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36266字硕士毕业论文周作人与日本外国研究

36266字硕士毕业论文周作人与日本外国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6266字
论点:日本,南蛮,研究
论文概述:

本文是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文化函待复兴,国民性急需改造,周作人积极译介古希腊文学,把西方文明的源头引入中国,为中国创造新文化乃至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论文正文:

第一章日本外国研究概述1。日本近代外国研究概述日本“外国研究”是指16世纪中叶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接触、研究、移植和研究西方事物的总称 它可以分为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阶段,即南曼研究、蓝雪研究和幕府外国研究。 “就广义的外国研究而言,它包括幕府末期的南曼研究、兰花研究和外国研究三个阶段,而狭义的外国研究则特指幕府末期的外国研究。 本章中的外国研究是从广义上讲的 1.1日本外国研究史专家赛亚裙·荀认为,日本外国研究史的研究始于1876年景岛乐出版的《日本外国学术年鉴》,是武夫班泽和池田哲朗为战后日本外国研究史的研究奠定了历史基础。 成立于1954年7月的蓝雪信息研究协会开始了二战后日本外国研究史的研究。 蓝雪信息研究会编纂了大量关于日本“蓝雪”时代的史料,并在蓝雪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出版了100多期《蓝雪信息研究协会报告》,出版了《外国研究纪事》和《外国研究关系文献评论(1882-1892)》等参考书 1991年,日本成立了外国研究历史协会,并出版了官方期刊《外国研究》(年刊)。此后,日本的外国研究史进入了有序的组织阶段。 艾比索娃有道、吉崎吉崎和冈田克也的研究为日本南村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村文化史研究的鼻祖艾比萨瓦有道的代表作,如《南村文化》、《车志丹史研究》、《车志丹的压制与反抗》等。 吉崎的主要作品包括《赤芝丹使命的兴衰》和《赤芝丹家族的迫害与潜伏》他发起了对日本天主教传教史的研究。 冈田张雄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冈田张雄作品的藏书(共六卷)中。他最早的研究发现于1942年对野蛮人的研究。 另一位研究南村文化的伟大学者,安田·松田隼,在一年内写了一系列关于日本南村时代的研究著作,包括《日葡谈判史》、《南村史料与观点的时代》、《早期近代日本南村史料与研究严家》、《南村与世界》。此外,例如明仁《车志丹思想史研究序》是一部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天主教在日本传播的理论著作。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对日本南曼研究时期的历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法案的最后,外国研究是兰花研究的延伸和再发展,大多数日本学者以一种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已经有了明确的总体论述,如班泽吴雄的《日本与蓝田文化谈判史研究》,高桥清逸的《外国研究史》和《外国研究理论》,马田的《幕府末期的外国研究史》、《外国研究史》和《外国研究》,佐藤昌杰的《外国研究史研究》,Hidetoro的《近代史研究》,中山茂的《幕府末期的外国研究》 在某个领域也有关于引进和吸收外国研究的专门研究,如宫本的《医学思想史三》和小川奈那·丁的《医学史》。对外国科学家的专题研究包括冈田克也的《威廉·亚当斯的职业——三浦压针》,宫崎骏的《白石新井的外国研究与海外知识》,宫本的《大阪蓝雪发展与桥本宗吉》等。在私立学校的研究上,如董一男的《江户北地兰花研究》、《海源社的《现代私立学校研究》等。 ................1.2日本外国研究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历史研究者在中日现代化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中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所隐含的意义和影响,从而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外国研究史。 国内对日本近代外国研究的最早研究见于《日本历史论文选》(由中日研究所于1982年编纂)。其中涉及两篇论文:一篇是吴婷聪和吴安龙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明治维新》,指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长期影响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外部因素之一,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即在“蓝雪时代”,日本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观念;另一部是王家华的《幕布尽头我的西方观的转变》,其中明确指出“蓝雪的传播使日本人开始对西方文明有了全新的认识”,[1]这也是日本人从向中国学习转向向欧洲学习,放弃传统发展道路,为日本探索现代化道路播下种子的时期。 此后,吕万和在《封建末年中日西学》、《西学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与中国》等论文中论述了近代中日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周魏宏在《论蓝雪对近代日本思想界的影响》一文中指出,蓝雪的传播和发展是日本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关键原因。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还研究了蔚长海的《西学东渐中的文化问题》(晋阳期刊,1987年第1期)、罗兆龙的《西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等论文。 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以及外国研究的传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重点已经延伸。一是继续沿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二是对日本建国前的外国研究史进行专门研究。 1993年,姜秀萍的著作《走向现代化的东方对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指出,兰花科学的引入和传播给日本带来了先进的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了日本传统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使日本向中国以外更先进的西方看齐,从而走上了资产阶级现代化的道路。 