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舆论毕业论文:面向大众的舆论引导体系研究》

24232字硕士毕业论文范文,《舆论毕业论文:面向大众的舆论引导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4232字
论点:群体性事件,舆论,事件
论文概述:

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群体性事件的正面舆论引导,对于妥善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影响因素

论文正文:

介绍
1.1研究背景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矛盾积累的表现。当代美国杰出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在一个高度传统的社会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中,其社会运行是稳定有序的,而一个社会(或转型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迅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变迁,往往充满各种社会冲突和动荡。这是由于社会机制的变化,使得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不舒服,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的凸显和社会思潮的激荡。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加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和政治制度对新挑战的不断响应。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失衡加剧、社会混乱加剧、道德失范加剧的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关键阶段,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了这一点。群体性事件开始被广泛用作“弱者的武器”和表达利益的战略渠道。(2)近年来,由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利益诉求渠道受阻的基层民众在矛盾激化后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表达方式,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根据数据,1993年有8,709起群体性事件,到1999年超过32,000起,2003年60,000起,2004年74,000起,2005年87,000起,比1993年增加了近10倍。参与者人数从1993年的约73万增加到2004年的约376万,年均增长17.8%。群体性事件,由于民间力量集中趋势的形成,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较强的冲击,更难处理,遗留下来许多问题。它们不仅直接导致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严重损失,增加了各级政府管理的难度,还面临着舆论引发的危及社会稳定发展的次生危机问题。发展是绝对的原则,稳定是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现阶段的宣传和舆论工作,把握舆论的主导力量,化危机为机遇?这是对党和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引导公众舆论能力的考验。引导舆论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体现。作为执政党,如何不断探索舆论引导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积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1.2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发展
1.2.1群体事件的定义
群体性事件(Group events)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矛盾触发,由特定群体或未指明的多数群体聚集而暂时形成的各种事件,表现为人民内部的矛盾,通过无法律依据的群体聚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多数群体的语言行为或身体行为的冲突,或要求和意见的表达,或为维护自身利益的直接斗争,或不满情绪的发泄和影响力的产生,从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1)群体性事件不限于中国的社会现象,而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概念。对于群体性事件,由于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根据郑维举的文章《群体性事件命名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Naming of Mass Events),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被称为“群体性骚乱”和“群体性骚乱”。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它们被称为“公共安全事件”和“群体性公共安全事件”。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它们被称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被称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被称为“群体性治安事件”。
这大体上反映了官方对群体性事件称谓的变化。因此,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概念包括群体性事件、非法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群体性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群体性公共安全事件等。2004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首次明确使用“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群体性事件被明确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和提出要求的事件”。以及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因人民内部矛盾和人民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而引起的串联和聚集等活动。”群体性事件现已成为“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体性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等的官方称谓。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也日益发展。学者们从各自的学术领域对群体性事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邱泽琦教授认为,群体性事件是“聚集一定数量的人达到一定目的而形成的社会事件,包括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工、请愿、请愿、占用交通路线或公共场所等。直接针对政府或有明确要求的政府机构”。俞荣剑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通过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
中国行政学院孔丽霞教授认为,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一些利益相同或相近的人或团体或组织,在利益受损或因小事件而无法得到满足时,受到他人煽动,经过商议或刺激,最终以集会、游行、集体请愿、罢工、罢工、围攻党政机关、重点建设项目等重点部门、集体堵车、集体打架甚至集体殴打、砸抢、焚烧、杀害等形式出现的非法集体活动。以便解决问题,甚至造成一些安全后果。(2)可以看出,群体性事件是指有一定数量参与者,以法律法规不允许的方式进行,并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它基本上有四个特点:第一,参与者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五人是最低标准。例如,2005年5月生效的《信访条例》第18条规定,\"如果一个以上的人使用信访形式提出普通信访,应当选举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也就是说,如果涉及5人以上,他们将被视为异常请愿,是信件和访问。也就是说,“一个特定的群体或未指明的大多数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的耦合群体。”第二,没有关于相关事件所实施行为的程序或形式的法律规定,即使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行为。第三,聚集人群的目标和要求不一样,但有基本的行为取向。第四,相关事件对社会生产秩序、社会生活秩序和社会治理秩序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是与政府相反的负面影响。
第二章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引导的作用和基本原则……12
2.1舆论引导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12
2.2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16
第三章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导向的实证分析..............................19
3.1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21
3.2群体性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误区及其影响因素..............................19
第四章完善群体性事件舆论导向机制的基本思路..............................26
4.1完善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机制...................26
4.2关于实施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30
结论
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积极舆论引导,对于妥善处理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当前群体性事件中影响舆论导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首先,管理部门对群体性事件了解不多。
第二,面对新形势,舆论导向的理念没有及时改变。
第三,管理部门尚未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媒体发展的新机制。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性原则;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三方”原则;诚实沟通原则;口径一致原则。在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和主要错误做法以及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包括快速反应机制、事故现场媒体管理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网络管理机制、负面报道的妥善处理和恢复评估机制等。这对有效服务群体性事件的成功处置,大大降低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
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振志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华夏出版社,2001。
[2]陈利丹。舆论研究——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郭广清。通信课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邹建华。《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策略:政府媒体危机公关案例回放与评论[·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5]夏张树、王乐福、陈瑞莲。行政管理[硕士]。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6]汪玉凯。公共管理[硕士]。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7]蓝雪。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张成福、唐骏、谢一凡。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陈启星,陈尤因。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汪静波。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应急响应的典型分析[。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