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三个代表”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基于“三个代表”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
论文概述: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党建之路,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蓬勃发展。

论文正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国际形势己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七一”讲话中他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江泽民的这些论述体现了他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把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略眼光。这种联系,一方面说明,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观察问题的思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特色。“三个代表”用世界眼光贯穿21世纪党的建设的思路,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建思路上的创新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首先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党的建设的思路上。这就是用一种视域宽广、前瞻未来的世界眼光贯穿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大思路,把党的建设放到当代国际大环境、世界大范围中来思考,使党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这是对传统的党建思路即着重从中国自身来考虑党的建设的一种突破。“三个代表”在党建思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江泽民2年2月考察广东工作首次发表“三个代表”谈话时就谈到当今世界大势的问题,指出:“21世纪来临之际,无论是中国的面貌还是世界经济社会生活,同10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世界科技又出现了新的重大突破,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同年5月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江泽民又指出:“人类就要进入一个新的世纪。众所周知,邓小平在处理国内问题时,几乎每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都同他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正确的判断和对重大国际关系的正确处理密切相关,体现出他的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眼光。这种开放型的思路是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特色的邓小平理论得以形成的直接而重要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不仅自己善于用战略眼光看待问题,他还寄希望于新的中央集体也应该具备从战略高度,用世界眼光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其先进性,所谓先进性,是指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最先进的部分,是工人阶级先进的觉悟的阶层,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一贯之的基本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的主要之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把继承传统和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三个代表”内含着一种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1、把党的先进性放到了社会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包括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都不可能超脱于这一规律之外,都要受这一规律的支配。“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内涵的深化,正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深层次上认识党的先进性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如同列宁所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三个代表”依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把生产力标准引入工人阶级政党建设中来,指明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党才是先进的党。先进的生产力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进而对生产力积极的反作用。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的动力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主体。因此,从唯物史观来看,“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它把党的先进性放到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要求党的活动必须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相符合,必须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这种认识与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即工人阶级先锋队相比较,显然将先进性的内涵大大深化了。2、把党的先进性作为一种整体性来看待“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内涵的深化是从整体性着眼的,即党的先进性同时体现“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而不是仅指哪一个方面。“三个代表”这种整体性其理论依据就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运动的整体性。社会运动从总体上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二者不可分割。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运动又是通过人民群众这个历史主体来实现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7(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集中而深刻地新概括........7(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深化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9(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检脸党的建设成败得失的新标准.........22(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新境界......24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特色...................................28(一)不变的信念...................................................28(二)创新的境界...................................................32(三)实践的精神.....................33(四)科学的精神....................34................................37
 结束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开启了新世纪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首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同时又是国家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三个代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以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理论观点为基本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注,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的研究己成为热点,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尽管如此,当前如何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江泽民在“5·31”讲话中,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分析和解决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党的十六大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看,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我们才能既不偏离党的建设的正确道路,又能够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作为“两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贯彻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水平,以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l、《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年第8期2年第3期22年第2、4期2、《教学与研究》2年第8期2年第、期22年第l、2期3、《高校理论战线》2年第7、8期4、贺世友《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基础》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年度增刊5、陈章乐《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价值》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年第4期6、澎军郭凤志《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历史逻辑基础》载《求是》2年第4期7、张志文刘杨((’’三个代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综述》载《求实》2年第2期8、周淮德护三个代表”是历史发展的科学论断》载《理论研究》2年第期9、郑必坚护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面向2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载《人民日报》2年5月8日10、郑科扬《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解放禾!发展生产力奋斗不息》载《人民日报》2年5月25日11、刘云山《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人民日报》2年6月日12、曹庆泽《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载《人民日报》2年6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