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胡锦涛对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有机整合的研究

52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胡锦涛对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有机整合的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2000字
论点:和谐社会,恩格斯,思想
论文概述: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代代相承与时俱进,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论文正文: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谐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各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自然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的社会理论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南。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无产阶级是改造不和谐旧世界、创造和谐新世界的主要力量。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说过“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而“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然发展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生于自然,自然是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事物的母亲(1)。在自然界中,人类并不孤独。与整个自然相比,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世界上的一切都包含在大自然中。在自然界中,人类不断地要求资源来满足自己,自然界也无私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手段。人类和自然形成一个持续开放和丰富的系统循环。
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以一个人为单位,向整个自然界开枪,不断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人类必须从自然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人类能够从自然中获得与自然资源再生相一致的资源,那么人类和自然将永远和谐共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和谐关系。恩格斯还明确表示:“我们不应该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每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我们都在这个星球上。当我们的要求超出自然的底线时,自然会发起疯狂的报复。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断验证恩格斯的话。全球变暖、各种流行病的猖獗蔓延、频繁的地震、洪水、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日益加剧,所有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的论断:“如果我们无视自然规律盲目掠夺自然,我们肯定会遭受自然更严重的报复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谈论发展的速度以及发展的好处。……
................................

第二章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探索与发展

多年来,我国各级领导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本质上,它是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建设一个民主、稳定、和谐的社会。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他们都把和谐社会作为追求的理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才能实现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具体的现实追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只能被视为一种理想。他们把和谐社会想象成未来的某个时代。如果资本主义得到巨大发展,国家强大到足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和标准,和谐社会可能随之而来。列宁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先进经验和失败教训,不能全部纳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同。因此,我们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我们正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的摸着石头过河,用自己的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探索和完善自己,在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实践数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创新,一点一点积累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材料,最终形成大胆创新的先进理论。

第一节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的探索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吸取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先进经验,也从失败中吸取了许多教训。在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将继续存在长期矛盾的思想后。本文总结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如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现实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内容、特点等问题,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消灭剥削阶级后的中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矛盾、更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毛泽东希望看到的局面是,党和政府完善自己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引导人民解决当前的矛盾,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局面。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从基础理论的角度关注社会和谐的原因。............................
................

目录............................一、
摘要..............................
中文摘要..............................五.
目录............................七.
导言:.....................................................................................................1
1、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
2、选题的原因和意义....................................................................................2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3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3
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3
2。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的交往”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4
第二节列宁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5
一、.............................................5
二论经济与政治的和谐发展,.............................................6
本章概述..............................................................................................7
第二章中国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发展..............................9
第一节毛泽东对和谐社会的探索...............................................9
1,..............................9
2。……11

第二节邓小平对和谐社会的探索.........................................13
1、经济建设与政治改革的关系......................................................14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6
第三节江泽-闵对和谐社会的探索..........................................................19
一、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9
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让社会更加和谐...20
本章概述.....................................................................................................21
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25
第一节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背景..............................25
1,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问题及其表现形式......................................................25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28
第二节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内涵..........................................................29
一、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内容..........................................................29
二、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特征..........................................................32
本章概述.....................................................................................................37
第四章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39
第一节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贡献...........................................39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理论框架。....................................................................39
2,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41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他加深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42
四、..........................................................43
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45
第二节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现实意义.....................................................................47
一,有效地将利益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47
二。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和谐融合.............................49
今天上午,我们总结了..................................................................................................................52
第五章结论..............................................................................................................55
参考........................................................................................................................57

结论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继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它是在深刻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具有划时代、科学、创新和发展的性质。胡锦涛的社会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创新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先进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世代代的继承和创新。他们为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思想的结晶。这些思想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一个时代中国共产党最先进集体领导思想的集体体现。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探索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历史条件的缺乏以及他们思维和探索的不同视角,他们的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关键环节”探索和谐,邓小平强调社会和谐与经济大发展,江泽民则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着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集体领导集体。为了解决国家的长期稳定问题,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它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吸收和提炼了国内外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精髓。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和谐观的基础上,明智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构想。

参考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53年。
[2]马克思和恩格斯。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全集]。人民出版社。1962.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
[4]列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作品。1914年7月-1915年8月,[·米】。人民出版社。1988.[/比尔/] [5]杨国梁。学习江泽民的7月1日演讲教程阅读[。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比尔/] [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比尔/] [7]改革开放30年来习近平党建工作的回顾与思考[。研究和实践。2008.(5): 4-18。
[8]胡锦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报》提高省部级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2005,(06-27)。
[9]李培林。和谐社会十题[。中华书局,2009。
[10]贾华强,马志刚,方帅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