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8477字硕士毕业论文《光明日报》栏目报道研究

28477字硕士毕业论文《光明日报》栏目报道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8477字
论点:光明日报,党报,新闻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笔者在“走转改”活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光明日报》“走转改”、“走基层”栏目报道为切入点,通过认真查阅、梳理、统计 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12 月。

论文正文:

1引言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2012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刘运山同志强调:“由走变改”运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大力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旺盛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本文以新闻战线开展的“转型”运动为基础,通过对《光明日报》在“转型”运动中的栏目报道的详细研究,结合经典新闻传播理论,从推进中国新闻工作改革、提高新闻报道受众意识、加强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光明日报》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 中国目前正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矛盾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焦点。因此,新闻方面的记者感到他们的工作特别困难,他们的任务甚至更加艰巨。时代不断向记者和宣传员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 党中央号召新闻战线积极开展“一天换一天”的运动。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实施“一天换一天”的运动,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新闻宣传工作要真正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卓越。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但全社会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并没有减少。我们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离不开通讯设备,但是我们收到的真实信息并没有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之间的真实感情并不牢固。 在“日新月异”活动的实践中,结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记者们不断寻找解决信息传播层面矛盾的途径,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试图用实际行动回答如何坚持和实践新闻传播规律的根本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4年9月1日,作者在《知网》上用关键词“深入基层”进行了查询。在6598个结果中,孙振民1988年的《深入基层,把握深层,讲真话——介绍深度报道的采访和特点》是研究这类问题的第一份文献。 本文以记者深入基层和前线为主题,介绍了记者如何与当地人民一起工作和生活,如何用真情打动干部和群众,真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赢得了基层人民的深切信任。 自从党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转而变”运动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转而变”的研究越来越丰富。2014年9月1日,作者还以“四处奔波,不断变化”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找到了2178篇相关文献。经过系统分析和整理,发现一线记者和媒体领导的论文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研究者通常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方向、方式和具体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黄强在他的文章《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的追求——从《解放日报》的《走向变革》看党报的创新》中,以新时期我们社会的大环境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大背景,结合《解放日报》的实践经验,从活动的目的、效果和方法的反面论述了党报“走向变革”所面临的问题。 然而,笔者舒蔡红在他的文章《浅谈党报在“从一个到另一个转变——以、、为例”活动中的新闻报道》中,以《人民日报》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党报为研究对象,从标题、内容和版面三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党报在“从一个到另一个转变”活动中的特点或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周闵月的《更贴近地球,看天空空更远——《新华日报》在改变写作风格上的创新实践与思考》、郑建民的《在“与时俱进”中实践新闻真理的力量——以福建电视新闻频道的相关实践为例、陈建民的《以“五变”努力规范“与时俱进”——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探索》等。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宗旨,党中央在倡导“三个教育研究”、“三个途径”后,自2011年8月起大力推进“深入基层、转变作风、转变作风”活动 这项活动涉及面广,规模大,传播效果明显。实现了党中央继续深化新闻工作者学习教育活动的宗旨。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战线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2.1.1“走向变革”运动概论“走向基层,变革作风,变革文风”是党中央号召中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它由中宣部、中宣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文联组织 “一天换一天”的运动非常注重实用性。首先,它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要求新闻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新闻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以促进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为根本目的,要求记者从基本国情出发,注重大局意识,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和舆论。再次以树立新闻战线的良好形象为主要目标,要求记者继续发扬新闻战线的优良传统风格,始终把社会责任作为首要任务 此外,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要求记者在“日新月异”的实践中,不断增强与广大群众的感情,注重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吸引力,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新闻宣传人员应充分利用群众语言,使报道简洁、生动、新鲜、简洁。 “由走变改”运动反映了当代中国新闻战线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 首先,中国记者肩负着增强舆论导向能力的重大使命。 第二,中国新闻宣传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 第三,新闻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在深入开展“从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运动的过程中,新闻战线实践证明,“从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符合我国新时期发展形势的需要,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期望。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探索了提高新闻战线思想政治水平、加强文体建设的有效途径。 2.2党报“日新月异”活动介绍党报是中国新闻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的愿望 在进入新时代后的社会背景下,适合广大群众的媒体技术和手段发展迅速,大众媒体逐渐向多元化表达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党报需要认清自己在新媒体浪潮中的地位,明确新闻宣传的方向,增强新闻宣传的兼容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各级党报“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党报不断努力促进社会公正,倡导主流价值观,构建主流舆论,并把它们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例如,《人民日报》在这场“走走停停”的运动中从被动采访转变为主动采访,不断从基层群众生活中挖掘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报道,使极具权威性的《人民日报》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随着活动的深入发展,“日新月异”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继续显现。《人民日报》可读性强、平易近人的新闻报道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现在完全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其他地方党报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行“天天变化”。他们不断尝试创新报道方法,培养记者的基层意识。他们在报道形式、内容、沟通技巧和效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各级党报“日新月异”的报道,使报纸的版面呈现出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以基层报道为主。通过不断报道基层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此次“转型”运动的开展,将使党报在中国新闻战线上进一步明确自身价值,在对报道理念进行深刻反思后,系统深化自身价值,在报道实践的深入体验中创新和完善自身价值,从而实现“拓展主流媒体、强化主流舆论”的目标 3《光明日报》的“去基层”和“去基层”栏目总结...................103.1《光明日报》开设“去基层”和“去基层”栏目...................103.2《光明日报》“走向基层”栏目“走向变革”的基本情况...................114光明日报“移向变化”和“移向基层”栏目报道特色……174.1《光明日报》“走向变革”,................................174.1.1重视受众意识,扩大中央党报对群众的影响............................175光明日报...................305.1《光明日报》的“走向变革”效应“走向基层”栏目报道来自《走向基层》和《走向基层》栏目报道的启示..............................306光明日报6.1媒体在“深入基层”运动中强调的重大问题自“深入基层”运动在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以来,记者深入基层和一线创作了大量影响广泛、好评如潮的新闻作品。各种媒体集中优势资源设置专题,将舆论推向良好氛围 然而,在此期间,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记者在基层,但他们的心“在空”浮动;一些记者没有深入采访,他们的写作依赖于“想象力”。一些新闻作品仍然“高高在上”,它们的语言华而不实 这种新闻报道经不起实践的审查,这种记者也不能被容忍。虽然只有一些个别现象,但在疫情完全消除之前,必须明确问题的根源。 首先,一些媒体把“日复一日的变化”视为宣传任务,只是仓促应对。 党中央号召新闻战线开展“转战转战”运动后,一些媒体只把它当作宣传报道任务,对“转战转战”运动的意义和模式没有深刻认识。甚至有些媒体也只是用“四处走走,改变”或“四处走走,改变”的标题取代了原来的专栏。报告的内容很少,完全违背了“四处走走,改变”运动的初衷。 第二,一些记者“走是为了走”,并没有真正把他们的“心”沉入基层。 一些记者在实践“从步行到改变”活动的过程中没有突破老式的新闻采访模式。即使他们走在基层,他们的心也不贴近群众,他们只被视为应对任务。 这样的记者不能真正沉入基层,不能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对媒体的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记者的使命。 结论自新闻战线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开展“去基层、改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记者积极投身到“去基层、改文风”的大潮中,为整个新闻战线吹起了新鲜务实的风。 《光明日报》作为全国文化教育战线宣传的党报,深知自己的伟大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广大记者带着真情深入基层和一线。他们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和谐顺畅的沟通桥梁。实践充分证明,新闻战线已经改变了工作作风和写作风格。 作为党报的杰出代表之一,《光明日报》在这场“日复一日”的运动中为其他各级新闻媒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它的实际活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从《光明日报》栏目《走向变革》和《走向基层》的报道入手,通过对《光明日报》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的认真回顾、整理和统计,运用多年的新闻理论基础研究,分析研究了中国党报在“走向变革”运动中的概况。本文主要探讨《光明日报》的“去改变”和“去改变”栏目中新闻报道的特点和效果,以及各种媒体在这一“去改变”活动中凸显的问题。阐述了《光明日报》的“去变”和“去变”栏目报道对深化“去变”活动、推进党报进一步改革、协助新闻报道改革的启示。 “走向变革”运动已经启动三年了,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深化和推进“走向变革”运动必将成为一项长期任务。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希望能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帮助或参考。 由于数据收集有限,理论知识贫乏,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没有得到充分论证,甚至出现偏差。欢迎各方有识之士与作者讨论这个问题。我将继续学习和努力。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