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420字硕士毕业论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与总结

36420字硕士毕业论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与总结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420字
论点:流动人口,迁移,人口
论文概述:

本文是民族问题理论论文,本研究以迁移理论为基础,运用迁移动机理论,从对南京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出发,主要研究进入南京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1.1主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中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它主要包括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和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流动人口”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百度百科的定义如下: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为了工作和生活目的而居住在不同地方的育龄成年人。流动性和迁移是两种相似但不同的现象。虽然他们两人都在空之间流动,但移徙是一种以永久改变居住地为导向的活动。目前,人口流动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可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未登记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他地方居住的登记人口。流动人口根据其流动性可分为永久性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永久流动人口一般指长期(如5年)居住在该地区。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由公安部门负责,公安部门主要关注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等部门管理流动人口的不同方面。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尚未制定任何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国家法规。现行的流动人口管理条例主要是省、市两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级最早的流动人口立法是1987年的《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由于户籍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相联系,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流动人口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义务教育。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列人员被排除在外:(1)因商务旅行、医疗、学校教育、旅游、探亲访友而预期返回住所并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员。(二)在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不同地区居住的人。但是,这种流动是短期和往复的,不会导致双方永久居住地的改变。
………

1.2研究综述

1.2.1流动人口的定义
在面向城市的流动人口研究中,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农村进城的流动人口。他们在这些报纸上被称为农民工。在对社会导向流动人口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是进入社区的外来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但这一概念现在已经被废除。由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的学者对流动人口有不同的理解。李白萌、胡鑫在《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流动人口进行了界定:首先,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流动人口是根据是否有一定的常住户口来确定的,流动人口是指滞留在一定地方但没有常住户口的人口部分;第二,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以产业转移为基础,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逃离第一产业而没有进入城市正规部门的劳动力被视为流动人口。第三,从纯粹的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流动人口是指以常住户口是否变更为唯一标志,暂时离开常住户口而不流动的各类流动人口。第四,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流动人口是根据流动人口的根本原因来界定的,流动人口被理解为为了更合适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迁移但其户口没有改变的人口。第五,从人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流动人口被认为是人口空(population//k0/)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迁移和变化形式,即认为临时流动发生在某一地理区域的居民部分。
………

第二章中国人口流动与移民动机

2.1中国流动人口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移民是主流,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导致中国流动人口较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对内对外开放和改革的时代。随着城市体制改革,城市门户逐步开放,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放松,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供应逐步增加。这已成为农村人口更自由进入城市的外部条件。到1980年代初,不超过200万农村人口离开其户口去工作。1984年,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特别是中小城镇的控制。那一年,全国流动人口飙升至2000多万。从那以后,流动人口的数量每年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到1997年达到1亿。根据中国当局的预测,未来50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平均每年增长500万,2010年将接近1.6亿。(1)1982年人口迁移规模为1154万人,1985年至1987年增加到2479万人。进入1990年代后,人口迁移规模1990年为3,750万人,1995年为7,073万人。2000年为1.0229亿,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亿。流动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1.4735亿。中国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12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8%,占全国流动人口的68.22%,其余31.78%的流动人口分布在19个内陆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8.2%。(2)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加快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同时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

2.2中国流动人口迁移动因分析
基于迁移动因理论,本文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论证了迁移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动机。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每个人转移的经济动机总是表现在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转移到经济条件好的地区。2000年,8 840万人(73.0%)从农村地区移民。9,021万人(74.4%)流入城镇,3,095万人(25.6%)流入乡村。随着改革开放,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大大增加了。根据1997年全国流动人口调查,81.48%的流动人口从事经济活动。根据上海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流动人口为2842800人,占总人口的73.4%。?这种经济动机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第二是生活方式偏好动机。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与生活方式偏好动机有关。这座城市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而且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如便利的设施和高质量的医学教育。这种偏好也是移民的一个明显动机。在全国流动人口中,流入城镇的人数大约是流入乡村的三倍。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4241万省际流动人口中,有67.82%的人移居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六个省市。
……………

第三章南京人口迁移及迁移动因.......13
3.1南京人口迁移的历史回顾与条件.......13
3.1.1江苏省流动人口现状.......13
3.1.2南京人口发展与流动人口特征.......13
3.2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动因分析.......14
3.2.1江苏省流动人口迁移动机.......15
3.2.2南京市流动人口的迁移动机.......15
第四章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17
4.1南京回族流动人口.......17 [/ Br/]4.2南京其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0
第五章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与分析.......21
5.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21
5.2移民动机分析.......28

第六章南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6.1经济一体化
经济问题是少数民族人口融合的最大障碍,主要是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困难和低工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后,在物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社会身份制度、福利待遇、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常住人口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城市中有一个被称为劳动力市场分离的双重劳动力市场。一是高收入、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福利高的上层劳动力市场,二是低收入、工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的下层劳动力市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属于低劳动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和消费规模。根据本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收入状况。44人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占51.16%,也超过固定收入。也就是说,800元以下的月收入占一半以上,50%以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无法获得稳定收入,陷入贫困。这些数据表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收入相对较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收入处于城市的底层,他们的消费也很少。根据调查,55人每月租金低于500元,占总数的63.95%。由此可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向城市迁移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南京也是首都,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少数民族移居南京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离开了家乡,搬到了南京。本文以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经济动机,影响最大。城市里有许多经济机会。人们希望通过涌入城市来尽快改善以前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动机是他们进入城市的主要动机。
第二,生活方式偏好动机。基本上,城市的经济条件比农村好,其他生活条件也比农村好,如交通、医疗和教育。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少数民族放弃了他们在家乡的生活,进入了生活条件更好的南京。
三是家人和朋友的影响。南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城主要是通过亲友或村民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就很难做出搬迁的决定。
……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