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关系 >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由于...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由于...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因为...(1)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都包含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沟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

用矛盾相关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中美关系应该分为两部分。 事物的主要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应该认清推动中美关系发现的实质,认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我们应该承认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这是一个考虑到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复杂问题。美国并不讨厌中国。 也许你对美国政治了解不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可以说是任何可能的组织都无法比拟的,更不用说一个国家了。 因此,美国国民有很强的优越感(如果中国有优越感,那么影响最大的朝鲜战争就发生了。美国对中国统一主权的阻挠是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由于...

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因为...(1)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是对立的统一。世界上的一切都包含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沟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

用矛盾相关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基于非对立视角下分析中美关系范文

摘要:中美对抗往往与美国对中美关系的零和博弈概念有关。美国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兴衰关系是对立的。作者认为,中美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的下降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与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无关。在当今时代,美国的衰落更多是由自身造成的,其他国家很难影响其主导地位。新时期,中美两国共同推动中美相互依存。中美关系不仅是共生共荣的双赢关系,也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关键词:中美关系;上升;拒绝;不反对;

中美关系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处理大国关系。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建立大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模式,以避免零和游戏,并致力于与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大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关系。与日本和其他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成败,也决定着21世纪可持续和平的成败。由于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美国和中国的兴衰之间是否存在对立关系是看中国的崛起是否对国际秩序构成挑战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注重学术分析。

与过去相比,中国变量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正成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1]这是中美实力关系的急剧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这两个话题已经成为美国政府两大圈子关注的焦点。他们对中国崛起的理解大多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即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关系。那么,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是一种相应的因果关系吗?这篇文章将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三个悖论的理性解决

显然,那些强调“中国威胁理论”的人的恐惧源于历史上对美国自身衰落的恐惧,因此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交换关系。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和美国的发展第一次被置于同一个坐标系中,这使得两国碰巧是两个大国,有可能作为大国相互竞争,从而很容易在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之间形成相应的关系。当然,这种通信仍然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首先,中国在美国完全衰落之前崛起。第二,美国的衰落导致了中国的崛起。第三,中国的崛起加速了美国的衰落。第四,美国的衰落意味着中国要么弱小要么弱小。其中,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最关心和担心的。从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关系历史来看,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确实影响了中美关系。

一、经济总量与综合国力之间的悖论

从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仍然很明显。2017年,美国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约占24.32%,约为中国的两倍(14.84%)。就综合国力而言,中美差距更大:中国仍然是地区强国,美国是全球强国;在军事上,美国已经领导中国大约20年了,中国的军费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就人口而言,中国是美国的四倍,所以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领先于中国。此外,经济总量的变化不一定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变化: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上最大的,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亚洲最大的,是日本的五倍。然而,这两场战争的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优势并不等于综合国力的优势。

因此,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一定意味着中美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也不意味着中国会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具有挑衅性。美国学者卡普兰在他的著作《战争的起源》(The Origin of War)中提到,崛起的国家倾向于采取和平温和的政策,衰落的国家往往会引发战争。[2]

2。中美实力消长的对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实力或影响力的下降不是由中国的崛起造成的。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不一定有对应的关系。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为了把美国赶下神坛,中国成为霸主,也就是说,在美国衰落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的崛起,那么美国的犹豫和担忧显然会继续上升,因为中国的实力和美国的实力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套本来不应该也不可能避免的对立关系。届时,中国的实力将成为一个消极因素,并对美国起到消极作用。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下降,因此中国崛起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将会被不恰当地扭曲和夸大。

自2008年以来,美国一直处于持续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已成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下降的转折点。然而,这场危机是由于美国国内信贷体系的问题和美国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造成的。它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当美国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时,中国不仅试图帮助美国,而且尽力帮助美国。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这是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抵押贷款债券。应美国的要求,中国没有出售这些债券,帮助美国,支持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是对美国经济的积极贡献。

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一些人认为,中国在低端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优势是美国就业率下降的原因。但事实上,美国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即使中国放弃低端制造业工作,美国也会发现自己很难生产。此外,中国在生产链中只有有限的利润。2011年9月,当第一位华裔美国国会女议员赵美心率领亚太国会代表团访华时,他以智能手机(i Phone)为例,谈及中美贸易失衡夸大的问题:当一部智能手机以260美元的价格在中国组装时,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余的由苹果赚取。她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某种程度上,双方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的数量被夸大了。”[3]因此,在中国的贸易顺差中,计算在中国组装并销售回美国的手机产生的贸易量是不合理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退出,目的是在就职后推卸责任,降低成本。这不是中国因素造成的,而是美国外包责任和转移责任的结果。图为美国于2018年6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第三,国际影响的零和博弈悖论

