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47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经典阅读中教育的社会用途和商业价值

47000字硕士毕业论文论经典阅读中教育的社会用途和商业价值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47000字
论点:读经,教育,功能
论文概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对读经教育社会功能和商业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阐述了读经教育商业价值与其教育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读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正文:

第一章导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24亿元,2007年己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9.7 070,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11年的21810元,增长了6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11年的6977元,增长了_51.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343635.9亿元[[1l。除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加入WTO} 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总而言之,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然而,在这样辉煌的成就下,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官员腐败、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道德滑坡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传统文化遗失、道德意识淡薄是人们谈论和关注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仍然处在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急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急功近利,信仰淡漠。譬如,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升高,学术良知沦落,甚至老人倒地也没人敢扶,等等,一系列的现象似乎表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得到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国学复兴运动,“国学热”和“读经热”成为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台湾学者王财贵发起的“读经运动”影响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儿童,成为一种教育现象。读经教育的兴起,原因复杂,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可以简要归为一下几点:首先,专家学者倡导读经教育,如南怀瑾、王财贵、蒋庆、郭齐家等专家学者肯定并宣扬经典著作,大力推广经典诵读工程;其次,社会文化组织与媒体策划推广,比如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使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群众,让普通百姓享受到了一场文化盛宴,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再次,政府对发扬传统文化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国学复兴,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传统文化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广泛认同,就读经教育而言,教师、家长、学生对经典诵读活动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这四种力量的结合使读经教育快速发展起来。    学术界对于读经教育并未达成共识,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与反对,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褒奖与支持。南怀瑾、王财贵、郭齐家和蒋庆先生是倡导儿童读经的四君子,他们大力倡导和推广少儿读经。有些学者也认为读经“具有正面的意义”是一种很好的右脑教育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走向文化主体之昂扬壮大”“全盘否定读经教育的做法是偏激和错误的”。相反,以南京大学教授刘晓东为代表的学者强烈反对读经,他认为儿童读经是中国教育“不好的传统”f}l“复古倒退”的教育。其他学者认为是一种新的“蒙昧”,是“哗众取宠”f9l,是“愚民教育’,“误己误国,    不管反对或者支持读经,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国学复兴势不可挡。“读经运动”如火如茶,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并且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于是,我们不得不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读经”到底有什么用?如果有用,又该如何更好的发挥这种作用?
     1.1.2研究意义    对于读经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现有研究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所谓理想主义色彩是指从社会期待或主体意志的角度来研究读经有什么效果。对于己经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读经教育,从其客观结果而非主观愿望来回答读经有什么用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利用教育功能理论来分析读经教育,尽可能从客观的角度对读经有什么用做出回答。对于如何发挥读经教育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从教学层面来回答如何读经。比如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研究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本文试图对读经教育的商业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教育功能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市场的角度提出如何发展读经教育的建议。    (1)理论意义    本文引进教育功能理论来分析读经教育,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读经教育的商业价值。一方面,扩展教育功能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利用功能分析框架详细的阐述了“读经”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读经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往主要是从教育、文化或者反现代化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展开论述。    (2)实践意义    读经教育己经影响了上千万的青少年儿童,对我国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中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少儿“读经班”等各种课外辅导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与读经有关的书籍、动画影像制品也形成了一个产业。本研究,首先能够让读经教育从业者和家长更加清楚的认识“读经”的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读经教育的商业价值;其次,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为读经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1.2文献研究综述    针对“国学热”和“读经热”的现象,我国学者对读经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读经教育兴起的原因、读经教育的可取性和如何进行读经教育三个方面。
