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700字硕士毕业论文19世纪98年代士大夫群体的农业观

36700字硕士毕业论文19世纪98年代士大夫群体的农业观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700字
论点:农业,时期,晚清
论文概述:

戊戌时期是变法进行的关键时期,相对地,士大夫群体更关注制度层面的革新问题,许多关于农业观念的问题被视为“非当务之急”,因此即使有新的农业观念也不见得就在此进行了详细的评注

论文正文:

绪方理论

1。学前史[晚清农业思想研究是晚清经济思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者们相继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文化大革命前,李文智先生、张友义先生和严钟平先生分别编辑了三卷《中国现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一卷《中国现代农业史资料》和《中国现代经济史资料选编》(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他们都对现有的农业史料进行了扎实的收集和整理。李文智先生在第一系列“中国现代农业史资料”中对1840年至1911年间的农业形势做了更全面、更详细的分析。这本书根据主题方法概述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关系,重点讨论了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土地税制度、地租和税收、土地关系、农业管理、农产品商品化以及清政府的改进政策和措施。在此期间,李时越先生还发表了一篇题为《晚清农村经济的崩溃与农民运动》的文章,关注晚清的农业形势。随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发表有关晚清农业思想的论文。到1989年,已有20多篇相关论文,其中以区域农业发展为主,包括内蒙古、四川、广东等沿海地区以及东北和直隶地区。此外,还有与特定经济作物(如大豆、丝棉等)相关的论文。),具体的农业政策(开垦、养蚕等。),以及具体的代表人物(如张健、张之洞等。)。其中,朱颖对晚清农民协会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考察。他发表的文章包括《晚清广东农会简介》、《晚清全国农会简介》、《辛亥革命前的农会》等。全面创新地展示了农会的背景、过程、性质和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逐渐开始关注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同时,对晚清农业思想有了初步的关注和理解。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专著有郑清平、陈悦合著的《中国现代农业经济史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郭文韬、曹隆功合著的《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和《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晚清农业思想的文章数量大幅增加。讨论的内容还涉及几十个省和地区的各个方面。钟蔡襄的《中国农业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从思想史的角度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名人的农业思想,分清了优劣。此时,张友义先生还编写了《明清近代农业史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而王弘毅、王思明、张杰等人也共同编写了《中国近代农业改良简史》(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世纪头十年,在1898年的改革运动中,学者们也逐渐关注农业问题。张玉泉的《1898年改革运动中的中国农业问题初探》对20世纪90年代和1898年改革运动中一些学者对农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进行了介绍性研究。赵全敏的《清末新政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以及王红志、王乔红、袁鹏欣等人关于清末新政对农业影响的一系列研究,也分阶段介绍和总结了1898年改革运动的农业思想。此外,张夏等学者提出并分析了晚清农业思想的现代转型理念。这些不同时期的论著对晚清农业思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晚清时期对农业思想的研究很多,但大多只提到1898年的改革运动,主要集中在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上,因为新政时期真正掀起了“农业振兴”的小高潮。由于1898年改革运动的失败,1898年改革运动中进行的农业改革思想无法实施。因此,这一时期的改革往往被学者们忽略为一个短暂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考察晚清尤其是戊戌变法时期人们的农业思想时,学者们往往选择关注某个特定的人或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人来进行调查,缺乏对某一群体的调查。一方面,由于缺乏合适的样本材料,另一方面,它与现有的研究方法有着点和面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选取了线装订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官志》作为样本材料,对武叙特殊历史时期文人官场的农业观念进行了归纳性考察。我将尽力向读者展示这一时期士大夫群体的整体思想风格,并探讨这一时期士大夫群体形成的农业思想是如何影响清末新政和民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

第一章是戊戌变法前社会精英对农业现代化的主张。

农业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许多社会因素有关。晚清以来,尤其是洋务运动后,在“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理念的倡导下,士大夫阶层开始寻求更多的发展路径和可能性。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农业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每个时期都有更多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言论。即使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农业也不能成为讨论的焦点,但对工商业等其他方面的讨论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人群体思想的转变,这对他们后来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业概念有一些一致的相似之处。这是观念发展和变化的惯性。改变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农业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19世纪60年代到1895年甲午战争,士大夫群体的农业观念变化不明显。1895年中日战争爆发时,尤其是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后,一种愤怒和痛苦的情绪笼罩了整个国家。这时,“自我强加的财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中心语言,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大约在1895年,早期改革派的代表们更加关注农业,因为他们需要“富国强民”。189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种关注变得更加迫切,出现了许多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想法。

第三章戊戌变法时期士大夫的农业改革思想(下)...29
一、签署和讨论“衡平征税提案”中的农业理念.....29
二。签署和讨论《土地复垦方案》中的农业理念.....36
第四章戊戌变法时期士大夫群体的农业思想....40
一、建立专门的农业机构和普及农业教育.......40
ii。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经济发展.......42
iii。农业公司的出现.........43

结论

纵观洋务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晚清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农业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早期洋务派,如冯桂芬等人,开始倡导用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农业,还是抗战后全国追求西学东渐,这些理念都在逐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理念的发展。到了1898年的改革运动,渴望改变现状的士大夫群体从未忘记表达他们对农业各个方面的看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倡导利用法国西部建设水利工程、开垦荒地、筹集资金成立水利复垦公司、在西部地区开展水利建设、进一步开展土地复垦、种植各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树木和农作物等先进理念已经出现。虽然1898年的改革运动失败后,这些先进的思想无法立即付诸实践,但其中许多思想在新政的最后改革中得到了逐一实施。如果说晚清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一场运动,那么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士大夫的农业思想在高潮之前就已经酝酿好了。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对农业的思考和反思,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作为反映当时官僚和士大夫群体心态的较为详细的史料,清廷签署和讨论的文件的编纂应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该文件不仅包括农业概念的内容,还讨论了工商、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本文仅从农业概念的角度对该文件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参考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朝签署并讨论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焦启禄抗议》文件[M,列队图书公司,2008
[2]的编纂。光绪二十四年(光绪二十四年)宣彤和两朝的圣旨档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中国近代史丛书编纂组。《1898年[改革运动》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李文智,中国近现代农业史资料第一卷[M),三联书店,1957年
[5]龚树铎,李侃。1898年改革运动中的“反对焦启禄”述评——[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室收藏的“反对焦启禄”批文介绍。文物。1978,7
[6]赵全敏,论晚清重农思潮[J],社会科学研究,2000,11
[7]陈勇、冯桂芬兴农思想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6
[8]左宗棠,左文祥全集(50)[M]。岳麓出版社,1987年
[9]左唐宗,左唐宗诗文全集[M],岳麓出版社,1987年
[10]侯厚吉,吴齐静,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第二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