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780字硕士毕业论文党报传播灾难事件的方式——基于《人民日报》照片的分析

36780字硕士毕业论文党报传播灾难事件的方式——基于《人民日报》照片的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780字
论点:人民日报,党报,新闻
论文概述:

形象生动的照片往往能取得好的视觉效果,用于宣传的效果也就比较好。而形象生动的照片很大一部分需要靠抓拍。进行摆拍的照片往往看上去叫虚伪做作,不自然,没有好的宣传效果。

论文正文:

介绍

 本论文基于研究者所学专业,利用过去学习到的知识,结合本身对我国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的了解,希望透过对 2008 年《人民日报》有关年初雪灾和 5 月 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的头版新闻照片的诠释来分析党报于灾难发生之际、之后在新闻照片上的运用及其方针策略。本论文以《人民日报》有关 2008 年初雪灾和 5.12 汶川地震的头版新闻图片为主要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日报,以向国内外传播介绍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己任。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中国关于党报宣传的文献 党报宣传方面的研究文献,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很少,多数文献出现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著作中,社会主义国家较多。建党以来,党报一直充当党和人民的桥梁,有关党报宣传理论研究从没有间断过。毛泽东说过:“报刊是党的宣传工具、党的喉舌。”邓小平指出陈云曾经说过:“经济工作做得好不好,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对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能否稳定法阵关系很大。”江泽民于视察《人民日报》的同时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党报宣传研究一直是我国新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的党报宣传理论最初是借鉴列宁办报思想与俄国党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开始就强调党报的宣传功能。党的“四大”关于宣传工作的决议指出:《向导》(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本党政策之指导机关,以后内容关于政策的解释当力求详细,文字当力求浅显。“喉舌论”、“工具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所强调的。1941年 5 月 16 日,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指出:“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报刊不仅可以使领导者知道党的政策,而且可以使人民群众也知道党的政策,知道该怎样做,从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报纸可以作为领导机关“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并且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仍是党报的重要功能之一,武汉大学的张昆教授在其专著《大众媒介的政治属性与政治功能》中提出,“政治属性决定了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政治控制功能和政治社会化功能。全面发挥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新闻图片宣传的文献 参照《解读新闻摄影:一个多维的框玺》所作的定义,从形式上,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或结合必要的文字信息来报道新闻;从内容上,新闻摄影是对新闻事实现场过程的瞬间形象纪实。作为报道新闻的手段,新闻摄影具有公认的四个特性: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性,实证性。然而就如文字新闻一样,这种报道形式在实践中并不总是客观真实的。尽管照相机的镜头是客观,但是记录下的内容却是有限的,因为镜头后面的人脑是主观的。新闻图片虽然被誉为对真实的“瞬间记录”,但因其选材、构图等方面的主观化也不可避免地与文化隐喻相冲撞。其间,拍摄者往往带有各自民族文化心理传承下的“集体无意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不仅表现那个事件,而且要告诉受众,对于目击者,它让人感觉起来像什么,所以新闻摄影带有了主观的解释。尽管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客观,然而主观的取舍无疑是存在的。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拍摄的时候角度也会不一样。 三、关于灾难新闻的研究文献 所谓灾难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杀人放火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第二章新闻照片展示

一、选择《人民日报》为样本的原因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李庄成立。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日报》从周一到周五有16页。新闻版单独编辑,突出时效性和新闻价值。人民日报在世界各地都有新闻信息收集渠道。报纸在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发行量从最初的几千份增加到现在的300万份。[1]选择《人民日报》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人民日报》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007年发行量排名第四,是发行量最大的党报。[2]同时,《人民日报》一直是党中央宣传的重要喉舌。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照片选择的严格性,尤其是对首页的更高要求,这就决定了首页照片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了首页照片作为研究样本。雪灾照片样本涵盖2008年1月30日至2月25日,共28张新闻照片。地震照片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08年5月13日至7月27日,共获得48张照片样本。2008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期间是本次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因为《人民日报》在此期间的图片覆盖面最广,图片也更多。

二.两大新闻事件背景介绍

2008年,中国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暴风雪。暴风雪覆盖19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雨雪持续了一百多年,而贵州、江苏、山东等地的雨雪持续了五十多年。这场暴风雪造成的降雪比往年多得多,降雪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比往年更长,受降雪影响的主要地区比往年更南,降雪带来的灾害比往年更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60人死亡;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农作物受影响面积为727.08万公顷。223,000所房屋倒塌,862,000所受损。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个省和地区受灾最重。灾害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冰雪,恢复煤、电、油和交通,取得了救灾工作的胜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分布最广、救灾最困难的一次,震级为里氏8级,最大烈度为11度,余震超过3万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市的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和48810个村。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人数4625万,其中13万平方公里为重灾区,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人失踪。需要紧急搬迁来重新安置1 510万受影响的人。大量房屋倒塌受损,基础设施遭到广泛破坏,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451亿元,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在世界上罕见。

第二章新闻照片展示……16

一 人民日报的简介及选择其作为样本的理由...........16二 两大灾难新闻事件背景介绍...........16第三章 具有宣传效果的照片特点解析...........21一 救灾类照片特点分析...........21(一)、对动作的强调...........21第四章 从新闻照片分析党报的宣传...........39一 注重通过图片视觉传播进行宣传...........39
(一)、头版照片的位置...........39(二)、头版照片的数量...........40 结论 通过对《人民日报》2008 年两次灾难报道的新闻照片研究,本文旨在发现宣传性的新闻照片的特点以及党报的图片宣传策略。本研究主要根据救灾和领导人慰问考察宣传性的新闻图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运用构成性诠释法从构图特点、画面内容、景别以及视角等方面归纳分析后发现救灾新闻照片有如下几个特点:强调救灾人员动作、突出救灾人物表情、中近景细致展现救灾、表现救灾集体的力量、视角的运用表达情感。对动作的强调体现了现场感,看起开比较真切,同时对动作的表现也能突出救灾人员工作地不易,着对于宣传救灾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华蓉 大众传媒与政治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2] 许林 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 [M]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3 年版
[3] 顾铮 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4] 戈林·麦凯波(ColinMacCabe) 戈达尔 影像、声音与政治 [M]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年[5] 周家群 图像时代:新闻摄影传播学 [M]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 年[6] 齐洁爽 新闻摄影传播学 [M]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3 年版,[7] 阿恩海姆著 滕守尧、朱疆源译 艺术与视知觉 [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盛希贵 影像传播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 莱斯特著 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 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 [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