     1.2.1读经教育兴起原因的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读经”思潮,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推动的“读经”思潮,两汉时期的读经思潮,宋明时期的读经思潮等。近代以来也曾出现三次读经思潮,第一次是康有为和陈焕章等于1915年发起尊孔复古运动,把孔教定为国教;第二次是1925年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主张通过儒家经典来救国,发起“尊孔读经”运动;第三次是一大批地方高官提倡读经,而1935年《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的讨论,使这次读经思潮影响深远。本文所要研究的读经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发展至今的“读经热”,可称为是第四次读经思潮。第四次读经思潮影响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为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会掀起一股席卷全国的“读经热”,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    石大建在其博士论文《“儒经”诵读思潮在民间社会的兴起及其动员机制》中提到学术界对当代“读经热”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探讨主要包括文化视角、教育学视角和现代化反思视角等。    (1)文化视角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读经教育的发展可分为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自觉三种解释。文化保守主义认为“读经”是对现代文化种种弊端的反思;文化民族主义认为“读经”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的需求;文化自觉认为“读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对传统文化自知自明的觉醒。庞朴认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忙于“救亡”,忙于“启蒙”,结果忘了守护文化和文明和基本价值,而着力解放人性,但是结果可能导致人性的泛滥。蒋庆认为“读经”是主动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异,二者相遇产生激烈的碰撞[。而康晓光认为“读经”不仅是对西方文化入侵的主动反击,更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拒绝与排斥[。江净帆的观点和蒋庆、康晓光有所不同,他认为“读经”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被动回应,是一种本能性的“文化自尊;。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17]。姚海涛认为由于我国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各方面取得很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性随之提高,从而促进了“读经”的发展,杨东平也持类似的观点[[18,19]。总而言之,学者们认为文化因素是推动读经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2)教育学视角    王财贵认为现行教育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儿童认知的心理规律不同学科要区别对待,对于自然科学的教育,应该由浅入深,与少儿认知同步发展;对于人文和艺术应该在少儿记忆力强的时候就让他们熟悉乃至背诵[[20,21 ]。曾小英认为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缺失了人文教育,现在的学生考分高,素质差,导致学生不懂得尊师重教,不懂得社会道德的原因不是文化知识医乏,而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教化[。黄玉红和刘蕾认为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对升学有用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教育[。蒋庆和卢跃刚则认为中国教育缺失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成了抛弃自己传统的民族,目前的现状可谓是:‘礼崩乐坏、学绝道丧’; 。总而言之,从教育学视角出发的学者认为现行教育体制存在一些弊端从而促进了读经教育的发展。
      1.2.2读经教育可取性的研究    关于读经教育是否可取,近代以来每一次读经热潮都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议题。1934年《教育杂志》发函给学界专家,咨询对于学生读经问题的看法,收集到蔡元培、唐文治、钱基博、顾实、陈立夫、王新命等人的意见书约70篇,后与1935年编辑成专刊出版。专刊涵盖了当时教育文化界各派的代表性意见,涉及各级学校是否应该读经,如何安排课程,读哪些经以及经与中国历史、国家前途、民族性格、儿童身心等诸多方面。当时读经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绝对赞成者;相对赞成者;绝对反对者。    在绝对赞成读经者当中,无锡的唐文治先生,安徽大学的姚永朴和陈朝爵,中山大学的古直、曾运乾、陈鼎忠、方晓岳,正风文学院的王节先生等,都各自提出我国国民应该读经的一般理由。如唐文治先生写道:“吾国经书,不独可以固结民心,且可以涵养民性,和平民气,启发民智,故居今之世而欲救国,非读经不可[}29}”姚永朴先生的观点是:“经者,无论孔孟以上,群圣人是言行,萃于其中,至精至博,足以为万事值标准。夫经之所言,乃人人自所固,本于天理,惬于人情。历代信仰,莫之敢易,良由于此”陈朝爵认为:“故近所议,不空言读经,而曰恢复读经,不忘本也。大、中、小各级学校,读经皆为必要课程[[31 ]”古直、曾运乾、陈鼎中、方孝岳四位先生意见统一:“经也者,吾国立国之精魂,民族由此而自尊,民权由此而崇。舍经而言教育,吾惟亡国是惧,他何论焉![32];简言之,在70余意见中有2成的专家学者绝对赞成读经。    在相对赞成者中,北平李蒸和任儒隽、南京陈立夫以为在中小学中把一部分精华编为教材,亦未始不可。南京郑鹤声和朱君毅先生则以为初小不宜读,高小以上不访选读。其次一类相对意见认为大学不妨做专门研究,中学不妨选读,小学读经有害无益,蔡元培、王新命、李书华等都抱这种意见。再次一类意见以为初中以下都不宜,要从高中起。再次一类以为经书不妨自由研究,但不宜叫中学以下去读。如李蒸先生认为:“中学时代,经不可不读,万不能全读,宜选其精华,弃其糟粕。小学时代,只可就经中嘉言爵行,改编为语体文,以为教材,不必读原文”陈立夫先生写道:“中西文化之所以殊途进展,其一在精神方面做畸形发展,其一在物质方面做畸形发展,乃由于西洋人先发现物质之中心与物质之动力,而中国人则先发现精神之中心(中)与精神之动力(诚)。如此见解不误,则“经”即在现代亦仍为最优价值之书[[34]”在70篇意见中有7成专家学者对读经持相对赞成的态度。    在绝对反对的意见中,北平翁文撷、北京大学尚仲依、厦门大学吴家镇都旗帜非常鲜明。翁文撷先生认为:“读经问题并无重大关系,殊不值得多费讨论[[35],林砺儒写道:“若望中国文化有新生气,便该走上创新的路[[36]”吴家镇先生的观点是:“一方面不必公然主张都经,一方面不必公然主张废经。因为经书或许为我国数千年文化精华所在,民族精神之寄托。至于是否列入教育部之公民训练课程标准,则大可不必[[37]”柳亚子先生:“时代己是1935年,中国人还在提倡读经,是不是神经病[f3gl }”在70篇意见中,绝对反对的有十来位,仅占一成有余,然实质上这些学者并为给出的反对读经的理由,重在摆明态度和立场。而这种态度和立场对于21世纪而言,是否仍符合时代潮流值得推敲。
