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3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5000字
论点:报告文学,记者,新闻
论文概述:

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几位著名的新闻一记者的作品的研究,浅陋的分析了他们进行文学试验的成果与意义。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以及当代文艺理论对新闻记者创作的影响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中国文学美学和当代文学理论对记者创作的影响

记者在创作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审美判断和审美体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已经积累成一种文化心理。纵观中国新闻史上,所有优秀的新闻作品,像艺术作品一样,都以优美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情感、优美的意境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记者的写作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和指导。多年来,记者们也借用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写作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对新闻体裁如特写和报告文学更有意义。
副标题采用了美学方法。进入审美视野的新闻可以成为一部非常美丽的新闻文学作品。新闻作品也是新闻作者审美意识的载体。它引导和制约着记者的写作,使记者的写作遵循审美规律,具有优美的内容、特征和品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人格培养和审美倾向两个方面影响新闻创作的形成。首先,受传统儒家美学的影响,中国古代美学非常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人格因素和人的道德原则。如“自省”的修养原则。记者代表社会和公众说话,所以他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人们。这些原则也总是反映在记者的文学实验中。其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作品的意境、语言和情感真实对新闻文体的构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新闻文学作品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深刻意境、生动的语言形象和节奏。尤其是传播报道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特点,情感应该真实而不做作,语言应该清新自然。儒家美学思想主张文章服务于政治道德,“提倡、观察、群发、抱怨”。当记者创作文学时,他们也不会忘记社会喉舌和时代鼓手的角色。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新闻文学的意境美是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意境并不是所有新闻作品的共同属性。只有在文学实验中,记者们才更加注重意境。尽管新闻作品的意境与纯文学作品相比遵循不同的写作规则:一个注重客观,另一个注重主观渲染;一是运用新闻方法,二是强调艺术方法。一种意境主要以报道事件和描写人物为主,另一种主要是塑造整体意境。然而,美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意境,仍然激励和影响着记者的创作。……

...................

第二章记者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中国报告文学

记者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真实性。他们记录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这就是他们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地方,真实性也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与记者密切相关。因此,谈到记者的文学创作,我们必须提到中国报纸和报告文学的副刊。
在中国,几乎所有记者的文学创作都是通过报纸增刊进行的。当时,大多数特写、通讯和报告都以增刊形式出版。可以在增刊中自由驰骋的文学性新闻报道突破了流行的“倒金字塔”新闻结构,揭开了所谓“客观报道”的面纱。
通过公开承认主观性,记者被从新闻报道背后推到前台,向读者展示记者眼中的真实世界。这种报道方式无疑比有争议的新闻话题更有优势。同时,由于小说技巧和文学语言的运用,这篇报道更加生动,可读性更强。国外教科书通常将新闻文学的写作方法归纳为四点:场景、细节、对话和思维运用。因此,作为副刊的编辑和记者,在自己的新闻领域和版面上空,他们可以从文学新闻的报道中探索对其规模的控制。因为文学性新闻不是文字的华丽和书籍的气味,而是对世界和人类感情的深刻洞察,平静而平静地传达记者的思想/br/][。
副刊的文学新闻报道开启了一个“动词”写作的时代。这种新闻写作方法告别了传统的梗概新闻,但使详细描写成为情节的重要写作方法。重要的细节往往包含更多值得关注的事实,这使得事件看起来完全不同。一名记者在创作中也使用了悬念和延迟技巧。就结构而言,倒叙和插入的广泛使用可以包含更丰富的信息,并将一个连续的故事变成许多相互关联的故事。此外,叙事间奏和节奏变化被用来表现画面、运动和场景的感觉。从这些增刊所承载的新闻文学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即新闻的最终价值与文学一样,实际上是对世界和人性的同情。副刊中的文学新闻报道是新闻文学在“动词”写作中的“深切遗憾”。让我们回顾一下报告文学的历史。……
……

第二章记者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中国7
第一节报道源于新闻矩阵..........................................................8
第二节报告文学的发展与衍生........................................................10
第三章是.................................................16
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第一部分是萌芽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黄远生.............................................16
第二节报告文学形成时期的代表——瞿秋白和.............................................19
第三节同心同德的爱国主义和旅行者的信息——邹韬奋和...........................................21
第4节铁肩承载道德。巧用手写文章..............................25在范长江
无地图旅行者-小甘........................................................31
第6节战地记者.............................37
.............................................

结论
他用激情和鲜血谱写了生命之歌本文简要分析了他们文学实验的成就和意义。虽然每个记者的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正是这些记者的文学创作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新闻文学和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过去100年的中国报告文学发展中,记者一直是一支新生力量。应该说,报告文学产生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报告文学写作的主体是记者,其次是学者,前者如黄远生、瞿秋白,后者如王韬、梁启超、周恩来。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报告文学写作主体增加了作家的重要身份。然而,记者的创作仍然是报告文学的支柱。记者和作家,这两种身份被一些评论家称为“记者型报告文学”和“作家型报告文学”。有些评论家这样说:“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记者报告文学和作家报告文学有文体上的区别。总的来说,记者创作的报告文学注重“报道”,以新闻纪录片为主。它的文学性主要是一些“报告”的艺术手段,而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注重“文学”,强调作品的艺术创造性。其新闻真实性只是报告文学的一个基本要素。”(1)在现代文学史上,范长江、邹韬奋、肖干等人是“记者式报道”的代表,但他们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20世纪20-40年代的大量旅游报道是最具代表性的带有“文学性”色彩的报道。
记者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报告文学需要很强的文学性,才能满足读者的艺术欣赏需要。读者在阅读报告文学时,不仅需要了解作品中所描述的人和事物的真实情况,还希望作品在描述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除小说以外的所有文学表达手段。为了充分欣赏文学美的无限风光,我们应该生动地再现过去的一切。事实告诉我们,尽管它所记录的都是事实,但一点低劣的文学性很难被读者视为真正的报告文学,或者至少是优秀的报告文学。回顾报告文学的历史,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伟大的
的一些作品已经通过了人们的眼睛,只有少数作品仍然被人们热情地阅读,有些作品甚至更像深埋在地下的珍珠和宝石,它们越老,就越显示出灿烂的光辉。..............................

[书目/br/]1。李百健。中国新闻文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罗晟。中国报告文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陈璇。陶芬川: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王嘉良、周建南,国际文化出版社,肖甘平转
5。方萌。范长江传: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
6。张春宁。中国申报文学史草稿:颜群出版社,1993年
7。赵秋雅。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艾因。上海事件与报告文学:南强图书公司,1932年
9。祎凡长江。中国西北角:新华出版社,1980年
10。范长江《西欧战场精选》新华出版社。1986年
11。李元寿主编纪水河。新闻美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
12。李炳银。当代报告文学的演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3。中国报告文学系列长江文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