至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下降,这不是由于中国的限制。相反,中国在反恐、防核扩散等重大国际事务中一直保持积极的合作态度。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整体实力没有下降,但在某些领域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美国遇到的反力量也在增加,迫使它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美国在1978年和2008年分别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7%和26.7%。尽管它只下降了0.3%,但它影响世界的能力已经不一样了。显然,经济增长率和国际影响之间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尽管美国控制资源的能力没有下降,但它控制事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却下降了。尽管一些美国人愿意强调中美关系中的零和游戏,并将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归因于中国影响力的上升,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退出,目的是在就职后推卸责任,降低成本。这不是中国因素造成的,而是美国外包和责任转移的结果。此外,美国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主动降低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军事手段作用的下降和美国对军事手段的反思也是美国影响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冷战期间,美国卷入了几次局部战争,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被认为是美国的战略错误。冷战后,美国再次谨慎使用军事手段。克林顿政府期间,它采取了零伤亡战略。然而,在21世纪,在反恐的驱动下,美国以直接军事干预和干涉的方式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并没有达到预期,代价严重超出预期。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失败。显然,军事干预能力的下降被认为是美国国际影响力下降的重要标志,这与中国国力的上升无关。导致美国军事干预能力下降的不是中国影响力的平衡和抵消。中国在几乎所有重大国际事务中积极有效地与美国合作,求同存异,没有与美国进行零和博弈的影响力斗争。

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下降阻止了它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事情。更加复杂的国际事务,美国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不足,以及应对新威胁的传统方法的不足,都导致了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下降。此外,美国已经采取主动,减少其对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影响。因此,把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归咎于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是不合理的。

霸权转移的逻辑批判

如上所述,美国影响力的下降不是由于中国等所谓的“挑战者”。与此相关,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美国的失败或衰落是由美国自己造成的。

1。霸权扩张的第二强“挑战者”陷阱

美国和英国的霸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移的事实表明,霸权转移不一定发生在霸权国和所谓的最强“挑战者”之间的战争之后,而可能是霸权国和下一个最强“挑战者”之间的战争冲突,导致最强的“挑战者”从中受益。美国是最强的“挑战者”之一,但美英霸权转移的事实表明,导致霸权丧失的是霸权国家的战略失误。虽然美国得益于英德战争的削弱,但如果英国在应对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侵略和冒险政策时采取更合理有效的政策,其霸权地位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定居在大西洋彼岸积聚力量,这不能直接导致英国霸权的丧失。英国自身的战略错误及其创新和管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是其霸权丧失的真正原因。“霸权”和“挑战”力量都导致了美国作为“旁观者”的崛起。

在现代社会,美国霸权的丧失与其说是由其他国家的挑战造成的,不如说是由其自身造成的。美国无法控制其扩张的欲望,因此扩张导致的衰落逻辑也无法改变。这是美国目前面临的历史问题。霸权需要保持。保持霸权需要保持扩张的势头,这反过来又会导致衰落。美国担心,如果不能扩张,它将失去在某些地区的主导地位,倒退到一个地区国家。其他国家将借此机会崛起。因此,它选择继续扩张。

因此,霸权的丧失是霸权战略本身的逻辑造成的,与“挑战者”战略没有直接关系。此外,\"霸权国家\"期望或制造与\"挑战者\"的冲突,并尽力在权力平衡仍然不对称的情况下使这种冲突发生。只有这样,霸权才能进一步巩固。然而,在“挑战者”不扩张就会崛起的思想驱动下,美国很难解决必须面对多重挑战才能应对全球霸权的问题。当它试图压制一个“挑战者”时,很有可能不得不应对另一个“挑战者”在另一个地区的崛起。在不断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霸权”容易出现战略误判。不当的运用使得扩张难以控制,从而导致霸权的丧失。

二。权力转移的观点不适用于中国和美国

美国学者A.F .奥加纳斯基·亚采克·库格勒(A . F.Organski库格勒)的权力转移理论密切关注他们认为是危险的“交接”现象——“挑战性国家”将取代原来的“主导国家”:当两者之间的权力差距缩小时,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国家”越来越有可能鲁莽地抢先于国际秩序的新转变(其基本轮廓由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国家界定),而“挑战性国家”则紧急决定实现国际秩序的转变。显然,这种变化的风险相当高。因此,为了影响可能的权力转移的结果,每个国家都有强烈的动机考虑使用一切可用的权力手段,包括战争。[4]