     1.2.3读经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与教学方法研究    读经教育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然离不开优秀的师资,规范的教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彭鹏和杨建州认为,由于多年忽视的缘故,我国并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业余研究者所能胜任,国家应该通过一定的程序培养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专才或通晓各个领域的通才[[49]。关于读经的教材或者课程,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沈立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蒙学、小学与大学,蒙学主要是“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和《千字文》;小学主要是《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和《说文解字》;大学阶段主要是《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50]。安晶、孙芳芳认为小学要让孩子多记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古籍,反对盲目把《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五经”搬到课堂上[[51 ]。此外,覃萍提出开发“隐性课程”的概念,她认为应该清明节扫墓、重阳节敬老助老、端午节龙舟赛等民俗文化开发为隐性课程,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至于教学方法,王财贵先生提出“小朋友,跟我念”[53]的六字真言。沈立认为诵读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学习方法,因为蒙学教材都是简短的韵文,朗朗上口,容易诵读。还有学者提出经典教育要创新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杨明峰认为我国读经教育可以向韩国学习,在融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新鲜而不浅薄。   
1.3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研究目标    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达到以下研究目标:    (1)详细而全面的阐述读经的教育功能,包括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2)论述读经教育的商业前景,以及目前读经教育商业价值的实现形式,包括读经教材、读经班及其他相关产品。      (3)从教育功能和商业价值两个角度来分析读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家长及读经教育从业者提供相关指导。
     1.3.2研究内容    本文从功能视角来探讨读经教育的功能和商业价值,并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读经教育的发展建议,除第一章绪论外,本文主要由五章组成,框架如下: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文章涉及到的概念“读经教育”和“商业价值”进行界定;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基础“教育功能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陈述,为后文研究做好铺垫。    第三章,“读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本章首先介绍读经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整个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其次对读经教育的发展现状,包括读经的规模、教学内容、方法和对象等信息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问卷调查情况和本文应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四章,“读经教育的社会功能”。本章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读经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对读经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读经教育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客观的看待读经教育。    第五章,“读经教育的商业价值”。本章首先对读经教育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评价读经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对“读经班”和“读经产品”(书籍、影像制品等)的商业价值进行介绍;最后,论述读经教育功能与商业价值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六章,“读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本章首先从教育功能和商业价值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制约读经教育功能发挥和商业价值实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读经教育的发展建议。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32.1 相关概念界定...................................................................... 132.1.1 读经教育 ...................................................................... 132.1.2 商业价值 ................................................................................. 132.2 教育功能理论................................................................................ 14第三章 读经教育的发..............................163.1 读经教育的发展历程 ................................................................... 163.2 读经教育的发展现状 ................................................. 193.2.1 读经教育的形式..................................... 193.2.2 读经教育的内容.............................................. 213.3 问卷调查概况及分析................ 223.3.1 问卷调查概况.................................................................... 22
