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为金融学视角下股票价格变动的典型现象分析

38120字硕士毕业论文行为金融学视角下股票价格变动的典型现象分析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120字
论点:投资者,波动,假说
论文概述:

本文的研究虽然从前景理论导出了投资者对股票基本面新息的响应存在阈值这一结论,却并没有得到这一阈值的解析形式,进而阻碍了对其性质的进一步讨论。若考虑使用数值方法分析阈值的性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股市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中国股市已经开始成形。截至2012年底,沪深股市共有近300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居世界第二位,日营业额数千亿元。另一方面,随着相关交易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的股票市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总的来说,中国股市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随着发展的深入,中国股票市场呈现出与发达国家越来越相似的波动特征。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价格波动存在一些典型现象,如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集聚等。国内学者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支持这一结论。这些现象表明股票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波动。以这次次贷危机为例。上证综指从6124点下跌。04年10月16日至1664年。93 2008年10月28日。市值在一年内蒸发了70%。如此剧烈波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基于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的传统金融理论很难对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监管者的政策监管和股票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都依赖于对股票价格波动特征的把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这些典型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尤为重要。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方向。由于股票价格波动本质上是由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形成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对股票价格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而言,市场投资者仍然主要是中小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缺乏成熟的投资理念,风险意识相对薄弱,行为有明显的非理性倾向。这些行为因素可能是典型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探讨股票价格波动特征的内在形成机制,以期为监管机构的政策监管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节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典型现象和投资者行为特征的实证检验和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股票价格波动建模分析。根据内容的需要,本文将在以下框架内进行讨论: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结构性安排,阐述了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第二章是行为金融理论概述。本文综述了行为金融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中国股市波动的典型现象及投资者行为特征。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集聚等典型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特征,为下一章模型的建立提供实证依据。
第四章是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的股票市场模型。本文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出发,分析了投资者的决策机制,建立了股票市场模型,并进行了模拟实验,探讨了股票价格波动典型现象的成因。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对监管机构的政策监管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第二章行为金融理论综述

第一节行为金融的背景
传统金融理论始于马克维茨建立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马科维茨创造性地运用均值-方差方法来讨论单个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其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普、林特纳·卡普姆·布莱克(Lintner CAPM Black)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下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成为资本市场的定价基础。随后的发展包括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布莱克、斯科尔斯和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OPT,Option Pricing Theory)等。随着大量学者的不断完善和完善,基于这些理论的传统金融理论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在金融研究领域确立了其主流地位。有效市场假说(EMH,有效市场假说,价格反映所有可能的信息)是传统金融理论的核心假说。自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一般来说,这些检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检验弱形式有效市场假说。如果弱形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利用过去的信息进行资产交易就不能获得超额利润。这种测试侧重于历史资产价格预测未来价格趋势的能力。
(2)半强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如果半强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利用当前公共信息进行交易不会产生超额利润。此类测试通常使用事件研究来检查窗口期间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否反映事件中包含的信息。
(3)检验强势有效市场假说如果强势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不会产生超额利润。这种测试通常以专业人士和内部人士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的收入是否存在超额利润。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多数实证检验都支持有效市场假说,但自80年代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无法用有效市场假说解释的异常现象。施莱弗指出,有效市场假说基于三个弱化的基础:(1)投资者完全理性,能够对资产进行合理估值;(2)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但由于他们的非理性交易是随机的,非理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也会相互抵消;(3)尽管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他们的非理性交易也无法相互抵消,但由于市场套利,资产价格仍将回到合理水平。相应地,这些异常从不同层面质疑有效市场假说:
(1)第一个层面是质疑投资者的完全理性。科雷兹在彩票选择实验中发现了共同结果效应,即阿拉伊斯悖论。卡尼曼和特沃斯基(1979)也发现了类似的公比效应;在实验中。列支敦士登(Lichtenstein)和斯洛维克(Slovic)进一步发现了偏好反转,即偏好关系与定价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偏好关系不符合传统金融理论中的一系列公理化假设,投资者的实际行为也不完全合理。
(2)在第二个层面上,卡尼曼和特维斯基(1979)在大量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它们对价格的影响是无法抵消的。希勒(Shiller)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当投资者倾向于蜂拥而至时,他们的非理性性交会倾向于同一个方向,因此这些行为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无法相互抵消。

第三章中国股市波动的典型现象……21
第一节中国股市波动的典型现象……21
第二节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特征……27
第四章基于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33
第一节模型建筑……33
第二节模拟实验……38
第三节模拟结果分析……45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48

结论

大量关于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时间跨度和不同国家的股票市场都存在收益率分布和波动集聚的尖峰厚尾等典型现象,这是传统的基于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的金融理论无法合理解释的。一方面,这些现象的稳定存在表明它们是在股票市场中产生的,而不是由于偶然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股市监管者的决策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都依赖于对股价波动特征的把握。在此背景下,研究这些典型现象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典型现象和投资者的行为特征。验证了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典型的收益率分布剧烈、尾部厚、波动集聚等现象,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具有过度自信和私人资金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基于行为金融学前景理论的股票市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即使投资者没有认知偏差,投资者偏好本身也会使投资者对股票的基本创新反应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将使市场对创新的反应偏离。当股票基础创新力度较低时,市场将表现出反应不足,从而使股票收益率分布达到峰值。当基础创新的强度很高时,市场会反应过度,导致收益率分布出现厚尾。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私人储蓄的影响也将加剧回报分配的厚尾巴。
(2)过度自信和私人储蓄是波动集聚的重要原因。股票价格波动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双向影响。由于过度自信和私人资金效应,较高的波动性将导致投资者过度交易,这将进一步反应过度,导致波动集聚。

参考
[1]程思伟,李田然。2004年.投资者行为和股票市场波动[。南开经济研究,6,83-93
[2]董大勇,金卫东。2006年.信息传递和有限理性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12,230-233。
[3]黄伟强、庄新田、姚爽。2010年.基于信息传播和羊群行为的股票市场微观模拟研究[。管理杂志,2,273-277。
[4]黄宗元,沈晓妍。2009年.羊群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拟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43-48。
[5]李永利。2009年.基于代理的人工股票市场构建及其模拟[。价值工程,9,147-154。
[6]李四维任·迎海。2011年.用前景理论解释金融市场异常[。商业时报,23,63-64。
[7]王佳佳,李庆,周美莲。2008年.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9,187-190。
[8]温凤华、陈耀年、黄德龙、杨晓光。2007年.过度自信、后悔厌恶和收益率分布的非正态特征[。金融理论与实践,5,59-65。
[9]温凤华、黄德龙、邱军、杨晓光。2007年.过度自信和后悔厌恶对收益率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7月10-18日。
[10]朱绍祥、吴冲、张泽斌。2000年.基于随机图论的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模型[。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应用,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