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辽宁省某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模式探索

2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辽宁省某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模式探索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5000字
论点:大连市,数控机床,创新
论文概述:

本文在访问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合作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合作创新六要素为入口,对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进行合作

论文正文:

1导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在工业上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数控机床产业被称为“装备制造业母机”,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必需的上游用品,同时,它也是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一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传统机械加工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是当今最具备战略性又最基础的现代高技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控机床产业是现代制造业的灵魂和核心。辽中省一直作为全国数控机床产业的排头兵,肩负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使命。而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作为辽宁省数控机床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将会对大连市、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大连市出台的《开发区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业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要将开发区建成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业产业园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宄开发队伍,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012年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幵发区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具备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品牌知名度也较高,在大力建设和技术改造后,也拥有了较为先进完备的研制生产手段,研发体系也已经形成,科技攻关能力不断增强,然而,在这种良好的条件下,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却始终没能实现突破性增长,其最主要的原因还应归结为创新能力上的不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并非是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而是无法整合并充分利用大连市目前现有的创新资源和有利条件。目前,对于数控机床产业创新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多集中在开放式创新、模块化创新及自主创新方面。怎样整合产业内的创新力量,如何与企业外的组织机构建立合作联系,成为目前学术界不断争论越来越热的话题。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应在“十二五”期间,紧跟步伐,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周边的创新资源,早日实现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变大变强。在此背景下,选择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选择合作创新模式进行着重研宄,期望找到适合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1.1.2研究意义本文在对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搜索其产业内及周边的创新资源,有效利用创新环境,为其找到一条适合的独特的合作创新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在理论上为合作创新增添新内容,而且在实际中,也可以帮助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内的各企业、各创新主体甚至大连市政府实现新的增长和跨越。
 1. 2数控机床产业创新模式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笔者以\"数控机床”和“创新模式”作为主题词为检索条件在CNKI中进行检索,共有 16 条检索记录,以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和 “Innovation model“为主题词在SSCI中进行检索,共有33条检索记录。综合中英文文献,笔者发现,目前对于数控机床产业的创新模式研究,各专家众说纷纟云,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专家屈贤明针对当前机床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创新的九大模式,分别是国家推动模式、以市场换技术模式、学用改创的循序渐进模式、引进人才模式、改进创新结合跨越发展模式、集成能力突破模式、立足国内自主设计的成套制造模式、发展独创性技术和装备的模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设备的模式。但这九种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只是指出了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选择,未免显得过于笼统,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条件,国内各学派学者和实业家提出了一些创新模式,主要为以下四种创新模式,此外还提出了集中其他模式的创新组织,这些研宄都为全国乃至各地数控机床产业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指导。
 2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2.1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背景2.1.1大连市机床行业发展的国际背景根据美国卡德纳公司(Gardner Publications Inc.)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金属加工机‘床制造业的统计,2011年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总产值达到了 663.29亿美元,比2010年的547.1亿美元增长了 21%,总消费额(产值+进口额-出口额)598.5亿美元,比2010年的542亿美元增长10.4%;总进口额262.2亿美元,比2010年的224亿美元增长17.1%;总出口额276.6亿美元,比2010年275.1亿美元增长0.5%。[32]中国的金属加工机床产值保持了高增速,占世界机床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208年-2011年世界机床产值前十名的国家或地区如下表所示:
 3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条件分析..........243.1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的要素..........243.1.1政府对于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253.2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的合作创新驱动机理..........333.2.1科技驱动..........343.2.2市场驱动..........353.2.3文化驱动..........353.3 本章小结..........364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的模式构建..........374.1 合作创新模式定义..........374.2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的“发现-创新”合作创新模式构建..........384.2.1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横向上的合作创新..........394.2.2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纵向上的合作创新..........404.3 本章小结..........445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合作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455.1强化政府在合作创新系统中的协调和领导作用..........455.2加强企业在合作创新系统中与其他主体的沟通与合作..........465.3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在合作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商业化..........475.4提高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在合作创新系统中的地位..........475.5“发现-创新”合作创新系统中的文化氛围建设..........485.6本章小结..........48
 结 论
 本文在访问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合作创新的相关理论,以合作创新六要素为入口,对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进行合作创新要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具备建立合作创新体系的基本条件,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结合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的实际情况,在一般理论的指导下,发现应该走出一条“科学-技术-生产”的道路,也就是说应该注重和突出科学发现,让科学走向技术,注重知识的价值转化。而这条道路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支撑结构的合作,相互信任,共同发展,才能在短时间内,按照需求生产出有销路、有市场旳产品,在增强数控机床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带动高校、科研院所的发展,带动知识的生产。再将其归纳形成为一定的模式,在横向上,联系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数控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和金融支撑机构形成创新体系,在纵向上,则需要注重从研发,到上游材料的提供,到核心部分的机床制造,到下游的走向市场,各部分、各企业都需要建立联系。再将横向与纵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合作创新系统,注重科学的发现,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再到产品的产出和销售,构建出“发现-创新”合作创新模式,最后,根据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现存的不足,结合“发现-创新”模式对于大连市数控机床产业的要求,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但是由于数控机床在具体的年鉴统计中,还没有自成一类,因此能够收集到的关于数控机床的数据非常少,导致论文的定量分析较少,希望在今后的具体研宄中,能够逐渐收集到数控机床的相关数据,在定量分析上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
 参考文献:[1]梁可.军工企业非涉密信息输入输出方法探索[J].保密科学技术.2012(11): 31-34.关亮,张向京.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技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江彦,李瞧.借九大创新模式突破发展桎梏一一访机械科学研宄总院专家屈贤明[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08): 24-25.Chesbrough H ff.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from technology[M].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3. Chesbrough H, Vanhaverbeke ff, West J. Open Innovation: 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M]. 0UP Oxford, 2008.王健.辽宁省数控机床产业幵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与对策研宄[D].大连理工大学,2009.ffalz U. Innov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J]. Economica. 1997,64(253) : 63-79.Andergassen R, Nardini F. Endogenous innovation waves and economic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5, 16(4): 522-539.Farrell J, Saloner G. Installed base and compatibility: Innovation, productpreannouncements, and pred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940-955.姜春林,王博.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自主创新问题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0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