3.3.2 分析方法简介....................................................... 253.4 本章小结 ............................................................................ 26第四章 读经教育的社..............................................274.1 读经教育对个体................................................. 274.1.1 读经教育的德........................................................... 274.1.2 读经教育的........................................... 294.1.3 读经教育的美........................................................ 304.2 读经教育对社会........................................................... 314.2.1 读经教育的政...................................................... 314.2.2 读经教育的经济功........................................................ 334.2.3 读经教育的文化功能.............................................................. 334.2.4 读经教育的科技功能................................................... 344.3 读经教育功能总........................................................ 354.3.1 数据处理 ....................................................................... 354.3.2 权重计算 ................................................................................... 364.3.3 功能得分计算及评价 ..................................................... 374.4 本章小结 .................................................................................... 39第五章 读经教育...........................40......................................................... 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对读经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商业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阐述了读经教育商业价值与其教育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读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通过研究发现,读经的教育功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首先,读经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其中德育功能和智育功能得到了高度认可,譬如读经教育可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提高语言能力等;另外,读经教育的美育功能也是比较明显的,譬如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其次,读经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功能,譬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改善社会道德滑坡问题。最后,读经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一定负向功能,如对于个体而言封建糟粕思想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对于社会而言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文化保守主义。    研究还发现,读经教育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我国少儿培训市场巨大,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教育投资观念逐渐增强,这些因素使得读经教育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读经教育从业者一方面通过出版销售与读经有关的教材和影像制品盈利,另一方面通过创办“读经班”辅导少儿读经获取利润,从而实现读经的商业价值。从劳动二重性学说出发,可以看出读经之所以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其根本原因在于读经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本文的创新在于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解释了读经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读经教育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教育功能便是其使用价值的体现,与商业价值相辅相成。研究的不足有以下两方面:(1)本文运用的功能分析框架原本是对于整个教育而言的,而将其运用于某种具体的教育形式的研究尚且不多,因此本文构建的读经的教育功能分析框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具体某一项功能的分析也可进一步深化;  (2)功能一词是指客观作用,但是读经的客观作用难以直接衡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来测量,与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有一定的差异;(3)对读经商业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分析的层面,高度有所欠缺。  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首先应该更深层次的挖掘读经教育功能,对某一项功能在纵向上进行深度剖析,研究其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等;其次可以对读经教育的商业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盈利模式,而不仅停留在对商业潜力的描述;最后可以对读经教育功能分析框架和测量工具做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1] 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2 胡晓明. 读经的新意义[J]. 晚霞,2006(07):34[3] 汪冬梅,裴海燕. 儿童读经开发右脑潜能[J]. 语文教学通讯,2012 年,670(02):23-25[4] 王晓华. 关键问题是如何读经——对蒋庆读经理念的批评[A]. 胡晓明. 启蒙或蒙昧[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4[5] 皮介行. 走向文化主体之昂扬壮大——也谈读经运动[A]. 胡晓明. 启蒙或蒙昧[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3[6] 刘秀峰. 儿童读经是否引发儿童教育观之辩——与刘晓东先生商榷[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7):22-25 刘晓东. “蒙昧的教育理念与传统观”:评刘海波对“儿童读经”的辩护[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10):7-11 袁伟时. 评读经:中国人何须为儒家文化殉葬[A]. 胡晓明. 启蒙或蒙昧[C]. 上海:华东 许纪霖. 读经的困境[A]. 胡晓明. 启蒙或蒙昧[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沈睿. 儿童经典诵读与培养鹦鹉[A]. 胡晓明. 启蒙或蒙昧[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