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欠发达县市义务教育资源优化探索

3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欠发达县市义务教育资源优化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000字
论点:资源配置,学校,教育
论文概述:

本文将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探讨解决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理论。对目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城(县城)乡(乡镇)偏差进行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研究背景
2004年至2007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发布“三农”问题第一号文件,显示了“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所有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和农村出生人口的逐步减少,农村义务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如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质量低下,其中教育资源配置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物质和财力资源的配置上,一方面,由于学校布局的过度和快速调整,在避免旧问题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另一方面,教育投资不足。根据大多数国家的平均水平,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比例超过85%。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学生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78%,但义务教育经费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一直不到60%,近年来农村地区下降到不到30%。因此,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室、学生宿舍、学校食堂和其他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缺乏语音教室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严重短缺。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教师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在职教师教育水平低,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但各方面待遇远低于城市教师,导致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留在农村的教师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计算机、外语等学科的教师短缺,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探讨新形势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符合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要求。
本文选择的J县3位于浙江省西部,其经济发展位于浙江省90个区县的中下游,属于浙江省欠发达县。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也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农村的现代化。

二。

1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
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
(1)义务教育投资体系。从公共财政和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研究者们界定了市场经济中教育的本质。总的来说,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相反,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接近“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提供。...................
..............................

第二章教育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模式
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是指将教育资源配置到国民教育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种方式,以确保教育的正常运行,有效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满足人们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教育资源配置有三种模式:自主配置、市场调节和政府配置。
1。自我分配模式
自我分配模式是指依靠自身财力独立办学。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学校是一个追求知识的地方,它应该沉浸在传播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事业中,知识和真理本身就是目的。为此,学校应该有独立的资金来源,足以独立承担教学和科研费用。传统的自我分配模式是学校拥有土地等固定的增值资本,而现代的自我分配模式是学校拥有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企业和医院,因此具有很强的市场色彩。
2。市场调节模式
市场调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政府分配模式相反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市场调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服务于广泛的社会事业,否则将是无用的。因此,教育应该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发展自身的功能。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调节。
3。政府分配模式
政府分配模式是指政府将包括资金在内的所有教育资源移交给整个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相关机构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机构中进行分配。实践中有两种政府配置模式:间接配置和直接配置。间接分配是指政府委托专门机构管理教育经费。这些机构不是由政府官员组成的,而是由学者或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它们位于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他们对政府、社会和学校都负有责任。他们充当政府和学校之间的缓冲。直接分配是指政府直接决定教育投资的数量、分配重点和方向。可以看出,从本质上讲,间接分配仍然是政府分配和直接政府分配的转化形式。
没有一种资源分配模式是万能的。在义务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政府的责任应该得到加强。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由政府主导。……
................................

目录
第一章导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现状.....................................................................2[/br/ ] 3。研究意义.........................................................................6
4。概念定义.....................................................................6[/比尔/]五.研究方法....................................................................................9
第二章教育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问题.............................................11
一、教育资源分配模式....................................................................................11
二,教育资源分配原则................................................................................12
三。教育资源配置的本质:利益博弈......................................................14[/比尔/]第三章J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15
一、J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义务教育发展概况..........................................15
二、J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16
第四章欠发达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当的原因分析…… 32
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偏差.......................................................................32
2,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认识,执行不当...................34
3,重点学校系统....................................................................................36
4、乡镇教师问题没有得到重视。..........................................................36
第五章欠发达县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与思路……40
1。加强政府责任。用均衡发展的理念规划县域教育发展…… 40
2。明确的责任。完善义务教育管理制度..........................................42
3、科学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43
4、应努力解决以下方面的教师均衡分配问题............................................................46

结论
薄弱学校转型最紧迫和关键的事情是倾斜教育政策,增加对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投资。
一是教育经费和教师资源分配的政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优先为薄弱学校分配教育经费,重点保障薄弱学校;教育经费附加总体规划部分和学校预算外收入总体规划部分主要用于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设立专项扶贫资金,补贴薄弱学校;在薄弱学校免费分配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或增加补贴比例;为了鼓励教师在落后和偏远地区安心工作,地方财政将在统一支付教师工资的基础上,每月向相对落后和偏远地区的教师发放额外补贴。同时,教师编制一经批准,应向农村学校倾斜,新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需要。
其次,教师培训政策是不公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薄弱学校教师素质低下的现实,制定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政策,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实薄弱学校教师的力量,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素质,优先安排在职教师参加各种脱产或在职的教与学,优先分配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支持教学等。重点学校将通过与重点学校和重点学校的骨干教师配对,帮助薄弱学校有针对性地培训骨干教师。通过校长和教师的定期轮换制度,促进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和交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和教师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通过校本培训和全日制学习相结合,促进薄弱学校教师提高学历、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标准和能力。
第三是教师评价和任用方面的政策倾向。为了稳定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在确定考核等级和分配考核名额时,应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教师晋升过程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晋升目标,适当提高晋升比例,同等条件下优先从薄弱学校选拔教师。

参考
1。杨保运,范宪国:《教育经济学新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2。范宪国:《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王善迈主编:《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钱魏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
5。顾明远:《教育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6。武志红:《新教育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刘洋,高宏远:《美国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其启示——休斯的理论》,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版。
8。冯大明:《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9。左金雪等:《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林雪出版社,2007年。
10。王蓉:“中国义务教育经费地区差异研究”,《教育经济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教育资源充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