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850字硕士毕业论文体育新闻写作官方标准与受众需求的差距

36850字硕士毕业论文体育新闻写作官方标准与受众需求的差距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850字
论点:体育新闻,体育,大众
论文概述:

对于体育新闻受众来说,专业体育媒体是获得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广受体育爱好者欢迎的,但在国家级的新闻作品奖项中没有体育专业媒体的位置,一方面“自20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体

论文正文:

1.前言
1.1概述
从第二届北京奥运会的积极筹备到成功举办,它一直受到“无与伦比”的高度赞扬。全国人民参加奥运会的热情很高。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在这个阶段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了“人格完整,体育第一”,体育对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观看比赛和日常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的游戏本质和商业价值,并就体育在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乃至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共识。在现代社会,具有权威话语的大众传媒是公众了解体育的重要渠道。从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到网络等新兴媒体,技术进步使得大众媒体展现出“过去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力量”,其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也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西方传播学者的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对社会变革产生真正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大众传媒对自身身份和责任的认同以及如何利用自身力量发挥积极作用也是研究的热点。
1.2体育新闻写作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体育新闻专题写作
体育新闻作为一种新闻,具有新闻的共性,如真实性。新闻价值遵循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原则。从报道的内容——体育事实的特点来看,体育新闻特别有趣,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体育新闻的实际操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崇尚中庸之道的古人认为体育活动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也给劳动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许多侵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体育的引入和早期学校体育的发展,承载了近代中国放眼世界的智者努力工作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发展体育,增强体质”的号召下,体育成为促进人民健康,进而促进国家繁荣的手段。在三年困难时期,乒乓球、登山等运动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穷人的物质生活。“乒乓外交”打破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困境,80年代的女排精神建立了国家的信心,90年代体育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新世纪,体育已经成为“强身健体、享受精神生活的手段”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2体育新闻媒体的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的引导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推动下,大众文化逐渐出现,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形成了三方对抗。一方面,大众文化的普及解放了人们保守的思想,促进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文明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对传统价值基准的冲击也导致了人们审美趣味的下降,导致对体育的肤浅理解,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的魅力和精神难以展现和发展。利益驱动型媒体必须迎合受众,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中国新闻媒体也承担着“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民”的任务。体育新闻媒体应通过体育这一易于沟通的平台进行宣传,积极引导受众正确理解和欣赏体育。
2.1概念的定义
2.1.1体育新闻
1992年,时任新华社社长的郭任潮指出,路透社和法新社等许多世界新闻机构的报道结构大多由政治外交报道、经济科学报道和体育报道三大支柱支撑。因此,体育报道是新华社“走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新闻机构”的需要。可以看出,体育新闻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学者丁一对新闻的定义“近期事实报道”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是研究体育新闻定义的基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闻能够实时直播,如比赛的直播。因此,体育新闻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融入到最近或正在进行的体育事实报道中的“大众媒体对体育事实的及时报道和传播”。只要是真的,现实生活中与体育相关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体育事实,但基于市场的需要,大量体育新闻一般都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主要是比赛报道”。非事件报道的对象主要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人物及其他涉及经济、司法、社会和娱乐领域体育的相关事务。与其他新闻相比,体育新闻拥有更广泛的受众,更具娱乐性和情感性,跨越年龄、职业、文化和性别。
2.1.2风格
