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不同风险环境下信任的相关因素研究

48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不同风险环境下信任的相关因素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8000字
论点:信任,研究,社会
论文概述:

在当今包含诸多风险的社会生活中,如何正确看待风险,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风险,成为社会各界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提升整个社会的信任水平需要对信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社会学主要从社会文化和制度的角度研究社会中存在的信任关系,如双方关系对信任程度的影响;社会文化制度规范和制约人们的信任行为;特定社会事件等引起的公众信任的变化。心理学从个体特征和内心感受研究信任形成的原因,强调信任更多的是基于个体特征、态度和情境。经济学主要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合作领域信任的产生,包括:风险资本、双方博弈等。然而,管理关注于个人和组织之间或组织行为中组织之间信任的产生、维持和下降。总之,基于信任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对信任的重视与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首先,信任在社会和人与人之间扮演着“胶水”的角色。一些研究表明,在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会更加活跃,社会制度会更好地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合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其次,信任被经济学家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信任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生活中相互欺诈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另一方面,相互信任的关系可以减少经济交易中由于防止相互欺骗和破坏而增加的经济成本,从而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后,鲁曼曾指出,“信任是简化社会复杂性的一种机制”。当人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通过回忆过去的经验,然后采取信任行为,可以增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增加人们行动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人们的持续发展,挑战未来。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社会生活的信任程度,无论是系统的还是人际的,都有所下降。“毒奶粉”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导致了人们对乳品企业的不信任。学术作弊导致公众对学术研究领域的不信任。金融危机后,就业问题带来的各种困难日益严重,使得大学生不信任当前的社会用人单位和机构等。不信任的不断积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这反过来又会转化为对整个社会执行者政府的不信任。因此,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提高全社会的信任水平,有必要对信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信任的概念分析

2.1.1信任研究的发展
当代社会学中最早的信任研究是由西蒙(G.Simmel)在他的两部主要著作《货币哲学》和《社会学》中分别阐述了信任相关问题,并指出信任的重要性。齐默曼认为,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组成的,交流和互惠是形成互动关系的因素。信任是交换的先决条件。没有信任,社会就会瓦解。在他的作品中,他提到信任介于“知识和无知”之间,并指出信任的不确定性。然而,在“知识和无知”之外还有一个先验因素,这在宗教信仰中尤为明显,属于精神状态。
20世纪50年代,继社会学之后,心理学家多伊奇通过实验研究了信任。著名的囚徒困境是第一个从冲突的角度研究信任的人。同时,多伊奇也是心理学界第一个定义信任概念的学者。他认为信任是指个人对他人或事件抱有期望,并相应地采取某些行动。当结果与期望不同时,当结果与期望相同时,个体将遭受比积极心理更多的消极心理。多伊奇还指出,信任是一个人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人由于对风险的不同感知而有不同程度的信任。此后,罗特(J .罗特,1967年)和莱兹曼(L .莱特斯曼,1974年)开始从个体特征的层面沿着德意志的方向研究信任。
20世纪70年代,信任的研究成为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从将信任视为非契约因素的古典经济社会学到将信任视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新经济社会学,信任的经济功能都得到了强调。其中,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对信任进行研究,强调个体以自身最大利益和最小风险为目标,经过理性分析后采取行动。另一方面,福山等当代社会学家批评新古典经济学,指出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并对信任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但总的来说,信任在维护经济秩序、降低经济成本、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信任的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视野。信任已被纳入各种学科的研究内容,无论是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还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从那时起,信任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国对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路线基本遵循西方对信任的研究,但仍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郑也夫的《信任理论》是中国早期关于信任的专著。张魏莹的《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省际调查与分析》用大规模样本研究了中国人的总体信任水平。此外,彭思青、杨钟芳等人就信任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中国的信任研究正在走向本土化。..............................
..............................

第3章研究与设计.........................................20
3.1研究内容..........................................................20
3.2研究假设..........................................................20
3.3研究方法..........................................................21
3.3.1主题..........................................................21
3.3.2研究工具....................................................................................21
3.3.3研究过程....................................................................................22
3.3.4数据统计分析方法......................................................22[/溴/]第4章问卷的编制和预测..........................................................23
4.1研究目的.................................................................................23
4.2研究方法.................................................................................23
4.2.1主题......................................................................................23
4.2.2材料.................................................................................24
4.2.3程序....................................................................................24
4.2.4统计方法..................................................................................24
4.3结果和分析.................................................................................24
4.3.1描述以下方面的统计分析....................................................................24
4.3.2项目分析.................................................................................26
4.3.3探索性因素分析....................................................................26
4.3.4可靠性测试..................................................................................30
4.3.5形成正式问卷.....................................................................30
第5章正式问卷分析......................................................31
.........................................60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情境区域的感知风险水平不同,大学生的信任水平也不同。然而,风险是否被用作中介变量、其他学者所指出的阈值水平,或与影响信任水平的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在未来风险与信任关系的研究中进一步讨论。然而,本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在不同的情境风险下信任水平是否不同,这也是本研究结果分析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风险感知与信任水平的关系,得出风险感知的某些维度(隐私风险和经济风险)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信任水平的结论。然而,大学生的总体信任水平和风险感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它可以充分表明当前大学生处于一个基本良好的信任阶段。然而,面对当前的社会竞争,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认真考虑。然而,如何在不降低大学生信任度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和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是未来实践过程中需要研究的方向。
(1)关于调查表的编写。大学生风险感知评估问卷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反复修订和测试,最终形成了19个项目的正式问卷。虽然问卷的编制需要细化,但项目数量太少,可能无法完全覆盖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情况,因此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大学生信任度的风险。这是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2)关于样品编号。本研究的受试者均来自云南昆明的五所大学。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样本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的大学生。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深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此外,我们可以将科目扩展到学院和研究生,以增加科目的范围。……

参考
[1]鲁曼。相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山崎纯,山崎纯。美国和日本的信任和承诺[]。动机和情感,1994(18):129-166。
齐默。货币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薛天山,翟薛伟。西方人际信任研究的路径与困境[。南京大学学报。2009 (2): 127-134。
[4]东蔡晟。西方经济社会学中的信任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杂志,2006 (3): 75-80。
[5]郑也夫。信任理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叶浩生陈欣。行为博弈视角下的信任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9年,32 (3): 636-639。[/比尔/] [7]马仲英,王彦岭。“信任问题的现代性维度”——吉登斯的“信任观”研究方法及哲学反思[。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 (5): 52-55。[/比尔/] [8]蔡祥。国外信任研究的多学科视角[。科学进步与对策。2006 (5): 178-180。
[9]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10][·波兰]彼得。相信[。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阿克洛夫·乔治·阿:《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J。经济学季刊,1970( 84): 488-500。
[12]马蒂莎·维克伦德。http://sblunwen.com/ssyjslw/西欧的信任和风险认知:一项跨国研究[。风险分析,2003,23(4):727-73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