吴安龙的著作《文化的选择与发展——日本吸收外国文化史的理论》是对南满和蓝雪对日本影响的积极评价 郑彭年1996年的著作《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从文化主体的角度解释了日本吸收外国文化的历史过程。 1999年,李小白写了《信仰、利益和权力:基督教与日本的选择》,从基督教在日本的历史角度探讨西方宗教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余桂芬2001年写了《西风东渐:中日吸收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总结了中日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指出明兰研究的繁荣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传统世界观,最终走上了改革和自救的道路 ............................2.整理日本外国研究的概念2.1南云研究时期(Namun Studies Period)南云研究时期是指从1543年葡萄牙人登陆日本到1639年德川幕府发布“国家锁令”的历史时期 “野蛮人”,主要是耶稣会传教士、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是第一批在日本传播西方文化的人,为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翻开了新的篇章。 西方文化早期传入日本大约是在16世纪中期。这是一个葡萄牙和西班牙向东扩张的时代,在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方逐渐在东方获得力量”。日本与西方世界的接触就是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开始的。 西方人的进入恰逢日本战国时期。内部冲突和战争仍在继续。政治和贸易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葡萄牙人利用这个机会与日本人进行贸易。1549年,耶稣会士弗朗西斯·泽维尔(1506-1552)再次将基督教带到日本,随之而来的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从此,西方文明在日本传播,这是日本与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接触。 1584年,西班牙人从马六甲来到日本进行贸易和传教活动。 日本的对外贸易被葡萄牙和西方商人垄断,教会的权力也迅速发展。由此引入的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日本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那人文化”或“那人学习”时期。 至于“那人研究”的具体含义,中国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冯炜认为:“所谓的钠人文化是由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和耶稣会士传入日本的常识形成的 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教育、医学、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此外,在航海、军事技术、数学、测量、地理等地方。赵德裕认为:“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方人来到日本是因为他们去了东南亚,所以日本人称他们为“野蛮人”,而“野蛮人”带来的西方文化自然被称为“野蛮人文化”。\" 这种文化也被称为“李记志丹文化”(葡萄牙克里斯托夫的音译),因为它是通过传教活动进入日本的,即天主教文化 这表明所谓的“纳曼文化”是西方学者通过葡萄牙和西班牙引入日本的 南满学的涌入给日本带来了不同于中国文化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日本文化视野,为日本蓝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宽雍统治时期,锁门制度中断了西方文明的输入,南蛮文化逐渐衰落。 然而,从日本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南村文化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已经过渡到蓝雪阶段。 ..............................2.2蓝雪时代日本蓝雪在持续了200多年的“锁门时代”发展壮大。 从1633年到1639年,第三代高川将军发布了五项国家锁令,禁止日本人与海外交流,禁止天主教,禁止与宗教等西方意识形态相关的书籍进入,并实施禁书政策。因此,日本正式进入国家锁时代。直到1853年佩里打破习俗,日本才被迫建国。 日本被锁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打破了葡萄牙和西方在日本的长期“商学合一”。因此,商业和教育分离后的荷兰和英国等新殖民国家得以进入日本,并逐渐取代葡萄牙和西方。在封锁期间,荷兰成为唯一与日本保持贸易往来的欧洲国家。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日本并没有完全与外界隔绝。幕府特别在长崎南部建立了一个人工岛,竹岛,作为日本与海外国家联系的窗口。在封锁时期,西方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长崎的竹岛流入日本。 80多年来(1633-1720年),在监禁的早期,日本主要通过“荷兰故事”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到1720年,德川吉田解除了图书禁令,这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以诺拉·泽和杉田·白萱等人1774年翻译的新《解体之书》为标志,“蓝雪”正式诞生并得到极大发展,从医学领域扩展到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地方,从而日本开始大规模全方位吸收西方文化。 至于对“蓝雪”内涵的解释,国内学者的观点如下:周魏宏指出:“蓝雪,荷兰研究的简称,是日本在江户时期通过荷兰和荷兰吸收和研究西方科技和思想文化的知识 李宝珍认为:“蓝雪是指日本闭关锁国时期荷兰人或荷兰人移植和研究的西方学术研究的通称。它还包括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写的中国西方学术著作,这些传教士来到中国并传播到日本。 ......蓝雪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天文学、历法、地理学和其他科学知识 郑彭年也持类似观点:“蓝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户中期至幕府末期对西方知识、技术或西欧形势的了解和研究。当时,荷兰语主要被用作学习的媒介,所以它被称为“蓝雪” ......具体来说,蓝雪是在17世纪初葡萄牙和西方之后来到日本的。在封锁期间垄断日本与欧洲贸易的荷兰带来了西方学习。 总之,“蓝雪”也是日本在特定历史阶段引入日本的西方文明的称谓 蓝雪对西方文明的引进和引进冲击了日本原有的思想体系,改变了日本的世界观。