然而,这一判断不能适用于当前的中美关系。美国可能是“捍卫者”,但中国不是“挑战者”。显然,美国一直在阻止国际体系的新转变,但中国无意“迫切要求”国际秩序的转变。关于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体系并不意味着要开一个新的炉灶,而是要推动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5]根据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秩序是否会发生变化将是判断“挑战国”和“防御国”之间关系性质变化的关注焦点。因此,中国的崛起是否对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完全可以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和政策来判断。

简而言之,中国的所作所为表明,中国一直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尽管它也试图改善和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但它绝不能用另一个炉子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美国正试图退出一些现有机制,并寻求在贸易中形成所谓的反华联盟,以防止中国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所谓“破坏者”。这显然是美国从强权政治的角度制定的预防性政策,不是因为中国挑战或背离现有的国际秩序。从冷战后的历史来看,所谓的权力转移过程不是一个更加集中的过程,而是一个更加分散的过程。换句话说,权力的转移很难产生新的权力领袖。虽然新兴大国在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可能会增强,但这只是相对于最初的低起点而言的。因此,即使着眼于权力视角,夸大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力,也不一定会得出中国崛起挑战美国霸权的结论。

3。中美关系同舟共济

从对中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中也可以得出结论,美国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崛起,而是中国将被削弱。中国不能从美国的衰落中获益,所以美国不仅应该削弱中国,而且应该尽力维护中国的繁荣和稳定。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认为,衰落的中国比崛起的中国更可怕。\"比起崛起的中国,我们更应该害怕衰落和威胁中国.\"[6]

对中国来说,在中美关系中促进互利共赢是明智而理性的选择。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是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建立大国间的良性互动。中国在美国危机中的表现有利于双方相互信任和互动的发展。当美国发生“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强调同舟共济的重要性,其表现值得信赖。在相互依存的前提下,中美不会形成相互有害的关系。中国的崛起只能与美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不能与美国的衰落联系在一起。因此,美国必须改变其利用他人危险的想法。为了增进信任,双方应形成两项新的行为准则:在困难时不要相互攻击,在合作尚不可能的领域不要相互破坏。只要双方在相互交流中继续强调经济和安全的共同经济关系,中美关系的总体稳定将得到维护和加强。

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非常重要。当中美关系良好时,其重要性可能不会完全显现出来,但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特别是当国际社会出现危机或热点时,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中美关系中的问题会导致一系列不确定性,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美国的参与,大多数国际问题都无法解决,没有中国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也无法解决。2018年,尽管遭到各方反对,美国仍决心与中国发动贸易战,无论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长期根本利益如何。这肯定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后果。

中国是最希望与美国和平共处的国家之一。中国只想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各国之林,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它无意或有动机欺负其他国家,也无意取代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将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因为它错误地将中国视为对手,例如,它将在战略上忽视一些更强大对手的出现。除非受到美国的胁迫,否则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与美国开战,但即便如此,这对美国也没有好处,美国不可能成为赢家。选择遏制只会带来反遏制,只会制造美国的敌人。认为遏制有助于或能够产生一个对美国更有利、对中国也更有利的中国,这完全是一个战略错误。

在中美关系中,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低估中国解决问题、抵御压力的能力、人民和政府的承受能力,以及中国智慧、灵活性、勇气和胆识迸发出的能量。忽视这些将使美国付出巨大代价,也无助于其理性决策。虽然中美不是盟友,但中美关系中的相互义务和责任的理念应该得到加强。在制度上,有必要限制以怨报德,确保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我们不仅要以善报善,还要以善报恶,以增进理解和信任的深度和广度。

显然,在中美竞争与合作交织的条件下,维护中美双边关系和破坏双边关系都需要付出代价,但从长远来看,破坏双边关系的代价将远远超过维护双边关系的代价。在全球经济形势和治理赤字不断上升之际,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失误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更大损失。新时期,中美两国共同推动中美相互依存。中美关系不仅是共生双赢的关系,也是共同繁荣与损失的关系。

参考

[1]1986年中美差距最大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15倍以上。28年后的201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中国的1.7倍,而201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中国的1.5倍。28年来,这一差距迅速缩小。

[2][美国]戴尔卡普兰,译。黄吴宓:《战争的起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0页。

[3]“美国第一位华裔女议员:260美元我打电话给中国只赚4美元”,http://www.sznews.com/tech/content/2011-09/05/content 6016536.htm。

[4]奥格斯基,《世界政治》,纽约:阿尔弗雷德·克诺夫出版社,1968年,第376页;奥加纳斯基和亚采克·库格勒,《战争分类账》,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年。

[5]“习近平第一次提到“两个指南”意义深远,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

[6]李一清:“奥巴马:衰落的中国比崛起的中国更可怕”,http://pit.ifeng.com/a/20160312/4780757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