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8965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身份研究

38965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身份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8965字
论点:民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文概述:

本文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研究视角新颖。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笔者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之后发

论文正文:

介绍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中国的民族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亿,占8。占全国总人口的49%。民族认同和民族归属认同不仅确立了民族国家的身份,而且使民族国家自身获得巨大的凝聚力,对国家统一和国家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指导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胜利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4、动摇、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小议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民族问题。从理论上讲,研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有助于拓宽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视野和民族区域治理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像一个活的有机体一样,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公共政治生活的需要。从现实意义来看,身份概念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延续生命的精神基因。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跨境居住的地理分布格局,身份也呈现出丰富层次和生动形式的特征,即费孝通先生对“中华民族高层次身份”和“民族低层次身份”的定义。因此,正确理解和分析身份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转化为实现身份的特殊工具,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身份相结合的途径,是时代展示和民族融合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民族认同的发展,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民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学术界在邓小平“真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指导下,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视和探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自治机关自治理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修订和完善。有许多著作从政治制度层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考察和描述。其中,陈运升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的产生、内容和发展等基础层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全面解读,提出爱国爱民最能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价值意蕴。张二举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史纲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历史资料,分析了民族自治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研究了民族自治地方权力的建立和发展,总结了民族自治地方权力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李春林、郭宝亮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和段黄儿、刘保明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侧重于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研究民族区域自治。2001年2月28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贯彻和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论文,如周平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和王西恩的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区域自治。此外,潘志平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式民族共和国联邦模式》、牟李奔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研究》、萧军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比较分析》和穆钧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研究》都着重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外国联邦制度或特别行政区。刘静海和李锐编辑了专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是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书通过考察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个民族自治地方、云南、青海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考察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发展前景。这本书是由上述民族地区的学者共同完成的。它从宏观上揭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总体情况,回顾和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研究和探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普遍问题。关凯的《民族政治》一书从探索民族问题的基础、民族建设和民族性质、民族政治、民族政策和民族间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国内外各种民族政策的比较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社会转型中民族问题的治理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反驳。,拓展了民族研究的学术视野。

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认同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基础

(-)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概念的歧视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现代国家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个或多个地区,少数民族以《宪法》和相关法律为标准,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建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研究民族区域自治,首先要明确民族、种族、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民族自决、民族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概念。“民族”一词是英语中的民族,是国家的合法载体。国内学术界长期沿用斯大林对国家的经典定义,即“国家是历史上人们形成的“四个共同体”,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哈贝马斯认为国籍有两个方面:由公民组成的国籍和由人组成的自然国籍。前者是公民对公民的认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后者是公民与其同胞的认同,更具文化性。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深入,中国的实际情况使学术界反思“四个社区”的僵化,从而更加强调民族的文化本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群体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民群体。总的来说,各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认同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点。宗教在一些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族群,又称种族,是人类历史早期形成的生物分类单位。“族群”是指具有事实上或自我感知的共同祖先、共同文化、共同身体特征和一套共同态度和行为的人类社区。区分这三个概念最重要的维度是它们与政治的密切程度不同,其中“国家”与政治关系最密切。

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状分析……20
(一)国家认同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
1。组织保障和制度设置有待修正和创新……20
2。经济发展不平衡……20
3。法律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21
(2)民族认同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
4。借鉴国外民族政策中身份问题的经验……25
(1)前苏联民族政策中身份问题的教训……25
(2)美国民族政策中身份概念对中国的启示……26
(3)在印度民族政策中提及身份问题……27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身份问题的解决对策……30
(1)创新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形式……30 [/比尔/] (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30
(3)完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31
(4)有效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32
(5)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33
(6)正确看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34

结论

中国文化中蕴含的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人们对国家的认识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提供了国家合法性的来源,并最终赋予国家建立和运作的资格。国家在保障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实现的同时,也蕴含着国家的政治效应。这种效应包括民族性质的“求同”追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致性和普遍性,以及在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发展经济社会的特殊性和少数民族特殊待遇中体现“存异”的身份属性。在民族共同体能够持续存在的民族性中,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认同和民族认同可能带来的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危机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正确看待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身份问题,不仅可以维护祖国统一,解决民族冲突,而且可以巩固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格局,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维护中国的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身份认同的基本概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从“求同存异”的身份属性出发,梳理和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希望对民族政策实施过程中民族认同和民族认同面临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以期提出政策对策。但是,由于研究时间、个人学术水平和精力有限,在解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问题上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
[1]金高冰。二十年的民族理论研究[。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37-365。
[2]陈运升。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张尔举。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史纲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4]李春林,郭宝亮,等。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5]刘保明段黄儿。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管理局[。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
[6]刘静海。李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7]关凯。种族政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8]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9年。
[9]张海阳。中国的多元文化和中国身份[。北京:国家出版社,2006。[/[[·欧内斯特?盖勒。国籍和民族主义,转。韩红·[·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