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现代化的发展。 在该法案的最后,西方研究由蓝色学校诞生。西方文明引入南方蛮族研究和蓝色研究主要是欧洲文明。法案结束时,进入日本的西方文明扩展到了美国地区。更大规模的欧美文明的引入促进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发生。 ..............................第三章日本外国研究的性质和周作人的思想基石……291.日本外国研究的性质...................292.……313.追求人文精神……333.追求人文精神周作人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知识分子,成长于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导致中国分裂浪潮的帝国主义背景下。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也使周作人成为中国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因此,周作人的文化气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统一。因此,面对“欧化”、“国粹”的争论,周作人的思想发生了几次变化和调整 周作人在南京求学期间,读了梁启超、严复、林纾等人写的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文章,初步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他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第一步。 在日本期间,他从科学救国转向文学救国。他和鲁迅一起策划“重生”,把目光投向东方弱小的国家。他试图通过文艺的“重生”来重建“民族精神”,虽然《重生》杂志最终流产了,但重生的精神并没有消亡。《河南》杂志发表的论文和《外国小说集》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作人于1917年抵达北京,恰逢新文化运动。参与新文化运动的周作人,在《新青年》的帮助下,积极参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引进,倡导思想革命和社会启蒙。最具代表性的是1918年出版的《人类文学》,它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者结合后来发表的《平民文学》(1919)、《思想革命》(1919)、《新文学要求》(1920)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释了“人类文学”的概念,提出了重新发现和认识“人”的主题,这是时代的使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指导了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 从1920年到1921年,周作人的思想陷入了困境和矛盾之中,这反映在《山里的杂文》中。周作人通过广泛的阅读又找到了自己的话。这也是周作人多年后试图在王充、李哲、余李俶寻找新中国文学源头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的个人觉醒主要受到外国文学的启发。然而,周作人的阅读兴趣是指东方文化体系中的审美趣味,更注重希腊古典文化,并开始尝试将古希腊文学和日本文学引入中国,显示出他对新文学更广泛、更多样化的理解。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的文学理论和主张正是五四倡导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周作人进入江南海军学院后,开始接触西方文明。他与西方文学的真正接触可以说是在日本求学期间。 在与西学接触的过程中,由于现状和自身气质的影响,周作人选择了世俗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文学,这反过来又强化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为他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周作人对西方科学的早期接受始于自然科学领域。他的科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最不同。周作人也逐渐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到“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在自然科学领域,“人”的概念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它是从医学中引申出来的。生物学、性心理学、人类学等地方的知识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周作人的视野,同时也开拓了更广阔的知识范围,这使得周作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了与其他人不同的视角,也有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来支撑他的理想理念。 周作人在总结晚年思想时说:“我受到古今中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在知识和情感两方面都受到了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很大影响,而意大利方面纯粹是中国人,其中“西方世界有很多属于知识的方面,日本有很多属于情感的方面”。[[2]可以看出,周作人的文学思想融合了许多现代因素和传统文化基因。周作人还融合了他所理解的各种中西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渗透了西方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庸”美学思想,共同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周作人甚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兴中国文化的理论主张。周作人作为当时中国的启蒙者之一,为当时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可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途径。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文化文字复兴,民族性格急需转型。周作人积极翻译和引进古希腊文学,将西方文明的源头引入中国,为中国创造新文化,甚至改造中国的民族性格提供了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周作人建设中国新文化的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基础上的。可以说,周作人的思想在特定时代具有文化思想史的价值。 参考文献(省略)