级国家权力的职责范围划分各级财政管理的职权和责任以及财政预算收支范围的制度。这是一个各级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有计划地组织财政分配是国家的基本形式。它也是国家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通常被称为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财政预算制度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国家预算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准、预算执行和预算审计。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国家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也不同。目前,世界上除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分级财政预算制度,简称分税制,简称分税制。也就是说,多层次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在西方国家被称为财政联邦制。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预算制度。例如,日本实行三级财政预算,将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这被称为“30%自治”;法国和德国财政实施长期预算;加拿大实行单一的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意大利和比利时实施的权责发生制国家预算,以及结合滚动中期财政预算和以成本为中心的预算支出的经济会计制度;根据行政和财政权力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实行预算审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的预算制度。美国有国会批准的三级预算。

(二)财政预算制度

1。悖论的定义
《康熙字典》对悖论的解释如下:本书是静态的,词语是从属的。或者发自内心。或者嘴里喘息。不好从两个或两个,闹起来,反复上下,都是糊涂,所以文章静也。梁王一佛音相反,变悖论为背。黑君子给辛夷。“姬胡”悖论也是如此。据高成说:“吴州”的行为方式并不矛盾。荀子《正名》中的词语与他们所说的相反。在《礼记》和《月亮秩序》中,时间和形势并不矛盾。现代汉语对悖论的解释如下:①悖论,不可能;(2)荒谬、谬误;(3)困惑、困惑;(4)混乱和冲突;⑤反对真理、谬误。悖论的定义在逻辑和数学中被概括为“矛盾命题”。

2。制度悖论的定义
制度词有以下解释:①诗歌、书法和绘画的体裁和风格;(2)图案和规格;(3)结构;(4)组织体系;(5)礼仪、规则。制度“悖论”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政治家和利益集团为了他们自己的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条例。通过组织或执行某些活动,由于系统本身的缺陷,这些活动的最终利益与预期的利益相去甚远或相反。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阶级和组织的利益服务。第二是制度的缺陷,这不是外部影响的结果,而是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第三,最终收入与预期收入相差很大。

3。财务预算制度
“悖论”的含义财务预算制度包括六个部分:组织形式、内容、方法、管理、程序、执行和监督。在整个预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合理的,必须联系在一起,否则预算体系就不完善。中国财政预算体系的问题在于,预算的执行是任意的,并且及时有预算空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草案时,已经比预算开始执行的实际时间晚了3个月,审议往往是空的。第二,严重缺乏执行和监督,年度估计数和决算数之间的差距太大。在财政部编制的2000年和2008年预算草案中,国家财政收入预算分别增长了8.401%、10.3%、10亿、8.40/0、8.7%、11%、12%、15%、14%,而实际增长分别达到17.6%、22.2%、15.4%、14%。7%、21.4%、19.8%、24.4%、32.4%、19.5%。两者相比,预算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相差约10倍,绝对超额收入超过3000亿元。2007年,32个部门有385.41亿元项目支出预算,年初没有具体落实,占支出预算的42.8%。2009年第一个月的财政支出占总预算的54%,其余的36%必须在上个月支付。

二。中国财政预算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中国财政收支分析
本文选取的时间序列是1992-2008年。原因如下:第一,中国在1991年10月21日采用了双重预算方法。双重预算是指国家根据经济性质将今年的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而中国在1992年以前采用单一预算方法。第二,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恢复市场经济规律,允许市场自动调整。从这一时期收集的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国政府在预算中的地位和职能。第三,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以外向发展为特征。此时,更多的资源投入生产,财政资金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中国财政预算制度的现状...................21-29
()中国财政预算体系特征分析...................21-26
(二)中国财政收支状况及预算管理...................26-29[/溴/] 3。...................29-35
()中国财政预算体系中的财政收支规模...................29-31
(2)检验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率...................31-35
四。中国财政预算制度的“悖论”理论...................35-42
()可变定义...................35
(二)推导...................35-40
(3)...................40-42
5。完善我国财政预算体系...................42-45

结论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财政收支来考察中国财政预算制度的合理性。首先,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了财政收支对财政预算制度的影响及可行路径,从理论上论证了在预算管理中把财政支出变量作为制度“悖论”的条件,检验了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利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软件14和ExCel软件计算1992-2008年财政收支增长率、财政收支标准差和财政收支增长弹性系数。描述性地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并简要分析了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选取1992年和2008年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增长率作为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变量的稳定性、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再次,以NPC代表掌握的预算支出和预算总支出为变量,推导出权力下的预算和民主下的预算,分析政府和公众如何决策预算资源,最后根据实证和理论推导的结果,结合我国财政预算的实际情况,从财政预算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4软件、Excel软件描述性分析中国1992-2008年财政收支的相关趋势,首先发现中国1992-2008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形成了累积赤字的局面。第二,通过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标来衡量1992年和2008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国民总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1992年外,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和财政支出系数均大于1,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的年数为10,支出弹性系数大于1的年数为8,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大于2的年数为6,财政支出弹性系数大于2的年数为5。这表明我国正处于年度财政赤字状态,并呈上升趋势。赤字的增加不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这表明我国的财政预算收效甚微。
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检验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及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财政支出的增加,而财政支出的增加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第二,财政收入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但财政收入增长率与财政支出增长率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提高,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提高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提高。此外,还得出结论认为,该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在此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不到位,这将严重削弱财政预算。
第三,以林德伯格-利维定理和利维波诺夫定理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刚性权力和民主条件下NPC代表对公共预算的影响程度,得出刚性权力下的收入和民主条件下的收入为四分之三,并从制度层面探讨了我国财政预算制度的缺陷。

参考
1。陈红。陈红《[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61475,610611
2。张謇。布奇南和公共选择理论[。《经济科学》,1991年。(2):70
3。杜石平政府分业经营建立两型预算——论中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探索,1992,(10):4849
4。孙苻坚的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启示[《经济和社会制度比较》,1996年。(6):26
5。潘贤·张。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若干问题研究[。《金融问题研究》,1998,(10):7879
6。孙凯。彭剑。[公共选择研究所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评价与分析。金融研究,2000年。(5):50
7。郭洪宝。公共财政形成与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5):81
8。陈旭东。公共选择理论与中国公共财政[。理论研究杂志,2005,(7):65
9。李婉。《论公共在场理论中的两种市场观点》,[。生产力研究,2007年。(16):1011
10。泉舒炼。法国的预算改革和监督管理回顾与参考[。金融监管,200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