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820字硕士毕业论文关于编写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议及“有”字句教学策略研究

36820字硕士毕业论文关于编写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议及“有”字句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820字
论点:字句,被动,施事
论文概述:

中级水平的留学生,由于汉语思维和汉语语感不强,更容易出现回避或误用“由”字句等偏误,而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偏误率明显降低。同时,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也与留学生对该句型的掌握程度

论文正文:

1.引言“有”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复杂而有特色的句型 由于它的使用频率不如其他常用句型高,汉语语法学界对它的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主要是一些语法书和词典的介绍和解释,讨论相关问题的论文很少。 对外汉语领域对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大纲中也很少被列为单句模式。 事实上,“你”字句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导致代理人的被动表达,但与“被”字句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如:“他对这件事负责”,留学生在出口时经常误用它作为“他对这件事负责”。 因此,全面考察“有”字句的特点及其与“被”、“归”、“是”的混合,将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你”字句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汉语被动表达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的概念属于外来词汇 被动句到底是什么?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汉语被动句根据是否有被动形式标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无标记被动句,或意思被动句和概念被动句,如:“小李吃完了”和“小李吃完了” 另一类是标记被动句,而“被”句是典型的标记被动句,包括“被”、“叫”、“叫”、“给”、“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等 另一种观点是,没有标记的被动形式,如“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应该被排除在被动句之外。 (2)行为中“你”的句子问题 代理“你”句应该包含在被动句中,那么它是标记被动句还是未标记被动句?现代汉语中能表达被动关系的标记是什么?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 (3)对外汉语教材中被动句的处理 对外汉语教材中被动句的编排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多数被字句的语法点都是从初级汉语第二册开始的。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数教科书主要参照国内外一些权威的汉语教科书来分析被字句的被动语态,而“交、交、给、你、你……得、你”等句式却很少涉及。 事实上,“被”字句在初级阶段排列后,“有”字句、“守”字句(主语是“是……的”字句)等句型可以在中级和高级阶段适当排列。 本文主要以基础研究为基础,重点分析“你”的被动句,该被动句来源于“你”,表达了主体的被动意义,即王文隽提出的“你”句的基本形式。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教学中,有必要深化对非被字句被动表达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为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好更深入地分析“有”字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借助北京语言文化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外国学生平时收集的“有”字句实例,对“有”字句进行了对比错误分析,分析了汉语被动表达范围内“有”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1.1“有”字句的本体研究成果目前,专门研究“有”字句的文章很少。 现代汉语中“有”字句的研究始于赵恩柱(1956) 之后,对“你”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词“你”指向中介的“你”句上。这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如其他句型。 张一圣(2004)在文章中分析了“你”的两个被动句,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关系,分别代表结构被动意义和标记被动意义 一个是:主语+by+代理+动词,也就是说,他称之为A句;另一种是:by+agent+动词+主语,缩写为“B”句 他认为甲类句子是一个结构被动句,而乙类句子是一个有标记的被动句,并着重区分甲类和被动句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倾向上的差异。 吕文华(1985)对“是”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是\"句中的主语可以位于动词之后作为宾语,而\"被\"句中的主语一般位于句的开头作为主语。“有”句不能等同于“被”句,也不是被动句。 李维忠(2007)主要研究以介词“有”和介词框架为标志的句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有”句型的特点 他用句中的“by x”来称呼“by”句,即传统形式的“A+ by X+B”,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考察它们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你”句的基本格式是:A+乘X+B 1.2“有”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但对“有”字句习得过程中的错误类型的研究仍然很少。 外国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能正确使用“有”字句,不理解其特点,也不能清楚地区分“有”字句与“被”字句、“贵”字句和“是……的”字句。 王还(1983)将“有”字句列为汉语中可以翻译成英语被动句的句型之一。 然而,“你”和“被”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互换的。母语是英语的外国学生更容易出错。他们经常把“你”称为“被” 作者通过仔细考察这些教材中“有”字句的编排,客观地描述了这些教材中“有”字句的分布情况,并在第五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有所帮助。 2.本章主要对“以”字句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考察留学生在“以”字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外语语法教学 整个调查是在学生不知道调查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被要求通过课堂测试帮助完成问卷。 问卷调查中有六类问题,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 第一个主题是选择题,它全面调查学生对“你”句的掌握情况,看他们能否正确判断该句何时使用“被”、“归”和“是…”来形成四者的初步语感 第二个大问题是根据给定的情况写一个带有“你”或“被”的句子,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混合使用了“你”和“被” 学习“by”比“bei”更难。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被”字句,甚至出现泛化现象。 第三个主题是翻译,所有这些都是英文翻译。我想知道如何使用这四种句型,以及如何通过检查学生对“你”、“被”、“是……”和“gui”的独立使用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完整而正确的句子 然而,在翻译问题的设置上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主题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他们中的一些人英语水平不高,所以有些英语问题无法理解和回答。 因此,这部分试题中有少量无效问题,但不影响问卷的数据统计 第四个大问题是判断是对还是错。 这部分的试题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句子。受试者应该先判断句子是否正确,然后再改正。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高、中级外国学生是否注意到“有”句和“被”句、“是……的”句和“贵”句之间的功能差异,并根据他们所学的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原因。 第五个话题,连词造句,主要考察留学生对“有”字句语序的掌握情况。 看看他们是否能把分解的单词重新组合成正确的句子,在组合过程中会犯什么错误,然后进行统计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除了词序之外,这一部分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了解学生对主体、主语和主要动词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这类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调查和分析留学生学习“有”字句的实际情况。 2.2调查期间参加测试的受访者和学生包括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韩国、日本和泰国等八个国家的180名学生 该问卷主要针对学习汉语一年以上的高、中级外国学生。虽然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学习水平也不一样,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对“你”的语法点的习得大致可以分为相同的习得时期。 这意味着本文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 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可行性,我们要求湖南师范大学国际中华文化学院的孙汉平教授、沈敏老师和我的导师丁家永教授给予认真的指导和纠正。2011年11月,我们对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的10名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难度的预测。 实验表明,问卷调查合理可行。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1年12月10日至20日进行。利用他在湖南师范大学国际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师的职位,在课堂上以问卷的形式对该学院C1、C2、华盛顿和本科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同时,海外学生的朋友被要求在网上发出问卷,然后集体收集。 2.“由”字句问卷研究……122.1“按”句问卷的目的和方法……122.2调查对象和调查流程……134.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议及“以”字句教学策略……374.1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议……37 4.2“由”字句教学策略……38 5.结论……41结论本文以中高级留学生“有”字句的错误分析为研究主题,将“有”字句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研究有机结合,并进行问卷调查,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对象和过程。然后,对问卷结果进行细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留学生“有”字句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同时,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总结了“有”字句的语法规则,并考察了留学生在问卷调查和语料库中“有”字句与“被”、“时……得”和“归”字句的混合使用情况。 参考[1]白泉。关于句首“有+是”结构的句法功能及相关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6)。[2]岑·于震。“被”和“你”句子[。学习中文,1994( 5)。[3]陈美贞。[900例汉语病句分析。北京:汉语教学出版社。1997.[4]陈昌来。现代汉语语义平面研究[。上海:林雪出版社,2003。[5]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语用功能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2)。[6]崔锡良。欧美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的特点及错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5,(3)[7]文房,布冯。“被”句、被动句和主语句的关系[。巢湖大学学报,2005(1)。[8]傅玉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9]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测试部[。《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水平教学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0]杨涵。欧美学生“被”字句习得情况调查[。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