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542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比较研究

25542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542字
论点:知识,转移,图书馆
论文概述:

公共图书馆用户处于信息空间右下部,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帮助用户增强知识接受动机和知识获取能力。首先采用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方式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金融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流动已经成为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提高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从而增强其竞争优势是核心因素。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转移理论,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20世纪70年代,大卫·杰蒂斯(David J \'Teece)指出,技术可以使企业通过跨国转移获得有价值的应用知识。从那时起,知识转移的概念诞生了,随后对知识转移的系统研究迅速展开。知识转移理论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世纪初,我国对知识转移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图书馆领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从工作实践来看,知识转移贯穿于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和读者讲座不仅体现了图书馆的功能,也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具体表现。检索下载、推送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协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不仅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表现形式,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进一步推广和扩展。可以说,图书馆知识转移是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收集和存储知识资源的活动过程,通过各种知识转移渠道,使知识在馆员、图书馆各部门、图书馆和图书馆用户之间被吸收和应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好更快地进行知识转移,如何逐步规范知识转移行为,如何有序地进行知识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图书馆知识转移的通用模型,指导图书馆在特定规范下开展知识转移工作,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此外,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不同的知识转移活动,必须结合自身的功能和定位来实施。因此,构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模式也显得尤为必要。在上述学术研究的要求和图书馆实践的指导下,本文旨在构建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型,比较各类图书馆的具体知识转移工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图书馆实践。
1.1.2研究意义
在当今知识浪潮的推动下,图书馆发生了重大变化——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有了新的特点,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丰富和拓展。图书馆业务逐渐从封闭的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即根据用户的需求,扩大用户的范围和领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在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支柱和核心,在各自的职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三类图书馆的功能,分别提出了图书馆一般知识转移模式框架下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模式,并运用信息论空的重要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实现图书馆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知识转移能力。(1)。
1.2 .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型综述
1.2.1知识转移模型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1949年,香农提出信息论。他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信息的测量、传输、转换和存储,在人类对信息的理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典信息论的本质隐含了知识转移的基本过程,知识转移呈现出信息通过特定渠道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单向传输模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大卫·希泰斯(DavicHTeece)认为知识转移不仅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知识活动的过程。野田和武内提出了著名的SECI螺旋模型。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的螺旋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依赖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SECI模型描述了企业内部知识生成、传播和创造的互动过程,特别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转移的成功解释。每种知识转化模式都是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方法。Szulamki的四阶段模型认为,在特定环境下,知识传播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对方的特定情况下确定所需的知识来源;在实施阶段,知识转移主体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知识转移渠道,知识发送者对转移的知识进行改进,以满足知识接收者的需求。在适应阶段,接收者选择和适应所传输的知识以满足其自身情况的需要。在整合阶段,接受者通过实践逐渐标准化所传递的知识并将其嵌入自己的大脑。
因此,知识转移是一个“知识发出……传递、接收、吸收、升华和发出”的知识循环过程。海德伦德从知识属性、本体层次和空之间的结构三个维度构建了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很好地说明了知识转移的一般原理。他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文化和内化;(2)延伸和衔接;③同化和传播。Myma Gilbert和Cordey-Hayes提出了一个描述知识转移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首先,知识获取主要是指组织从外部环境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第二,知识交流主要指通过语言交流或组织内的书面学习迁移获得的知识。第三,知识应用主要是将转移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第四,知识接受主要是组织中个人对应用知识的接受。第五,知识吸收主要是将已接受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日常工作。知识只能成功地应用于创造价值。因此,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知识的应用过程,这可以通过知识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多种交流与合作来实现。狄克逊提出了五种类型的知识转移:连续转移、近转移、远转移、战略转移和专家转移。每种模式下知识转移的主体和目标都不同,需要不同的知识转移策略来保证目标的实现。狄克逊深化了对组织内部团队层面知识转移的研究,探讨了组织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知识转移模式。然而,这项研究缺乏对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知识转移过程的探索。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7
2.1图书馆知识转移理论……7
2.2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定位……10
2.3总结……12
第三章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模式……13
3.1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型……13
3.2公共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15
3.3高校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21
第四章比较了中国不同类型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模式……31
4.1定位……信息空
4.2不同类型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的比较……32
4.3不同类型图书馆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比较……37
结论
公共图书馆用户位于信息空的右下角,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帮助用户增强知识接受动机和知识获取能力。首先,应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传统的授课和发布用户指南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的参考咨询和宣传指导。它还与大学和科学图书馆合作,利用它们的人员、资源和用户的需要,不时举办关于信息检索、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使用的专题讲座。向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公众提供可能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图书馆知识和技能;对于接受过相当程度教育但缺乏足够图书馆知识和技能的公众,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一定深度的图书馆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教育,使他们不仅能够自由检索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准确评价信息的价值。应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如图书馆参观、导读、专题讲座和培训、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网络、展览、虚拟检索培训等。
社会学习周期描述了整个数据处理机构在处理信息时使用的代谢途径。图书馆作为知识生产者和知识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其知识转移活动促进了社会学习周期的循环,加速了知识的利用,缩小了知识差距,提高了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
参考
[1]任丽娟李景峰。不同类型图书馆知识转移模式的比较研究。图书馆和信息工作,2011,20,56-61。
[2]野田,我,竹内。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http://sblunwen.com/tsgxlw/。组织科学,1994,1,14-37。
[3]舒兰基,《知识转移的过程:粘性的历时分析》。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2000,1,9-27。
[4]赫伦德知识管理质量保证模型与N型企业。战略管理杂志,1994,15,73-90。
[5]侯严俊。知识本体论视角下的企业知识转移研究--以\"白酒份额\"研究为例。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美国]南希,迪克森,王书贵,Trans。沈群红。共享知识——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和案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 -197。
[7]马克斯,h\' boistot。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8]甘明,万康军。论知识转移和扩散。《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2-7。
[9]周晓东,湘包华。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型、影响因素和机制分析。《2003年南方发展管理评论》,5,7-10。
[10]苏·方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转移模型研究。现代商业贸易产业,2008,2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