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2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制化研究

325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制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2500字
论点:慈善,组织,治理
论文概述:

本文是法学论文,我国慈善组织治理法治化研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包括广义实证研究方法中的所有方法。

论文正文:

指导理论

1。选题背景和意义
慈善事业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探索、复兴和飞跃,繁荣发展。我们用2001年至2010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大数据描述来证明这一结论。(1)慈善捐款数额激增。2001年,社会捐赠额为11.7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601.7亿元,增长51倍。2001年人均捐款0.92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1%。2010年,人均捐款44.87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5%。虽然从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均捐赠额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且中美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人均捐赠额增加了49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了15倍。这种以几何倍数增长的数据充分显示了社会捐赠金额的巨大变化。(2)慈善组织数量激增。中国的社会组织数量2001年为211,000个,2010年为446,000个,社会组织数量从129,000个增加到245,000个。以慈善社会制度为例。2000年,我国有240个县级以上慈善团体。到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627人,增幅很大。中国于200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会管理条例》。那一年基金会的数量是892个。到2010年,基金会的数量增加到2200个,特别是非公共基金会的数量,2011年首次超过公共基金会的数量,并在慈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3)慈善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2005年和2010年的净资产分别为1.25亿元和4.95亿元,增长了近三倍。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2005年和2010年的净资产分别为1.38亿元和5.54亿元,增长了约三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净资产2005年为6908万元,2010年为7.25亿元,增长近10倍,增幅最大。慈善组织的净资产和捐赠收入及公益支出都大幅增加。这些大型慈善组织的发展是中国慈善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慈善网络的建立、志愿服务的发展和管理以及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慈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慈善组织的研究缺乏专业化和类型化,忽视了慈善组织本身的特殊性。慈善组织被淹没在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中,慈善组织与一般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组织的重要区别被忽视。这是总体研究现状。从学科角度来看,法律学科对慈善组织的研究相对缺乏。学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例如,在公共管理的社会保障方向,慈善组织的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慈善组织在资源提供中的作用来分析其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的作用。此外,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管理慈善资源。这种研究来源于西方公共管理的研究。进入后福利国家后,西方倾向于让慈善组织进入竞争状态,如公益营销和公共融资机构的建立。因此,学术研究也侧重于慈善组织的管理。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都从这些研究中吸取了教训。例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授林伟贤和管理学博士魏伟撰写的《慈善商业模式》(Charity Business Model),专注于运用商业管理知识发展慈善组织。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谢志平博士在他的著作《关系、局限、系统:转型中国中的政府与慈善组织》中,从公共管理和财富及其他利益的非权力分配的角度,论述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其制度基础以及转型时期的变化。
……..

第一章慈善组织的定义、特征概述及类型分类

1。慈善组织的定义
从吉登斯的定义中理解慈善组织可以概括为一个以慈善为目的的社会团体。这是最基本的概括,不能完全解释慈善组织。除慈善目的外,慈善组织还应包括非营利组织,因为慈善组织本身也包括在非营利组织中。徐琳编辑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一书将慈善组织定义为:纯粹为法律认可的慈善目的而设立的非营利组织,主要从事救济弱势群体的慈善活动,这些组织是以私人为主体、捐赠为主要依据的公益法人团体和金融团体。(2)维基百科对慈善组织的解释如下:慈善组织(3)或公益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任何向法律认可的慈善组织捐款的人都可以获得相关的税收减免。但是,如果任何人向不具备慈善组织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捐赠,则该捐赠不能作为相对减税申请。由于中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慈善法,慈善组织的定义不在
.....

二。
以上描述了公益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相关内容及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在简单介绍之后,我们可以总结这些相关组织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我国慈善组织的特点。公益组织是从目的或功能的角度来定义的,即如果一个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或特定的公益事业,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公益组织。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把公益组织理解为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以社会公益事业为首要目标的非政府社会组织。例如,西方一些学者将公益组织归于非政府组织。然而,我国法律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是公益组织,我国一些学者只将公益组织理解为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那么,中国所有的公益组织都是非政府组织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国有一种特殊的组织,即政府办的社会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科技协会、华侨协会、台湾协会、青年协会、工商联等八个单位,属于中共中央序列。第二部分是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包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的10个文学艺术协会、记者协会、外交协会、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职业教育协会等。由于他们的雇员和资金来源有官方背景,他们可以被视为半官方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大多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而成立的,属于公益组织,但它们不是非政府组织。由于我国公益组织的特殊性,将公益组织完全理解为非政府组织显然是不合适的。上述一些社会组织是出于慈善目的,可以称为慈善组织,如CDPF、宋庆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这些组织与政府有着深厚的渊源,也就是说,许多学者说,政府经营或半政府经营的慈善组织不能简单地理解这些组织的定位和性质。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发展过程,我国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公益组织确实存在定位模糊、定义不清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慈善组织的普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法制化...52
一、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52
(一)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52
(二)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55
二、中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法制化的思考........66
第四章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的法制化…… 75
一、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75
(一)政府监管的错位与缺失…… 75
(二)独立第三方监管,评估机构的无效与缺失...84
(三)对社会大众和媒体网络的监督缺乏合理性和长期有效性...86
ii。中国慈善组织外部治理中的法治思考........89
(一)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治........90
(2)捐助者和慈善组织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法化........93
(3)受益人和慈善组织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法化........96
第五章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制化的制度建设........98
一、慈善组织治理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98
二、建立和完善权利保护制度........101
iii。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体系........107
iv。建立和完善法律责任制度........114

第五章中国慈善组织治理法制化的制度建设

1。建立和完善慈善组织治理法律制度
慈善组织治理的法制化是建立在健全的法律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相对较短,发展相对较晚。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法律制度主要是指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对这些与慈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和补充。在我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慈善相关法律包括《红十字法》和《慈善捐赠法》。其他法律也有关于慈善问题的规定,但没有一部是专门针对慈善的法律,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慈善法律。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对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税收优惠作出了规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百八十八条关于不可撤销慈善捐赠合同的规定;(1)《民法通则》关于社会组织法人资格的第50条和关于社团财产的第77条(2)都是关于慈善的法律规定,但上述法律不能被视为慈善法。
……

结论

中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转型期。制度改革和制度变迁、出生、年老、疾病、死亡和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自然问题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大量存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发达,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要求慈善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经过探索期、复兴期和跨越期,中国慈善事业并没有自然进入成熟期。众多慈善丑闻的出现凸显了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化困境,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整风期”。在慈善组织的“整顿”过程中,我们应该用法治来代替以前的管理导向的方法。这种思维转变的理论基础是厘清慈善组织治理、自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分析现状,澄清问题,以便找到解决办法。我国现有的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方法都存在问题。内部治理主要是慈善组织自身内部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具体的制度问题。外部治理的问题包括政府监管的错位和缺位、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和评价方法的不成熟、社会大众和媒体网络监管的缺乏合理性和长期有效性,这些都影响着慈善组织的发展。一方面,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法制化的理念是根据分类建立内部治理主体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权力制约机制,去除慈善组织的行政色彩,明确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实现内部治理主体制度的法制化。另一方面,将内部治理的金融体系纳入法律框架,实现内部治理金融体系的法制化。慈善组织外部治理法制化的理念是通过权力、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确定来实现的。其实质在于通过法律责任限制权力、保护权利、履行义务和法律救济。慈善组织治理应通过建立和完善慈善组织治理法律制度、权利保障制度、外部监督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实现慈善组织从理念到原则、从内部到外部、从制度到运作的全面法制化。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