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2361字硕士毕业论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论托尼·莫里森在异质文化下的写作

22361字硕士毕业论文世界文学论文范文——论托尼·莫里森在异质文化下的写作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2361字
论点:黑人,莫里,美国
论文概述:

随着 60 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身受多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率先举起反抗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的大旗,并自觉地将这一反抗同唤醒民族意识、重建民族性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开创

论文正文:

导言

1.1建议
20世纪初,美国黑人作家开始活跃在美国文学中。美国黑人文学的繁荣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根据传统定义,美国黑人文学是指由非裔美国作家创作的文学。在美国,非裔美国人由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劣势,长期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壮大,今天的美国黑人文学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黑人作家的创作涵盖了广泛的文学领域,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美国人的喜爱,也受到批评家的喜爱。赖特、埃里森和沃克等大量黑人作家的作品进入了大学演讲厅,成为美国文化各个领域的典范文本。许多事实表明,黑人文学已经消解了美国文学中欧洲文学统一的神话,并逐渐从边缘化的状态转向主流。美国黑人作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特殊背景,这是其他美国作家所没有的:黑人是美国历史上的奴隶。作为奴隶的后代,美国黑人一直遭受种族压迫和歧视,并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因此,从文学创作开始到现在,黑人作家一直专注于表达他们的失落和虚无——在一个他们无能为力的世界里失去自我的感觉,或者他们被迫置身于外的虚无。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这种失落和虚无是现代人的共同体验。黑人文学显然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同情。黑人作家主要关注美国黑人的生活。他们在文学叙事和表达上或多或少具有独特的非洲文化特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因此,黑人文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白人正统文学。他们的写作已经成为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主流文坛的新宠。在历史、现实、非洲黑人文化、欧洲白人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非裔美国文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和完善。在其发展之初,尤其是20世纪中叶,黑人文学主要由男性主导。他们担心充满男性意识的种族冲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是遭受种族歧视和经济压迫的黑人。种族似乎成了总结黑人民族一生的唯一主题。
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作家掀起了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她们以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劣势进入了世界文坛。与传统的男性作家不同,他们的描写视野超越了单纯指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局限,在从女性的角度攻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了性别歧视。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拓宽了黑人文学的范围,完善了黑人文学体系,丰富了广义上的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冉冉这些冉冉升起的明星中,托尼·莫里森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莫里森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黑人女性的自我寻求过程与将非洲民族记忆重构为文学创作的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历史、传说和现实,她的作品始终专注于展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同时,她深入挖掘人性,紧跟时代脉搏,将黑人小说在思想内容和叙事技巧上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967年,托尼·莫里森出版了她四十多岁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从那以后,她的写作进入了稳定的状态。每一部出版的作品都将推动思想和艺术的探索。到目前为止,莫里森一共写了八部小说,苏拉(1973年)、索洛蒙之歌(1977年,获得国家图书评论家奖)、塔尔宝贝(1981年)、宠儿(1987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爵士乐(1992年)、天堂(1998年)、爱情(2003年),从而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个性作家,莫里森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莫里森早年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古典文学,阅读欧美经典作品。她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西方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莫里森在创作中无意识地借鉴和遵循了欧美文学的传统模式和欧美作家常用的叙事技巧。由于她的非洲血统,她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西方小说的特色。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良知的作家,莫里森一方面希望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在她的作品中,她展示了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另一方面,她在作品中无意识地展示了两种文化不可避免的融合趋势。托尼·莫里森独特的身份是她跻身西方现代文学大师行列的保证。她使弱势群体的声音有效地融入西方文学。正如《纽约时报书评》在1987年9月13日评论的那样,“她是她那个时代或其他时代杰出的美国小说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评论家开始关注莫里森。20世纪90年代以来,莫里森的小说进入了大学演讲厅。许多西方大学文学系选择她的作品作为现代文学、意识流小说、黑人文学、女权主义文学和其他课程的必修书目。例如,哈佛大学的“美国小说课程”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章节来教授她的小说和创作。莫里森的声誉在今天的美国文坛处于顶峰。托尼·莫里森对中国国内读者并不陌生。《秀拉》和《所罗门之歌》已经被翻译成中文。莫里森本人在20世纪80年代访问了中国。1999年9月,外国研究所和中国图书新闻联合公布了“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调查。莫里森的《宠儿》排在第30位。然而,国内学者对莫里森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据作者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有18篇关于莫里森作品的文章。评论家普遍对莫里森的作品给予较高评价,并对其小说的形式(叙事语言、文体结构、情节安排)和内容(黑人文化边缘化、民族记忆重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有两部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著:《托尼·莫里森关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小说创作》,由全国人大王守仁和吴云信出版。该书密切关注莫里森与非裔美国文学、传统非裔美国文化、女性文学和美国主流文学的关系。另一篇是河南大学出版的朱容杰,《痛与疗愈,托尼·莫里森小说中母爱主题的文化研究》(我还没有读过,不敢随意评论)。

目录
1导言........................................................................................................................1
1.1提议项目..............................................................................................................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2
2........................................................................................................................4
2.1黑人文学——自由的奴隶在自由的美国歌唱......................................................4
2.2女性文学——女性叙事声音的缺失.....................................................................6
2.3双重歧视下的黑人妇女的绝望....................................................................................7
2.3.1物质贫困扭曲了黑人妇女的本性....................................................................8
2.3.2白人文化入侵造成的情感贫困是黑人妇女痛苦的根源..............................11[/br/ ]3下一篇文章.......................................................................................................................................................15[/比尔/]3.1性爱..............................................................................................................15
3.2母爱................................................................................................................18
3.3宗教爱情..............................................................................................................23
4结论.........................................................................................................................27
.............................................

结论
在殖民化过程中,黑人被迫失去了他们的主导地位,成为工具对象。他们不仅失去了发言权和发言权,而且在殖民化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意识也被削弱和淡化。即使获得了尸体的所有权,非裔美国人仍然无法摆脱殖民主义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整个国家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然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遭受多重压迫的黑人妇女带头高举反抗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的旗帜,并有意识地将这种反抗与唤醒民族意识和重建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一条“非殖民化”的解放道路。托尼·莫里森是一位富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作家,他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历史趋势。她用独特的文学方式帮助黑人改正他们的历史记忆,治愈他们的历史创伤。莫里森的主题都取材于美国黑人的生活。她曾因其种族立场而受到批评。看着她的作品,莫里森经历了一个从《最蓝的眼睛》到2003年出版的《爱情》的逐渐成熟过程。本文对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全面、多角度的叙述。我们必须看到莫里森的作品已经逐渐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她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创作中,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了主流白人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融合趋势。天堂的主题正好顺应了这一趋势。莫里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象征着美国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巨大社会进步。正如著名的美国评论家斯坦纳所指出的:“莫里森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黑人说话的能力恰恰加强了她作为一个美国人说话的能力。”毫无疑问,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已经逐渐从边缘化状态走向主流意识。莫里森的成就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莫里森将双重边缘化的黑人女性的叙事声音带入了公共文化视野。莫里森清楚地意识到她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她继续她的文学创作,以探索黑人的命运和出路。她说:“写作给我的是重力,空和时间给舞台上的舞者带来的东西。它充满活力、和谐、流动和宁静。那里总是有增长的可能性。我不能到达顶峰,所以我永远也停不下来。”

参考
[1]宁骚,非洲黑人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2]索维尔,沈宗美翻译,美国种族简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张靖远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4]张自清。《20世纪美国诗歌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沃克著,陶杰译,紫色,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
[6]泰勒·格思里著,托尼·莫里森访谈,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