作者在写文章之前应该考虑“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其中,“如何写作”涉及到文章的风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注重风格的传统。文体分类是在实践中对文章规律的一种常规总结和认识。古代社会第一个将文章分为“经典、历史、儿童和收藏品”。然而,这并不是对文学风格的严格分类。曹伟王的《典论文》将文章分为四个分支和八种文体,这是第一个真正的文体理论。此后,学者们对文学风格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陆机、刘韶、巫娜、丁瑶等古代文学批评家都写过相关作品。如前所述,体裁风格是风格表现的三个层次。体裁体现了文章的功能。风格与体裁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灵活运用。风格是在稳定的风格特征得到充分发挥后形成的,是风格的最高体现。
2.2相关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新闻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业的繁荣伴随着学术的进步,学术界对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闻界首先注意到体育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并意识到与政治经济新闻等其他新闻相比,体育新闻需要更生动的形象。1985年2月,方子兴在《新闻与写作》(News and Writing)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体育新闻的写作也应该有所创新,比如,应该突破对介绍和背景等材料的解释。同年,严乃华和王大钊讨论了体育新闻中语言的使用。他们认为为了写好体育新闻,必须努力学习语言。动词应该尽可能具体,而不是抽象,应该避免陈词滥调。修辞手段可以恰当地用来生动地写体育新闻。甘城在1985年1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体育新闻应该当场书写气氛。因此,有必要把握比赛的关键情节,注重描述,避免平均使用笔墨来使其清晰。此外,体育记者“必须去体育场观看比赛,不能闭门省事,这也需要体育记者的职业精神。随着体育新闻的“进入”,各行各业对体育新闻写作的研究变得越来越细致,不仅限于体育和新闻领域,语言文学专家也开始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探索。
2.2.1时代特征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体育新闻为了吸引观众,特别注重可读性。学者们注意到体育新闻在语言实践中融入了各种元素,在贴近生活、健康的同时也很受欢迎。一些学者从时代背景出发,认为在“泛怀疑主义、反文化和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的后现代时代,体育新闻受到它的影响,主题更加多样化,语言表达更加非正式,影响更加丰富。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不再受第三人风格的制约,而是采用了主观的、全知的叙事视角。戏剧叙事方法被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各种艺术表达被用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使新闻阅读变得有趣。也有学者分析了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典型特征,如与“民族复兴话语”、大型赛事和城市形象的密切联系,并运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来阐释宏大叙事,这种叙事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也有学者致力于探索体育新闻作品中汉语的传统特征,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永远是新文化的坚实基础。
2.2.2标题写作
不仅体育新闻,而且标题对所有新闻都非常重要。观众的第一眼通常是标题。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是灵魂7,生动醒目,指出情况,并奠定全文的基调。体育新闻标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修辞上。如使用量词来“准确传达竞争过程和结果”,以及修辞来使标题新颖醒目。学者们发现标题的修辞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影响。因此,隐喻、拟人、夸张、对仗、转喻等方法可以用来美化新闻标题。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表达和适当的把握,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味道。”
2.2.3军事语言
军事语言和武术笔法是体育新闻中常见的两个非常独特的语言特征,在此分别列出。由于体育竞赛和军事战争在冲突的对抗中有一定的相似性,许多现代体育运动也源于军事活动。因此,体育新闻中经常引用军事术语,有些甚至成为传统的体育报道术语。生动鲜明的语言为体育新闻注入了新的元素,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与此同时,一些粗心的借款也导致体育新闻看起来过于暴力,并受到质疑。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军事语言在体育新闻中如此流行的原因。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这是观众“在长期战争文化影响下积累的思维方式”的结果,并运用专业认知语言学中雷考夫和约翰逊的“系统隐喻理论”来探究这一现象。
2.文献评论……10
2.1概念定义……10
2.1.1体育新闻……10
2.1.2风格……11
2.1.3写作……11
3研究方法……17
3.1研究对象……17
3.2研究方法……18
4分析和讨论……19
4.1社会-作者……19
4.1.1体育新闻生活环境……19
4.1.2体育新闻报道目标……23
结论
技能是体育记者完成任务的利器。面对众多体育事实,作者秦英观察思考,进行深入挖掘和独特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新闻敏感性,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讨论文体写作的要素和环节,研究发现写作需要作者有深厚的积累和熟练的技巧。体育新闻作品包括内容和形式,好的文章应该是两者的统一。
参考
①王一川。文学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117-127。
②李良荣。新闻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128。
③薛文婷。体育新闻报道的审美形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9卷,第12期,2006年12月:1642-1644。
[4]秦昊。体育新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4,55-57。
⑤元稹。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273。
[6]郭庆,顾春贤,王宏江。成都体育新闻受众模式的实证研究。成都体育大学学报,第30卷,第4期,2004: 21-23。
[7]毕薛梅,贾敬。体育新闻导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2,36,358,473。
[8]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日:188。
[9]高丽。全球化时代的体育传播。陈伟,《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203。
[10]吴志强。体育活动的美学解读。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