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 >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普通话的起源和历史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普通话的起源和历史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

普通话的起源历史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了“普通话”这个词。清朝在1909年规定北京普通话为“普通话”。民国时期普通话的发音被制定了许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用语言于1955年被规定为普通话。普通话的前身是明清普通话,早期被称为教学大纲。演变:1909年,清政府命名北京普通话为国语。民国时期,标准制定了许多次。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

普通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普通话”一词出现在晚清。清法院在1909年规定北京普通话为“普通话”。民国时期普通话的发音被制定了许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用语言于1955年被规定为普通话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汉语发音通用词》后,国家语言标准确定。自195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和河北承德成为隋朝第一个官方通用语言推广政策。 隋朝统一了中国,并以长安为首都。 由于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统治,汉族的风俗和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隋文帝想恢复汉族的礼乐,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恢复汉族文化,包括命令陆法延等人编写《切韵》来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有利于促进人才交流、商品流通和统一城市的建立。普通人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民族团结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有统一规范的语言关系到民族独立和民族凝聚力。普通话是现代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口语形式。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自古以来就被分开了。 方言的存在给交流带来不便和疏远。为了克服方言带来的隔阂,必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与各种方言交流。 自古以来,汉语既有方言又有通用语言。 根据历史记载,粤语是一种古老的北方方言,为移居南方的古代北方人所保留。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也称为普通话和普通话 称谓因地而异,但都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作品为语法规范。 因此,粤语有更长的历史。

普通话的起源和历史

普通话的起源历史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了“普通话”这个词。清朝在1909年规定北京普通话为“普通话”。民国时期普通话的发音被制定了许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用语言于1955年被规定为普通话。普通话的前身是明清普通话,早期被称为教学大纲。演变:1909年,清政府命名北京普通话为国语。民国时期,标准制定了许多次。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

普通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普通话推广历程、意义及教学问题探析范文

摘要

语言是人类思考和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普通话是我国现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国家法律通用语言。如今,普通话正在全国大力推广。然而,普通话是如何产生的呢?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本文将探讨。

一,普通话的基本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更加统一,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汉族通用语言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广泛推广,从而形成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具有现实意义,普通话对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交流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普通话推广的过程和意义

(一)普通话推广过程

我国的普及工作始于1955年。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标准化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议获得通过。张奚若、罗昌培、吕叔湘分别就“大力推广以京音为本位的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标准化”做了专题报道,总结了相关问题的讨论。1956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为主席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领导全国推广普通话。2月6日,国务院发布《推广普通话指令》,对全国推广普通话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要求各省市成立推广普通话委员会。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发表了《当前语文改革的任务》报告,确定了我国当前的语文改革任务,明确了推广普通话的原则和政策。

同年2月,毛泽东主席指出:“所有干部都要学习普通话。”同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呼吁“积极推广普通话”,形成了全国推广普通话的热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变得非常重要。统一语言的使用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普及,已经成为现代化的迫切需要。1986年,国家将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中之重。1992年,普通话推广得到确认,政府行动不断加强,普及范围扩大。结果,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有所提高,满足了更高的要求。

(二)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语言是不同民族之间沟通和感情的纽带。推广普通话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从政治角度来看,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推广统一的普通话使得在官方场合和正式交流中使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成为可能。它使得上传和发布信息以及正常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它能很好地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的人民交流,对维护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现实意义。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商品流通的需求,商业交往日益密切,对统一大市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普通话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有利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员工企业适应性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此外,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提升中国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产出迫在眉睫。推广普通话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巨大进步。

三.普通话推广基地

推广普通话,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行业是四个重要领域,其中学校的基本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学校普及普通话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普及普通话、提高普通话在全社会应用水平的根本途径。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工人和人才,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和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娃娃入手,从小就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让娃娃在童年就树立起语言文字标准化的意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应该“学习汉语拼音”。

会说普通话。了解3500个常用汉字。能够以一定的速度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以帮助他们阅读、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习说普通话可以清楚地表达意思。书写工整,不要写错字;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仔细听别人的演讲,并努力理解演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普通话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这方面的精神和规定,使儿童掌握终身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巩固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形成的普通话能力,纠正发音、词汇等错误。同时,中学阶段是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巩固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拼音,用拼音帮助学生阅读、纠正发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朗读训练;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自由对话水平。

高等学校是国家重要的教育基地,在引导社会语言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高等院校后,更重要的是加强和保持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学校系统推广普通话形成良性循环做出贡献,为学校发挥推广普通话的基础性作用做出贡献。

四.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在入学前必须学习汉语拼音一段时间,然后用所学汉语拼音学习汉字。目前,全国学校选用的大部分汉语教材都是这样编写的。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阅读、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然而,现在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用英文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的名字或者用声母和韵母列表中的字母的名字来读。原因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字母表中的字母发音,或者根本不知道“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拉丁字母和字母表的名称。这导致了一个矛盾:一方面,绝大多数小学不读法定名称;另一方面,原始字母表中的名字并未被宣布为法律上无效,这也未能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总体目标,自然也没有真正发挥学校在促进普通教育方面的基本作用。因此,这种误解必须克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学好“汉语拼音方案”。他们必须教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辅音、元音、声调和音节,准确拼写音节,正确书写辅音、元音和音节。

(二)重视外语甚于母语

长期以来,大学生对外语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母语,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汇和语法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国家语言委员会的《中国建设》杂志在相关高等院校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次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竞赛,以配合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的启动。全国大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竞赛作为全国普通话推广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开展有利于语言文字标准化和促进通识教育的社区活动,如演讲和口才学会。在大力提倡培养国际人才,期待新世纪的人们能够掌握多种外语的同时,还要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基本母语意识和素质。

(3)一切为了考试,抑制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目前,激励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机主要是实践目的,即普通话水平测试。如果你不能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你将得不到教师资格证书。受实践动机的驱使,师范院校只注重普通话测试教学,忽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缺乏正确的理解,只是为了应付测试。

因此,学生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不足,普遍存在“学无必要,考后不管”和“教”、“考”、“用”脱节的现象。因此,测试通过后仍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

五.结论

总而言之,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它不仅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适应语言的发展。要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就必须提高各民族和地区人民的普通话水平,协调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交流。为了实现“下世纪中叶全国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学校必须在普及普通话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我们必须在学校系统形成推广普通话的良好循环,加快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服务。

参考:

[1]吴春玲。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教育评论》,2010年(4)。

[2]陈小艺。浅谈新时期在我国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中文,2012(7)。

[3]邢付逸。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要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柴毅等。[中文课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李阳。对当代语言规划的思考[。神舟,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